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35、《中国哲学史话》第六章超尘不羁的才士庄子 9 洞察自然与人心的独到见地


Listen Later

然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不仅要知得真切,而且更要有心性修养上的实际功夫。因为嗜欲深者天机浅,一切的偏见执着都是由于欲念的作祟,所以我们要破除差别之相,首先应舍弃选择贪取之心;而要舍弃选择贪取之心,功夫就在一个“忘”字。

所谓“忘”,就是要忘毁誉、忘利害、忘生死、忘是非。因为这些都是欲念,如果我们不能摆脱这些欲念,就像鱼儿在陆地上以口沫相吸,只是苟延残喘而已。鱼儿必须“相忘于江湖”,才能优游自在;同样,人类必须是非两忘而化其道,才能逍遥自在,才能达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境界。这时,不仅所有的苦患得失、舍弃一空,就是连自己的身心,也忘得一干二净,这种功夫,就叫作“坐忘”。

但坐忘并非形如槁 gao3 木,心如死灰,而是“相忘于道术”,而是有它活泼泼的生机。因为这时已证入了心通万物而无心的境界,这种境界,庄子曾有一段精彩的描写。

有一次,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是一只蝴蝶,在花丛中无忧无虑地飞舞,自以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不知道自己是庄周。可是等他醒了以后,却惊讶于自己是庄周。这时他有点莫名其妙:究竟是庄周做梦,梦见他变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梦见它变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本来是有差别的,现在他们融在一起,分不清孰是谁,谁是孰了。这种境界,就叫作物化。

物化后的庄子,已不是一飞冲天的大鹏,而是与天地融成一体,无所不在的精神了。这时,他不再逃避什么,也不再追求什么,在他的眼前,一切是平等的、和谐的。这时,他虽然超越世间,上与造物者游,但又回返人间,与世俗相处。他已是一团变化莫测的浮云,可以随心所欲地飘到哪儿就是哪儿,化作什么就算什么。人世的一切盈亏得失对于他还有什么意义呢?他正像一把火,薪木虽已燃尽,而精神的火焰却一直上升, 永远地,永远地!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By 天山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