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庄子这套“大而化之”的思想,并非只求自我解脱,并非只求顺天安命,而是别有一番经世的苦心。
他和孔、墨、老子等哲人,都处于一个混乱的衰世,他们所遭遇的问题相同,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相同,只是所努力的方向不同,所解答的方式不同罢了。孔、墨是直接从事于社会的改革,希望能大刀阔斧地解决问题;而他和老子却是在人类智慧的园地中辛勤地耕耘,希望智慧愈多,问题愈少,能不用刀剪,便把整个世界自然地美化起来。在这方面,老子给我们的是事物演化的自然原理,要我们能智慧地运用这些原理来处世;而庄子却教我们把这些原理活用到人生,使我们“由自然行”、与天地浑然而为一。唯其如此,才把道家的情调倾注到艺苑,而形成林泉高雅的艺术文学。
对于庄子,尤其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是:他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形而上的新境界。虽然老子的思想曾触及这个境界,但老子所构建搭的都是些静的原则。至于庄子的境界,却是动的,是一片茂盛的生机。在这个境界中,他把形而下的世界做了一个返照,使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看出人间的悲剧,虽然是那么的亲切,但在超脱的心境上又是距离得那么远。在这个境界中,他塑造了许多理想的人物,和形而下的世界作了一个对比,虽然这理想是那么高不可及,但却是人类日日向往的世界。我们遍翻中外古今的哲学,对于形而上境界的描写,能有如此的生动,如此的亲切,如此的引人入胜,恐怕以庄子为第一人了。
然而不幸后人往往曲解庄子,认为他的思想充满了浓厚的怀疑色彩,带有极度的虚无情调。殊不知这都是由于我们以世俗的观点来看庄子,反而把他这番至理,误为怪诞不经。其实庄子超脱的眼光看得非常真切,他要我们舍弃浅薄的是非观念;但他沉痛的批评,却显然说明了他本身有着激烈的是非感。他构搭了这个形而上的新境界,就是要扬弃人类的罪恶,把人性向上提携,向上推进。
今天,我们诵读他的“瑰玮”之文,那一字一句,都是智慧的鞭子,鞭在我们的灵魂上;我们都深深地感觉到他那股热力,从字里行间,直透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兴起,使我们高扬,使我们超然物外,与他同游于纯真至美的境界。
庄子这套“大而化之”的思想,并非只求自我解脱,并非只求顺天安命,而是别有一番经世的苦心。
他和孔、墨、老子等哲人,都处于一个混乱的衰世,他们所遭遇的问题相同,他们悲天悯人的情怀相同,只是所努力的方向不同,所解答的方式不同罢了。孔、墨是直接从事于社会的改革,希望能大刀阔斧地解决问题;而他和老子却是在人类智慧的园地中辛勤地耕耘,希望智慧愈多,问题愈少,能不用刀剪,便把整个世界自然地美化起来。在这方面,老子给我们的是事物演化的自然原理,要我们能智慧地运用这些原理来处世;而庄子却教我们把这些原理活用到人生,使我们“由自然行”、与天地浑然而为一。唯其如此,才把道家的情调倾注到艺苑,而形成林泉高雅的艺术文学。
对于庄子,尤其值得我们大书特书的是:他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形而上的新境界。虽然老子的思想曾触及这个境界,但老子所构建搭的都是些静的原则。至于庄子的境界,却是动的,是一片茂盛的生机。在这个境界中,他把形而下的世界做了一个返照,使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看出人间的悲剧,虽然是那么的亲切,但在超脱的心境上又是距离得那么远。在这个境界中,他塑造了许多理想的人物,和形而下的世界作了一个对比,虽然这理想是那么高不可及,但却是人类日日向往的世界。我们遍翻中外古今的哲学,对于形而上境界的描写,能有如此的生动,如此的亲切,如此的引人入胜,恐怕以庄子为第一人了。
然而不幸后人往往曲解庄子,认为他的思想充满了浓厚的怀疑色彩,带有极度的虚无情调。殊不知这都是由于我们以世俗的观点来看庄子,反而把他这番至理,误为怪诞不经。其实庄子超脱的眼光看得非常真切,他要我们舍弃浅薄的是非观念;但他沉痛的批评,却显然说明了他本身有着激烈的是非感。他构搭了这个形而上的新境界,就是要扬弃人类的罪恶,把人性向上提携,向上推进。
今天,我们诵读他的“瑰玮”之文,那一字一句,都是智慧的鞭子,鞭在我们的灵魂上;我们都深深地感觉到他那股热力,从字里行间,直透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兴起,使我们高扬,使我们超然物外,与他同游于纯真至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