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件文物中国史17:人面鱼纹彩陶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文明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了。
那到底出现了什么,
人类就步入了文明社会呢?
文明化的进程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积累和改变,
而这时的改变和积累,
主要发生在远古时代先民们的思想中。
在众多问题中,
对死亡的思考是最被关注的。
今天,我们通过一件文物认识文明化进程中的丧葬制度。
这件文物就是大名鼎鼎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1955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被考古学家们发现。
人面鱼纹彩陶盆身上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这样两个地方:
其一是它的用途,其二是它的花纹。
首先我们来说说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用途吧。
其实,它是个陶质棺材的盖子,
这种把死者装入陶器当中的葬法称作“瓮棺葬”,
小朋友们还记得人面鱼纹彩陶盆底部中央的小孔吗?
很多人认为,也许在远古先民们的认识中,
这是为了死去的亡灵进出之用的。
我们再来说说人面鱼纹的图案吧。
有人说鱼和人的组合,
说明了那时的鱼儿已经被神化了,
那个人鱼合体的形象,
其实是个半人半神的巫师;
也有人说是先民们祈求鱼神附体,
装扮成鱼的样子,
来为死去的孩子们祈福的。
葬有死去儿童的瓮棺会被埋放在什么地方呢?
这些陶瓮就埋在自家的家庭居住区内。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
贫富渐渐分化后,
权贵阶层开始出现,
这是文明化进程中的重要表现,
明天的节目里,
朋朋哥哥再为大家讲起。
今天的互动小环节,
请小朋友们认真思考,
这些儿童的瓮棺为什么要埋放在靠近家庭居住区的地方呢?
今天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
明天见!
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