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机会近在眼前,心里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冲上去,而是退后一步,轻声问自己——我真的可以吗?
这一期,我们聊聊一个很多女生都熟悉的情绪:退缩、犹豫、怀疑自己。从小组讨论中明明有不同见解却选择沉默,到职场会议上不敢坐到主桌,再到生活里被莫名指责也不为自己辩解...我们一次次“往后坐”,压抑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欲望,并不是因为不够优秀,而是成长路上的女生总是浸泡在被打击、被挑刺、被教训不该太出风头的环境里,身边的人——老师、家人、同学、同事仿佛习惯了贬低女生,带着先入为主的“女生就是做不好”来评价你做的努力,久而久之,不被认可表现为沉默不语。
从前只是身在其中,而从没想过内心深处不自信的来源和解法,本期节目我们将结合《向前一步》与《可是我偏偏不喜欢》这两本书中的片段,回顾自己和身边女性的真实故事: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自己苛刻?为什么“爱自己”成了一句被重复千万次的话?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为更多的女性重新走回那张主桌,坐稳,开口,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发出她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
这一期,是一封写给每一个角落里犹豫过的你的信。我们希望你能知道,“往后坐”不是你的本能,而是一种被教出来的顺从。而你,有权利,也有力量,走上前去,坐到桌边,说出自己的声音。
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转交给另一个需要听见的人。
她方来信,我们等你回信。
🎙️Shownotes:
01:09 话题引入与灵感来源:Ash对于争取转正的犹豫与退缩,江亦心谈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提到女性高管在会议上“往后坐”,想起保洁休息室揭幕仪式上阿姨们选择坐在墙边
06:42 生活中的类似片段(现实生活中的“往后坐”瞬间),聚焦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常出现的退缩行为,探讨“并非不想要这个机会,而是不敢开口去争取”:
07:44 家庭聚餐与男性话语权:家庭聚餐时,主桌总是留给男性。他们讨论“格局”的事——时政、经济、工作,而女性则像陪衬一样,要么闭嘴吃饭,要么默默帮忙
10:48 女性在情感中的被动:女性主动追求往往会被认为是掉价
11:56 (从个体事例到整体统计)女性职场相关数据:女性晋升意愿、女性高管人数等
13:14 话题开始:女性为何总是“往后坐”?
14:27 学校里男生追女生行为的社会态度差异,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和双重标准
16:27 性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明显表现,男生言行被认可,女生努力被忽视的困惑
23:36 不同性别在表现中的心理感受及其影响,女生因缺乏认可而自卑,内心的不自信被他人感知,导致被嘲笑和轻视,形成恶性循环
25:43 抢婚礼捧花因为是女孩所以被阻拦的经历, 细微情绪和不平等的隐形感知
30:00 高考成绩很好,却被妈妈劝“低调”,避免让姨娘觉得不开心
31:40 女性表达情绪时常被否定,“忍忍就过去了”,甚至同为女性的亲人也可能成为“压制者”
35:27 男性领导被看作有魄力,女性领导则被指责强势。男性加班是努力,女性加班被质疑家庭责任。优秀女性被标签化、负面评价
37:30 以娱乐圈为例,女性出轨遭受严厉网暴,男性出轨则被轻描淡写
39:37 很多人对女性自我的情绪是“厌恶”多于“爱”,女性间也会互相批判,形成“猎巫”现象
43:10 意识到如此多的不公,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探讨如何挽回
43:41 女性间更多的包容与支持,不参与“猎巫行动”打击与自己一样处境的女性
43:56 反思自己曾经对女性有过的苛责,是社会规训的结果
46:12 自我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包容和理解,鼓励允许女性做自己,不必被外界苛责和标准限制
📖提及书籍:
《向前一步》by谢丽尔·桑德伯格
一位高层男性和一位基层男性坐在酒吧里可以被看做是导师与指导者;一位高层男性与一位基层女性坐在酒吧里也可以被看作是导师与指导者......但他们看上去更像是在约会。这样的解读会让女性退缩,陷入两难。女性对自身表现的评价普遍低于实际情况,而男性则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如果让一个男性解释自己的成功,他通常会归因于自己的天赋、才能和技巧,如果问女性同样的问题,她一般会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之所以表现得好是因为她们“真的非常努力工作”,“运气不错”,或“有别人的帮助”。当一个男性失败时,他会归咎于“研究得不够”或是“对这件事本来就不太感兴趣”等;当一个女性失败时,她会相信是由于自己本身缺乏能力导致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by吴晓乐
世人常误解一件事:仅仅男性特别喜欢折抑女性。绝非如此,自打很小的年纪,我时时见闻,那些坐成一圆桌的女人,如何将一位不在场的女性给说得低进尘埃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接受了一套完整且顺序俨然的厌女练习。那些教条如同空气一般,随着我们的呼吸而深刻地绕行于我们体内,如双股螺旋般反复缠卷。女孩们是如此娴熟于裁切自己,好兑取社会的认同,把自己修得乱七八糟还不够,也把别的女孩给剪得泪流满面。很多人问过,为什么关于女性的文字,不问新旧,老反复出现三个字:爱自己。难道女人真的如此不经事,连最基础的自己都爱不好吗?是的。实情是,相较于爱,我们对于这身份,更常练习的情绪是厌恶。去问每一个女生,你有多讨厌自己,她们会交给你一整首《长恨歌》。女人们都很清楚自己五官、外貌、个性的瑕疵。那是她们一路走来,旁人怕她们“搞不清楚状况”,好意提醒她们的成果。女人们得在很久以后,才能站在镜子面前而不急着遮掩;不在四下无人时,祈祷换成另一张脸、另一副更窈窕的身躯;不再歆羡别的女人那看似更圆满的婚嫁。爱自己,若听来太深又太浅,不如抽换成另一套说辞:不应有恨。我们是Ash和江亦心。感谢您的收听!期待您的留言和来信📨❤️我们下期见~
By Ashlalala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瞬间:机会近在眼前,心里的第一反应却不是冲上去,而是退后一步,轻声问自己——我真的可以吗?
这一期,我们聊聊一个很多女生都熟悉的情绪:退缩、犹豫、怀疑自己。从小组讨论中明明有不同见解却选择沉默,到职场会议上不敢坐到主桌,再到生活里被莫名指责也不为自己辩解...我们一次次“往后坐”,压抑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欲望,并不是因为不够优秀,而是成长路上的女生总是浸泡在被打击、被挑刺、被教训不该太出风头的环境里,身边的人——老师、家人、同学、同事仿佛习惯了贬低女生,带着先入为主的“女生就是做不好”来评价你做的努力,久而久之,不被认可表现为沉默不语。
从前只是身在其中,而从没想过内心深处不自信的来源和解法,本期节目我们将结合《向前一步》与《可是我偏偏不喜欢》这两本书中的片段,回顾自己和身边女性的真实故事:为什么我们总是对自己苛刻?为什么“爱自己”成了一句被重复千万次的话?我们又该如何为自己、为更多的女性重新走回那张主桌,坐稳,开口,说出自己的名字并发出她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
这一期,是一封写给每一个角落里犹豫过的你的信。我们希望你能知道,“往后坐”不是你的本能,而是一种被教出来的顺从。而你,有权利,也有力量,走上前去,坐到桌边,说出自己的声音。
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把它转交给另一个需要听见的人。
她方来信,我们等你回信。
🎙️Shownotes:
01:09 话题引入与灵感来源:Ash对于争取转正的犹豫与退缩,江亦心谈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提到女性高管在会议上“往后坐”,想起保洁休息室揭幕仪式上阿姨们选择坐在墙边
06:42 生活中的类似片段(现实生活中的“往后坐”瞬间),聚焦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常出现的退缩行为,探讨“并非不想要这个机会,而是不敢开口去争取”:
07:44 家庭聚餐与男性话语权:家庭聚餐时,主桌总是留给男性。他们讨论“格局”的事——时政、经济、工作,而女性则像陪衬一样,要么闭嘴吃饭,要么默默帮忙
10:48 女性在情感中的被动:女性主动追求往往会被认为是掉价
11:56 (从个体事例到整体统计)女性职场相关数据:女性晋升意愿、女性高管人数等
13:14 话题开始:女性为何总是“往后坐”?
14:27 学校里男生追女生行为的社会态度差异,教育中的性别偏见和双重标准
16:27 性别差异在日常生活中的明显表现,男生言行被认可,女生努力被忽视的困惑
23:36 不同性别在表现中的心理感受及其影响,女生因缺乏认可而自卑,内心的不自信被他人感知,导致被嘲笑和轻视,形成恶性循环
25:43 抢婚礼捧花因为是女孩所以被阻拦的经历, 细微情绪和不平等的隐形感知
30:00 高考成绩很好,却被妈妈劝“低调”,避免让姨娘觉得不开心
31:40 女性表达情绪时常被否定,“忍忍就过去了”,甚至同为女性的亲人也可能成为“压制者”
35:27 男性领导被看作有魄力,女性领导则被指责强势。男性加班是努力,女性加班被质疑家庭责任。优秀女性被标签化、负面评价
37:30 以娱乐圈为例,女性出轨遭受严厉网暴,男性出轨则被轻描淡写
39:37 很多人对女性自我的情绪是“厌恶”多于“爱”,女性间也会互相批判,形成“猎巫”现象
43:10 意识到如此多的不公,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探讨如何挽回
43:41 女性间更多的包容与支持,不参与“猎巫行动”打击与自己一样处境的女性
43:56 反思自己曾经对女性有过的苛责,是社会规训的结果
46:12 自我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包容和理解,鼓励允许女性做自己,不必被外界苛责和标准限制
📖提及书籍:
《向前一步》by谢丽尔·桑德伯格
一位高层男性和一位基层男性坐在酒吧里可以被看做是导师与指导者;一位高层男性与一位基层女性坐在酒吧里也可以被看作是导师与指导者......但他们看上去更像是在约会。这样的解读会让女性退缩,陷入两难。女性对自身表现的评价普遍低于实际情况,而男性则会过高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如果让一个男性解释自己的成功,他通常会归因于自己的天赋、才能和技巧,如果问女性同样的问题,她一般会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之所以表现得好是因为她们“真的非常努力工作”,“运气不错”,或“有别人的帮助”。当一个男性失败时,他会归咎于“研究得不够”或是“对这件事本来就不太感兴趣”等;当一个女性失败时,她会相信是由于自己本身缺乏能力导致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by吴晓乐
世人常误解一件事:仅仅男性特别喜欢折抑女性。绝非如此,自打很小的年纪,我时时见闻,那些坐成一圆桌的女人,如何将一位不在场的女性给说得低进尘埃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接受了一套完整且顺序俨然的厌女练习。那些教条如同空气一般,随着我们的呼吸而深刻地绕行于我们体内,如双股螺旋般反复缠卷。女孩们是如此娴熟于裁切自己,好兑取社会的认同,把自己修得乱七八糟还不够,也把别的女孩给剪得泪流满面。很多人问过,为什么关于女性的文字,不问新旧,老反复出现三个字:爱自己。难道女人真的如此不经事,连最基础的自己都爱不好吗?是的。实情是,相较于爱,我们对于这身份,更常练习的情绪是厌恶。去问每一个女生,你有多讨厌自己,她们会交给你一整首《长恨歌》。女人们都很清楚自己五官、外貌、个性的瑕疵。那是她们一路走来,旁人怕她们“搞不清楚状况”,好意提醒她们的成果。女人们得在很久以后,才能站在镜子面前而不急着遮掩;不在四下无人时,祈祷换成另一张脸、另一副更窈窕的身躯;不再歆羡别的女人那看似更圆满的婚嫁。爱自己,若听来太深又太浅,不如抽换成另一套说辞:不应有恨。我们是Ash和江亦心。感谢您的收听!期待您的留言和来信📨❤️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