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FM | 忆空间

365件文物中国史No.14 陶鹰鼎的故事


Listen Later

365件文物中国史14:陶鹰鼎的故事


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
根据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观察和发现,
用灵巧的双手捏塑出写实的动物形象。
有这样一件陶鹰鼎,
展示着远古先民们如何用陶泥塑造眼中的世界。
今天,我们就讲讲陶鹰鼎的故事吧。

陶鹰鼎的发现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那是1957年一天,
陕西华县农民殷思义挖出了件陶器,
他并不知道这件陶器的时代和用途,
于是带回家里当作喂鸡的盆子。
直到1958年秋天,
他便主动把这件鸡食盆送交考古队,
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陶鹰鼎。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这件文物叫做“陶鹰鼎”呢?
乍一看这件陶器,
整体造型是只胖乎乎的“鹰”形象,
两条粗壮有力的腿与下垂的尾巴
共同组成了这件器物的三条腿。
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用具,
一般由三足支撑。
这只鹰的整体外形就像一只特殊的鼎。

那先民们为什么要选择“鹰”的形象呢?
这又是哪种“鹰”呢?
很多人觉得是苍鹰的形象,
还有的人说应该是猫头鹰的形象。
1997年,考古工作者对当地进行发掘时,
发现了鸟类骨骼标本10多件,
有些学者认为,
人们将这些猛禽塑造和描绘在器物上,
不仅是因为平时能看到它们,
而且也是对它们原始质朴的崇拜。

这件陶鹰鼎的用途是什么呢?
与它一起出土的还有一些骨制品,
有的骨制品在当时常被作为祭祀所用的礼器,
因此有学者猜测,
出土于该墓葬内的陶鹰鼎
也很有可能是和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的。
小朋友们觉得呢?

新石器时代,
手工业的孕育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陶器的制作方面,
还体现在编织、纺织、造船、酿酒等等很多方面,
这些本领因服务先民们的生活而产生,
也同时改变着先民们的生活,
明天的节目里,
朋朋哥哥再为大家讲起吧。

今天的互动小环节,
请小朋友们想想,
除了鹰,
你觉得还有什么动物会被先民们认为可以与神灵沟通?

今天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
明天见!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博物馆FM | 忆空间By 博物馆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