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我们是否一直误解了特洛伊的海伦?是否一直低估了奥德修斯的妻子佩内洛普?我们从未读过她们的内心独白,因此更需要深入字里行间去理解她们的处境。本期我们继续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解读书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角色,海伦和佩内洛普。
面对战祸,海伦的自责意味着什么?Whore/Dog-faced,不同的翻译如何塑造我们对女性人物的印象?苦等奥德修斯二十年的佩内洛普,她仅仅是一名忠贞的妻子吗?她与儿子的关系是一对正常的母子关系吗?“编织”这个与女性以及她们身处的内闱高度相关的意象,怎样被海伦和佩内洛普用来构建自身的主体性?西蒙娜·薇依为何说整部《伊利亚特》都在远离“热水澡”?这些你都可以在本期节目中听到。
除此以外,我们也会谈论荷马的叙事技巧,他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如何重新解读这个古老的故事。
内容提要
Part 1 海伦与佩内洛普
01:23 受尽鄙夷、自我厌恶的美人海伦
03:32 dog-faced与whore/slut的翻译之别:翻译不只是翻译,所有翻译都是阐释。
09:34 古今中外,对美人的恶意从不曾衰减。
10:38 集美貌、勇气和智慧于一身的佩内洛普
12:40 如此聪慧的佩内洛普,或许早已识破奥德修斯的伪装,不说破只是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
18:07 佩内洛普的儿子——成为英雄的第一步就是剥夺母亲说话的权力。
Part 2 两位女性共享的意象:编织
21:39 在海伦、佩内洛普的身上,荷马将编织与命运、智慧联系在了一起。
22:18 海伦与编织:她编织自己的故事,也通过自省建立起主体意识。
24:31 佩内洛普与编织:计谋、智慧与权力
Part 3 荷马史诗的两个主题:荣誉与力量
27:08 荷马史诗对女性也有严格的荣誉观要求
30:10 法国著名哲学家西蒙娜·薇依认为,伊利亚特的唯一主题是力量。“只有节制地运用力量,才可能避免一系列恶性事件。这种节制需要某种超过人性的美德,那几乎与在软弱中保持尊严一样罕见。”
Part 4 史诗中的动人日常
32:34 特洛伊战场上没有反战派,但荷马偶尔会在只言片语中让人想起战争前的和平生活。
34:37 阿喀琉斯的盾牌上绘制的竟是最普通的希腊民间生活,让人想到《诗经·国风·七月》里的那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36:14 最打动我们的也正是书中的人伦感情
37:47 整部《伊利亚特》中,人类的全部生命几乎总在远离热水澡之中度过。
Part 5 叙事技巧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0:27 对比《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叙事手法
44:20 后世的奥德赛变体:公路片、《达洛维夫人》、丁尼生的诗歌、007大破天幕杀机等。
48:14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by John Keats
参考资料
“The First Woman to Translate the ‘Odyssey’ Into English: The classicist Emily Wilson has given Homer’s epic a radically contemporary voic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What if we’ve been wrong about Helen of Troy all along?”, FT Magazine
玛丽·比尔德著,《女性和权力:一部宣言》(Women and Power:A Manifesto)
西蒙娜·薇依著,《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The Iliad, Or, The Poem of Force)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珀涅罗珀记》(The Penelopiad)
“The Voyage Home”, Pat Barker
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写作的一系列取材自荷马史诗的诗歌:“Ulysses”, “Tiresias”, “Tithonus”, “The Lotos-eaters”
制作
音乐:3200 Years Ago、M83-Outro
封面:Penelope Unraveling Her Web
剪辑:罗师
节目Logo:刀刀
我们是否一直误解了特洛伊的海伦?是否一直低估了奥德修斯的妻子佩内洛普?我们从未读过她们的内心独白,因此更需要深入字里行间去理解她们的处境。本期我们继续聊《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解读书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角色,海伦和佩内洛普。
面对战祸,海伦的自责意味着什么?Whore/Dog-faced,不同的翻译如何塑造我们对女性人物的印象?苦等奥德修斯二十年的佩内洛普,她仅仅是一名忠贞的妻子吗?她与儿子的关系是一对正常的母子关系吗?“编织”这个与女性以及她们身处的内闱高度相关的意象,怎样被海伦和佩内洛普用来构建自身的主体性?西蒙娜·薇依为何说整部《伊利亚特》都在远离“热水澡”?这些你都可以在本期节目中听到。
除此以外,我们也会谈论荷马的叙事技巧,他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创作者如何重新解读这个古老的故事。
内容提要
Part 1 海伦与佩内洛普
01:23 受尽鄙夷、自我厌恶的美人海伦
03:32 dog-faced与whore/slut的翻译之别:翻译不只是翻译,所有翻译都是阐释。
09:34 古今中外,对美人的恶意从不曾衰减。
10:38 集美貌、勇气和智慧于一身的佩内洛普
12:40 如此聪慧的佩内洛普,或许早已识破奥德修斯的伪装,不说破只是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
18:07 佩内洛普的儿子——成为英雄的第一步就是剥夺母亲说话的权力。
Part 2 两位女性共享的意象:编织
21:39 在海伦、佩内洛普的身上,荷马将编织与命运、智慧联系在了一起。
22:18 海伦与编织:她编织自己的故事,也通过自省建立起主体意识。
24:31 佩内洛普与编织:计谋、智慧与权力
Part 3 荷马史诗的两个主题:荣誉与力量
27:08 荷马史诗对女性也有严格的荣誉观要求
30:10 法国著名哲学家西蒙娜·薇依认为,伊利亚特的唯一主题是力量。“只有节制地运用力量,才可能避免一系列恶性事件。这种节制需要某种超过人性的美德,那几乎与在软弱中保持尊严一样罕见。”
Part 4 史诗中的动人日常
32:34 特洛伊战场上没有反战派,但荷马偶尔会在只言片语中让人想起战争前的和平生活。
34:37 阿喀琉斯的盾牌上绘制的竟是最普通的希腊民间生活,让人想到《诗经·国风·七月》里的那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36:14 最打动我们的也正是书中的人伦感情
37:47 整部《伊利亚特》中,人类的全部生命几乎总在远离热水澡之中度过。
Part 5 叙事技巧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0:27 对比《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叙事手法
44:20 后世的奥德赛变体:公路片、《达洛维夫人》、丁尼生的诗歌、007大破天幕杀机等。
48:14 “On First Looking into Chapman's Homer”, by John Keats
参考资料
“The First Woman to Translate the ‘Odyssey’ Into English: The classicist Emily Wilson has given Homer’s epic a radically contemporary voic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What if we’ve been wrong about Helen of Troy all along?”, FT Magazine
玛丽·比尔德著,《女性和权力:一部宣言》(Women and Power:A Manifesto)
西蒙娜·薇依著,《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The Iliad, Or, The Poem of Force)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著,《珀涅罗珀记》(The Penelopiad)
“The Voyage Home”, Pat Barker
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写作的一系列取材自荷马史诗的诗歌:“Ulysses”, “Tiresias”, “Tithonus”, “The Lotos-eaters”
制作
音乐:3200 Years Ago、M83-Outro
封面:Penelope Unraveling Her Web
剪辑:罗师
节目Logo: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