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庄子才完美

42 相濡以沫之三(试听版):以无为之道,还无为之身


Listen Later

03 以无为之道,还无为之身

精神主旨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第十八章》

自然之治的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提供治道的需要。以其仁义之名,建立了一套相互期勉、互相谋利的价值观。大道本是亘古长存、恒久不变的,却因人为的有心造作,反而变相衍生而出的假仁假义与不仁不义。为求争奇斗妍从而虚伪不实,使得聪明智巧的乱象出现了,使得伪诈权变因而更加盛行了。仁义彰显却使得大道尽失,智巧展现却使得真实遮蔽,使得人在有为、有心、有执之中而悖离了大道。使得父子、兄弟、夫妇,家庭中的六亲出现了纠纷之后,才能显示出孝慈;使得国家陷于混乱之际,方能识见出忠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意义是要我们去反思问题源头,在有仁义彰显及智慧出现之时,便是用来警觉我们,大道可能被扬弃的失落,伪诈可能更猖獗的虚假。在有孝慈彰显及忠臣频现之时,便是用来警惕我们,六亲可能因破裂而不和,国家可能遭昏乱而危殆。

国富民安之时,人情反显自扫门前雪般的事不关己;祸殃降临之日,人情反显共体时艰般的自发真诚。就像“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一样。泉水干涸了,几条鱼一起困在陆地上,因为缺乏生存自救的活命空间,所以必须用以湿气相互滋润对方,

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邮箱:[email protected]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爱要庄子才完美By 罗惠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