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这一现象并不鲜见,但很少有人灵魂拷问,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晨星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系列报告中,有一组很有意思同时又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
尽管过去几年权益市场比较难,沪深300指数在2020-2024这5年期间累计下跌3.95%,但非行业和行业股票基金的近5年年化收益率,却分别达到了6.67%和3.68%。
更令人意外的是,投资者的近5年年化回报均不同幅度地低于基金回报,尤其是在行业股票基金上,回报还是负值。也就是说,基金净值本身是在上涨的,但投资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回报。
究其根本,“波动率税”——这个冷门但关键的概念——正是影响普通投资者长期收益的“隐形杀手”。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波动率税”这个概念?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其给投资带来的影响?又如何完成从“纳税人”到“收税人”的角色转变?这些难题亟待解决。
本期播客由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张学明与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坐镇,一位是擅长波动管理的多资产策略投资人,一位是深谙基金研究的行业专家。在一小时的交流中,他们深度拆解了这个“看不见的税”,还原了背后的作用逻辑,当然,还提供了详尽的应对方案。
波动不是敌人,错误的应对方式才是。点击收听,或许让你对投资有全新的理解,助你从市场波动中赚回本就属于你的那部分收益。
聊天的人
张学明,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曾任中泰证券资管对冲基金部副总经理、百亿私募艾方资管投资部总监&合伙人,量化投资经验丰富,擅长股票、转债等策略开发和投资研究。
今年3月,张学明领衔主讲了一期关于“红利投资底层逻辑与配置方法”的播客,3.7万的收听量反响热烈,此次时隔4个月返场,再次为大家深度拆解关于“波动率税”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大家听完同样有所收获。
孙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致力于投资和管理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后就职于国内保险和券商资管,从事基金投资研究、资产配置和投顾相关工作。
时间轴
Part 1:为什么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
01:00 翻倍基金拿不住,定投三次就崩盘
04:34 关键在于“波动率税”——市场波动导致投资者行为出现偏差
08:03 中国v.s.美国v.s.日本,哪个国家的基民收益率最容易“跑输”基金收益率?
10:05 行业主题v.s.偏股v.s.固收+,哪种类型基金的回报差最低?
12:27 波动率税=复利税+行为税
Part 2:实操三部曲:如何从“纳税人”变为“收税人”?
16:40 第一步:选择“波动中等”(5%~15%)的产品
21:08 第二步:聪明定投,包括定什么?何时定?怎么止盈?
23:02 为什么红利和价值策略的“安全垫”更高?
27:28 第三步:在成长和红利构建的“杠铃结构”上,做再平衡
Part 3:再平衡与进阶操作指南
30:26 把再平衡的阈值设置在15%~25%之间比较合适
32:19 训练大脑做理性决策,分三步走
35:38 从达里欧到塔勒布:为何如此重视波动管理?
39:47 控制波动≠拒绝波动:适中波动才能实现“再平衡”与“转波为利”
Part 4:一些刨根问底和未来展望
44:40 为什么海外市场上的中波产品占比更高?
50:27 晨星“3P”选基法:People+Process+Parent
54:31 因逆风反转后胜率较高,长期看好价值红利策略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指数涨跌幅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这一现象并不鲜见,但很少有人灵魂拷问,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晨星中国近期发布的《中国公募基金的投资者回报差研究-当幻想撞上现实》系列报告中,有一组很有意思同时又值得我们深思的数据:
尽管过去几年权益市场比较难,沪深300指数在2020-2024这5年期间累计下跌3.95%,但非行业和行业股票基金的近5年年化收益率,却分别达到了6.67%和3.68%。
更令人意外的是,投资者的近5年年化回报均不同幅度地低于基金回报,尤其是在行业股票基金上,回报还是负值。也就是说,基金净值本身是在上涨的,但投资者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获得相匹配的回报。
究其根本,“波动率税”——这个冷门但关键的概念——正是影响普通投资者长期收益的“隐形杀手”。因此,如何正确理解“波动率税”这个概念?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其给投资带来的影响?又如何完成从“纳税人”到“收税人”的角色转变?这些难题亟待解决。
本期播客由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张学明与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孙珩坐镇,一位是擅长波动管理的多资产策略投资人,一位是深谙基金研究的行业专家。在一小时的交流中,他们深度拆解了这个“看不见的税”,还原了背后的作用逻辑,当然,还提供了详尽的应对方案。
波动不是敌人,错误的应对方式才是。点击收听,或许让你对投资有全新的理解,助你从市场波动中赚回本就属于你的那部分收益。
聊天的人
张学明,中欧基金多资产及解决方案投资部基金经理。曾任中泰证券资管对冲基金部副总经理、百亿私募艾方资管投资部总监&合伙人,量化投资经验丰富,擅长股票、转债等策略开发和投资研究。
今年3月,张学明领衔主讲了一期关于“红利投资底层逻辑与配置方法”的播客,3.7万的收听量反响热烈,此次时隔4个月返场,再次为大家深度拆解关于“波动率税”的所有知识点,希望大家听完同样有所收获。
孙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供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致力于投资和管理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后就职于国内保险和券商资管,从事基金投资研究、资产配置和投顾相关工作。
时间轴
Part 1:为什么基金净值上涨,基民却不赚钱?
01:00 翻倍基金拿不住,定投三次就崩盘
04:34 关键在于“波动率税”——市场波动导致投资者行为出现偏差
08:03 中国v.s.美国v.s.日本,哪个国家的基民收益率最容易“跑输”基金收益率?
10:05 行业主题v.s.偏股v.s.固收+,哪种类型基金的回报差最低?
12:27 波动率税=复利税+行为税
Part 2:实操三部曲:如何从“纳税人”变为“收税人”?
16:40 第一步:选择“波动中等”(5%~15%)的产品
21:08 第二步:聪明定投,包括定什么?何时定?怎么止盈?
23:02 为什么红利和价值策略的“安全垫”更高?
27:28 第三步:在成长和红利构建的“杠铃结构”上,做再平衡
Part 3:再平衡与进阶操作指南
30:26 把再平衡的阈值设置在15%~25%之间比较合适
32:19 训练大脑做理性决策,分三步走
35:38 从达里欧到塔勒布:为何如此重视波动管理?
39:47 控制波动≠拒绝波动:适中波动才能实现“再平衡”与“转波为利”
Part 4:一些刨根问底和未来展望
44:40 为什么海外市场上的中波产品占比更高?
50:27 晨星“3P”选基法:People+Process+Parent
54:31 因逆风反转后胜率较高,长期看好价值红利策略
-中欧基金出品,特别鸣谢聪明投资者-
数据来源:Morningstar Direct,指数涨跌幅来源:Wind,截至2024/12/31。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