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无情不似多情苦
精神主旨
有所得求,需倚赖时机偶然;有所失损,需顺应常态变化。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不因有所得取而过度欣喜,不必有所失落而过度悲苦。换言之,保持得失无动于衷的豁达胸襟,不随莫测无常的世事,让情绪情感妄自骚动。不哀不乐、无得无失的泰然涵养,哀乐情感便不会趁虚而入的翻腾不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要化解掉执念,解消掉束缚。反之,对于那些无法自行排遣,无从自我解脱的人,便不免为外物箝制役使,终在缴绕不出的情感中挫败纠结。
庄子藉由〈德充符〉中的“人故无情”一说,来强调生命不啻是顺时而生情、应物而去情的日常。喜怒哀乐,情绪情感,人皆有之,过分放肆感官情感的扭曲,耗竭精气、害其精神,毁形、丧形、忘形,种种源于形躯我的情绪欲望,因不当错置而遍体鳞伤。因此,处在当下的常人不应过度执着于官能情感的欲求。心无罣碍,心安理得,得失不动于心,得失了然于心,让生命回归到自然简朴的来路初心,一切遭遇将不会影响初心的平和宁静。如此一来,“安时处顺,哀乐不入”的最高修养境界,便符合了庄子所谓的顺应自然之“无情”律则。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
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罗博士的第四个专辑:罗惠龄释说老子。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
By 罗惠龄无情不似多情苦
精神主旨
有所得求,需倚赖时机偶然;有所失损,需顺应常态变化。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不因有所得取而过度欣喜,不必有所失落而过度悲苦。换言之,保持得失无动于衷的豁达胸襟,不随莫测无常的世事,让情绪情感妄自骚动。不哀不乐、无得无失的泰然涵养,哀乐情感便不会趁虚而入的翻腾不休,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要化解掉执念,解消掉束缚。反之,对于那些无法自行排遣,无从自我解脱的人,便不免为外物箝制役使,终在缴绕不出的情感中挫败纠结。
庄子藉由〈德充符〉中的“人故无情”一说,来强调生命不啻是顺时而生情、应物而去情的日常。喜怒哀乐,情绪情感,人皆有之,过分放肆感官情感的扭曲,耗竭精气、害其精神,毁形、丧形、忘形,种种源于形躯我的情绪欲望,因不当错置而遍体鳞伤。因此,处在当下的常人不应过度执着于官能情感的欲求。心无罣碍,心安理得,得失不动于心,得失了然于心,让生命回归到自然简朴的来路初心,一切遭遇将不会影响初心的平和宁静。如此一来,“安时处顺,哀乐不入”的最高修养境界,便符合了庄子所谓的顺应自然之“无情”律则。
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
以上为试听版节目之内容。
推荐:
罗博士的第二个专辑:罗惠龄导读孟子。
罗博士的第三个专辑:罗惠龄品读论语。
罗博士的第四个专辑:罗惠龄释说老子。
--- 主讲人 ---
罗惠龄,台湾淡江大学文学博士。
现任职于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语文及国学的专业教师。
研究领域为儒道经典及中西哲学。
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系联有其独到精辟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