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孟子离开滕国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到了梁国后, 惠王看到孟子,第一句话便问:“老先生啊!你从千里以外赶来,一定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吧!”孟子一听这话,就看透惠王的用心是在于富国强兵,只知利害,而不问道义。孟子认为这是祸乱的症结,是他最痛心疾首的事。所以也就毫不客气的借题发挥,把惠王训了一顿,他说:“君王啊!你为什么一开口就是利呢?你可知道还有仁义吗?”接着向惠王解释:如果大家都以利字为前提,大家都只顾个人的私利,再也没有人肯为君主牺牲,肯为国家服务了。试问这样的话,国还何以成国?利还何以为利?但惠王当时一心只在于浅功近利,是不会了解这根本所在的仁义正道。因此孟子和他谈了好几次,都谈不拢。他喜欢玩乐,孟子却劝他与民同乐;他喜欢战争,孟子却劝他偃兵息战。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富国强兵,雄霸一代,孟子却把在齐国提的一套仁政的蓝图告诉他。惠王只觉得孟子迂阔,当然不会采用孟子的意见。后来惠王逝世,襄王登位。孟子一看他就不像个人君,毫无君主的风度,知道他不可能有作为,于是便只得带着沉痛的心情回到了邹国。
此后,孟子曾一度到过鲁国,被小人臧仓所阻。这时孟子已是七十多岁的老翁,即使热情如昔,但衰弱的身体也不准许他再到处奔波了。所以他便结束了三十余年来的周游,回到邹国和学生们在一起谈论学问,把他的理想留了下来,成为《孟子》七篇。直到他八十四岁时,终于带着他满腹的热情,离开了人世。
孟子离开滕国时,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到了梁国后, 惠王看到孟子,第一句话便问:“老先生啊!你从千里以外赶来,一定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吧!”孟子一听这话,就看透惠王的用心是在于富国强兵,只知利害,而不问道义。孟子认为这是祸乱的症结,是他最痛心疾首的事。所以也就毫不客气的借题发挥,把惠王训了一顿,他说:“君王啊!你为什么一开口就是利呢?你可知道还有仁义吗?”接着向惠王解释:如果大家都以利字为前提,大家都只顾个人的私利,再也没有人肯为君主牺牲,肯为国家服务了。试问这样的话,国还何以成国?利还何以为利?但惠王当时一心只在于浅功近利,是不会了解这根本所在的仁义正道。因此孟子和他谈了好几次,都谈不拢。他喜欢玩乐,孟子却劝他与民同乐;他喜欢战争,孟子却劝他偃兵息战。他向孟子请教如何才能富国强兵,雄霸一代,孟子却把在齐国提的一套仁政的蓝图告诉他。惠王只觉得孟子迂阔,当然不会采用孟子的意见。后来惠王逝世,襄王登位。孟子一看他就不像个人君,毫无君主的风度,知道他不可能有作为,于是便只得带着沉痛的心情回到了邹国。
此后,孟子曾一度到过鲁国,被小人臧仓所阻。这时孟子已是七十多岁的老翁,即使热情如昔,但衰弱的身体也不准许他再到处奔波了。所以他便结束了三十余年来的周游,回到邹国和学生们在一起谈论学问,把他的理想留了下来,成为《孟子》七篇。直到他八十四岁时,终于带着他满腹的热情,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