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FM | 忆空间

365件文物中国史No.16 远古时期的纺织——陶纺纶


Listen Later

不知从何时开始,
远古时代的先民们学会了用兽皮和树叶来遮体御寒,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
先民们学会了用骨针和兽筋把兽皮缝制成衣服。
再后来,随着一种小工具的出现,
制作衣服的原料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那就是石制或者陶制的纺轮。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小小的陶纺轮,
来认识下新石器时代的纺织吧。

说到纺织之前,
我们先来了解下植物纤维。
它是植物的茎秆和种子中的细丝状物质,
这些细丝质地比较柔软,
而且还有一定的韧性。
植物纤维可以纺织成布。
怎样从植物中来抽取纤维呢?
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种类富含纤维的植物,
今天的我们很难真实地复原先民们的做法,
但是在今天很多少数民族地区,
依然能找到原始的提取植物纤维的方法。
也许,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会用到类似方法。

如何把纤维纺成线呢?
这就要使用到纺线的工具了。
1999年,在甘肃兰州马家窑文化遗址中
出土了一枚精美的回纹彩陶纺轮。

这个纺线的工具叫纺锤,
纺锤是个复合工具,
由这种纺轮和棰杆两部分组成。

那这个纺锤是怎么工作的呢?
人们需要把植物纤维捻成麻花状的线,
远古先民纺线的时候,不断转动纺轮,
利用纺轮自身重力对纤维进行拉伸加捻,
最终纺成线。

这枚陶纺轮上的三角形回形纹可是大有用处。
在加捻时让纺线的人比较容易判断捻向,
起到均匀纱线粗细的目的。

随着定居农业、家畜饲养业以及手工业的发展,
人类开始朝向文明化的进程大踏步的前行,
那这时文明化的进程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天的节目里,朋朋哥哥再给大家讲起。

今天的互动小环节,
是个思考题,
请小朋友们想想看,
你觉得纺轮旋转的方向,
对纺线有没有影响呢?

今天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
明天见!

文 字:傅丫姐姐&朋朋哥哥
声 音:朋朋哥哥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博物馆FM | 忆空间By 博物馆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