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播客】Claire H.’s

20.关于隐疼、虚像与迟来的关注:《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作者走了


Listen Later

写在前面:此体悟不止于单个生命的落幕,更是对普遍存在的叩问。韩国作家白世熙(Baek Se-hee)于35岁离世的消息。著有《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I Want to Die but I Want to Eat Tteokbokki)-书是她接受心理治疗的十二周对话纪录。因为大热吧,她后来又推出续作《虽然想死,但还是想吃辣炒年糕 2》(I Want to Die but I Still Want to Eat Tteokbokki: Further Conversations with My Psychiatrist)...

本期主题

从一本曾被我归为POP-psychology( “流行心理学”) 的 memoir,到作者 35 岁猝然离世的新闻 —— 我们聊聊高功能者的 “隐藏痛苦”,以及为什么总在人走后才认真"听" TA 说话...

时间线:

先吐槽:

1) 00:00-10:16 去年

作为临床心理学学生,我当时把它归为 “包装感重的流行心理学”—— 像 K-Pop 偶像一样精致、抓眼球,却少了真实感...

再反思:

2) 35 岁离世的冲击:(10:16-end 现在) 器官救 5 人,死因成谜却戳中最痛的点: 看到《卫报》新闻时懵了:那个写 “想死却想吃辣炒年糕” 的人走了,没留下死因,只知道用心脏、肺、肝和双肾救了 5 个人...

(ps @Reddit)

任何生命的逝去都是悲剧

R.I.P.

再再反思:

- 她明明活成了 “成功模板”(畅销书作者、高薪?),却可能藏着没说透的崩溃 —— “高功能痛苦”?
- Then there’s the irony that’s been nagging at me: we only seem to take people seriously AFTER they’re gone. It’s guilty as charged for me, too/讽刺之处

我们都在犯的错: 为什么总在人死后才承认 TA 的痛苦?

学心理学的我,是不是有点'傲慢与偏见'了?

我当初觉得她 “消费 mental illness”,现在却反复读她的文字,想找她没说出口的话;

推荐阅读:https://lithub.com/making-something-special-of-solitude-baek-sehee-on-falling-through-lifes-cracks/ (Excerpted and adapted from I Want to Die but I Want to Eat Tteokbokki: A Memoir by Baek Sehee, translated by Anton Hur. Copyright © 2022. Available from Bloomsbury.

- 书的隐藏价值:作者的离世并没有改变我对这本书本身的看法。我不会突然夸赞这本书有多好。从实际的治疗价值(帮助人们应对心理疾病)或文学价值(在叙事里藏着多巧的结构)来看,在我这儿还是差了点意思。但我也不得不承认:每一本广受欢迎的书,都有其存在的 “意义”。能让那么多人记挂的书,总有它的point:

  • 这类故事没有 “治愈结局” 才是真的温柔。它没给 “我好了” 的鸡汤,只说 “就算心里重,也能照样想吃点什么”—— 这种 “不强行 closure”,反而让很多人敢聊自己的痛苦;它或许不是 “好的心理学书”,却是 “好的聊天起点”—— 几年前全网推荐它,不就是因为它让陌生人敢说 “我也这样” 吗?
互动:

- 你有没有过 “读完觉得一般,后来某件事让你重新翻开” 的书?

- 身边有没有 “看起来超 OK,你却隐约觉得 TA 在硬撑” 的人?

最后,

每一个正在挣扎的人,每一个想把疼说出来的人,都该在还活着的时候,被好好看见 — 即便他们的真相不符合我们对 “真实” 或 “有价值” 的定义,也要为其留出空间 : ')

配乐🎵:莫扎特(未完成的遗作)《Lacrimosa》《安魂曲》选段钢琴改编版:钢琴版改编弱化了合唱版的宏大,但有独奏的细腻)

感谢收听as always~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英文播客】Claire H.’sBy Claire_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