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40、《中国哲学史话》第七章宏辩卫道的圣雄 孟子4仕途坎坷


Listen Later

虽然这时他已在政治舞台上辗转了十年,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然而他的壮志却一直燃烧着,所以在回到邹国不久,听说宋王偃有意要行仁政,于是便星夜赶向宋国。可是到了宋国后,兴奋的心情却凉了一半,因为这时宋王正被一群小人包围住,所以他感慨地对宋国一位忠臣戴不胜说:“如果宋王周围都是君子,他要做坏事也做不成。如果宋王周围都是小人,他即使要做好事,也不可能了。”

孟子似乎没有得到宋王的赏识,只是向宋大夫戴盈之提出仁政的措施。也许宋和齐的国情不同,这次的要求却比齐国的激烈。他主张税收应减低到什一,并且废除一切关税。戴盈之认为太激烈了一点,等待明年再实行。孟子便用比喻讽刺说: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别人警告他这是犯法的。他却回答说:那么让我慢慢地改过,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洗手不干,试想这是否有点荒唐。孟子的意思,乃是借此说明要行仁政,就得立刻改弦更张,推延便是无诚意。

这时,孟子听说梁惠王正在招贤纳士,于是便准备回邹一行,再去梁国。

以前滕文公做世子时,曾因事经过宋国,和孟子谈得很投机。孟子认为滕国虽小,但截长补短,约有五十里,还可以行仁政。等到这次孟子返邹后,滕文公已经即位了,立志要行仁政,便派人去礼请孟子。孟子到滕后,也提出了他的一套仁政方案。他知道滕国土地偏少,应着重在分田制禄。他把土地分为“国中”(城里)和“野”(乡下)二种。在“野”的土地,每方里(九百亩)为一单位,每一单位划成九格,成井字形。旁边的八格分给八家农人耕种,叫作“私田”;当中的一格,八家共耕,由政府保留,当作税收,叫作“公田”。这公田的所得,就是给予贵族们的俸禄。至于“国中”的土地,不易划成“井”字,因此全部分给人民耕种,抽什一之赋。这是孟子的一套平均地权、减轻赋役的方法。然而他觉得滕国实在太小了,而且又夹在齐楚两国中间,朝不保夕;如果要完成商汤文武的事业,实在有点力不从心。因此他又想到了梁国。梁国就是战国七雄中的魏国,因为国都在大梁,所以又称梁国。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By 天山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