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

44、《中国哲学史话》第七章宏辩卫道的圣雄 孟子 8 非好辩、实不得已


Listen Later

又有一次,孟子在滕国遇到一位儒生陈相。这位陈相听了许行的一番宣传,便要脱离儒家,去追随许行。而这位许行, 乃是一个小集团的领袖。他的信徒有数十人,都是穿着粗布的衣服,而且自己织衣穿、织席睡。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自耕而食,没有劳心劳力之分,即使是君主,也应与人民同耕,不可依赖俸禄以自养。由这种说法,可知许行是一位兼有杨朱思想的墨者。因为他的自耕而食,像杨朱;而他的苦行精神,似墨者。如果套用现代的观念,它似乎是一种原始的共产主义。

孟子认为许行的做法是极端的、荒唐的。因为天生万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物有每物的特点,每物有每物的功用。同样,每人有每人的能力,每人有每人的欲望。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农夫、工人又是商贾,因此他不可能完全依靠自己生活,而必须有社会的生活。社会的存在,就是为了分工合作,调整彼此的需要。有的人劳心,有的人劳力,这并非在基本人权上有所差别;而是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组织中,应该有这样的安排。所以许行提倡与民同耕的理论,无异否定了个别的差异、社会的组织。

孟子这番话,是从人性的根本上,从社会学的观点上,批评杨墨的。其间并无意气用事的地方,请看他的解释:“杨墨的学说不灭,孔子的学说就不能发扬挥。于是邪说引诱人心,道义被遗弃,造成兽食人,人食人的危机。我担心这种危机,所以要发扬先圣的学说。”这是孟子批评杨墨,发挥儒学的抱负,岂是为了好辩逞强?所以有一次他的学生公都子问他:“别人都说你好辩,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却问答说:“我哪里是好辩,只是不得已罢了。”为什么不得已?为的是要“正人心,息邪说”。以尽其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中国哲学史话 学贯中西的哲学大家带你了解往圣先贤By 天山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