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件文物中国史NO.33 罕见的绿松石龙
二里头遗址贵族墓地中,
发现了大量珍贵的绿松石。
最吸引大家目光的是一条拼接起来的绿松石龙,
今天,我们就说说二里头的绿松石龙吧。
这条绿松石龙长什么样子呢?
龙的身体弯曲起伏,
头部尤其特别,是用白玉和绿松石拼成的眼睛和鼻子。
龙的尾巴也卷曲着,
整条龙看上去就像摆头扭身,正在腾云驾雾一样。
这条龙身上的绿松石片,
形状各异,并且非常细小,
而更让考古学家们惊叹的是:
在这条身长仅有70.2厘米,
体宽只有4厘米的龙身上,
却用了两千多片绿松石片,
可见这条龙制作工艺是多么精湛。
既然这条龙是用两千多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的,
那它当初做好的时候又是怎么保证不散架呢?
在这些绿松石片的局部还发现了白色的灰痕,
所以有人推测当时这条绿松石龙粘嵌在有机质物体上,
只是因为年代久远,有机质物体腐朽了。
可见四千多年前的人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粘嵌技术。
那这么精致的龙型器又代表了什么呢?
有人说人们希望烛龙能带来光明和丰产;
有人说这里的龙应该是权力的象征,
其实,关于这条龙的解释还有很多,
甚至还有人认为这不是龙而是鳄鱼,
小朋友们觉得像吗?
尽管二里头的绿松石龙,
和后世的龙形象还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也向我们说明了龙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位置。
还记得刚才提到的那个青铜铃铛吗?
它们又是做什么的呢?
明天,我们接着为大家讲。
今天的互动小环节,
请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
找找还有哪些国家也非常喜欢绿松石?
博物馆FM《365件文物中国史》就讲到这里,
明天见!
文字:朋朋哥哥&傅丫姐姐
声音:朋朋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