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上一课,我们讲——《嘉兴藏》从五台山南迁到浙江径山之后,先是稳定地刻了四十年,然后就进入了刻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跨了明、清两个朝代——从明朝的崇祯六年,到清朝的康熙五十年才最终完成。
明末清初,中国处于一个大动荡的年代!在这种环境下,《嘉兴藏》的刊刻必然要受到影响。在这个阶段,所刻佛经的题记里可以看出很多变化:
首先,是刻经题记中不再出现“径山寂照庵”或者“径山化城寺”这样固定的刻经地址的题跋,就……以前刻经呢,在哪儿刻有哪儿的题跋——径山化城寺、兴圣万寿禅寺、寂照庵……这个阶段就没有径山的这些题跋了,而是一些各地寺院散刻的佛经陆续汇集到《嘉兴藏》中。刻经的题跋地点,尾记都是这么记的,比如“武林报恩院”、“海阳清净禅林”、“金沙东林禅青莲社”……就是各个寺院的标识,都在这个阶段《嘉兴藏》的题记里头或者尾记里头。
上一课,我们讲——《嘉兴藏》从五台山南迁到浙江径山之后,先是稳定地刻了四十年,然后就进入了刻藏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就跨了明、清两个朝代——从明朝的崇祯六年,到清朝的康熙五十年才最终完成。
明末清初,中国处于一个大动荡的年代!在这种环境下,《嘉兴藏》的刊刻必然要受到影响。在这个阶段,所刻佛经的题记里可以看出很多变化:
首先,是刻经题记中不再出现“径山寂照庵”或者“径山化城寺”这样固定的刻经地址的题跋,就……以前刻经呢,在哪儿刻有哪儿的题跋——径山化城寺、兴圣万寿禅寺、寂照庵……这个阶段就没有径山的这些题跋了,而是一些各地寺院散刻的佛经陆续汇集到《嘉兴藏》中。刻经的题跋地点,尾记都是这么记的,比如“武林报恩院”、“海阳清净禅林”、“金沙东林禅青莲社”……就是各个寺院的标识,都在这个阶段《嘉兴藏》的题记里头或者尾记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