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庄子才完美

21 濠梁之辩之三(试听版):相知相契的物我合一


Listen Later

道家思想认为以道的立场来看,人和其他的物是齐等的,故在庄子美学的感知中,不必然需倚附一个特定的对象,因为对象只是主体心灵境界中的一种寄托。所以在观鱼之乐的视域里,此“乐”不尽然是来自于“鱼”而生其乐。对于鱼自身而言,当然有它本身的感知层面,庄子只是把当下心灵触动的有感心情寄托在鱼的身上,藉由鱼来道出庄子心中的乐罢了。物我合一的“物”,可以是鱼,也可以是视野所见、心有所感的万事万物。是一种相知相惜、互有默契的移情作用,是物我消融到无差无别,因而使得体道的心灵当下有所感应。


人的精神在获得解放的移情保障时,心灵便可优游于无限的自由境域,生命便能获得了艺术的美感体验。换言之,只有在打破物我对立、差别妄见,精神美感才能涌现,精神美感一旦涌现,便能以同情的态度来体悟剎那即美好的超然自适。感觉到自己是个快乐的人,就是最最快乐的人;反之,感觉不到自己是个快乐的人,就是离快乐最最最远的人。于是,在万物融合于道体之际,可以一乐一乐,能够万物快乐,渐而达到至乐逍遥的心领神会。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捕获到了鱼就该忘掉了渔网,捕捉到了兔子就应丢弃捕兽的器具。意思是一旦意会到了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意境要旨...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enigma851129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爱要庄子才完美By 罗惠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