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

51 第七章-骨盆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Listen Later

骨盆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构成骨盆的髋骨,是全身最大的扁平状不规则骨结构。髋骨在体表前后、左右、上下有着多处骨性标志,易于触摸,易于着力,因而易于调整。

体积硕大,并不意味着调移的困难,相反,却是最容易把握的对象。能够顺利调移的前提,是应依照“东方柔性正骨疗法”技术要点进行操作。

欲速则不达,这是柔性正骨手法操作的共性,是由其技术特征所决定的。

正骨整复强调精细化,这是“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对全身所有骨移位整复过程及结果的共同要求,于骨盆而言,更有着重要的意义。“错旋内外”“三轴分判”是骨盆精细化诊断与治疗的明灯指南。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口诀云:“下力由来盆翘楚,力上由去擎柱舞。”骨盆是全身运动结构的枢纽。骨盆与其上下骨结构之间均存在着直接的、刚性的力学关系;上下、前后、左右的肌肉等软组织,更直接影响着骨盆的力学状态。故诊疗骨盆旋移综合征,不能不顾及骨盆上下筋骨结构的力学状态。

骨盆向上一根柱,直通枕寰枢,通到头颅骨。盆动,柱上焉有不动?

骨盆下面两根桩,深扎足底。桩摇,盆岂能安?前后拉扯,左右牵挂,盆安能稳?对骨盆本身及其上下与周围软硬结构了然于胸,便能洞悉毫发,握变化之机,顺逆直取。

反过来说,对腰椎乃至全脊柱的诊疗,不能不理会骨盆状态。

临床实践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等腰椎力学结构紊乱性疾病的治疗,必须要以解决骨盆旋移为基本前提。

就骨盆本身而言,在骶椎与髋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上,应注意了解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作用和影响。临床上常常由于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的挛缩使得骶椎和坐骨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进而影响骶椎的位置状态,以及髂骨和骶椎之间骶髂关节的对合关系。

在骨盆移位形态中,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骨盆整体上移。而骨盆整体上移在临床上的重要性,除了对腰椎与颈、胸椎整复的意义之外,想一想盆底修复,便知端的。骨盆上移,双侧坐骨结节、耻骨联合、骶尾椎等盆底软组织附着部位的位置全部改变,盆底结构焉能不出状况?而离开了骨盆向下归位的骨干支撑作用,盆底软组织的功能修复还能进行彻底么?

由于骨盆的部分结构位于人体敏感的私密部位附近,所以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触碰敏感区域,手法直取目标结构。如妇产科常见的耻骨联合分离症,手法推合部位可以选择在双侧髂前上棘后缘的骨板处,也可根据需要于耻骨联合两侧的耻骨上缘相对发力,目标部位明确,手法循骨操作,干净利落而不拖泥带水。

【病案一】

符女士,51岁,右侧坐骨结节处疼痛3天。患者坐下即疼痛,站立及行走时疼痛消失。

检查:右侧髋骨前上移位,右侧坐骨结节处滑囊肿胀、压痛(+),骨盆挤压试验(-)。

印象:右坐骨结节滑袁炎。

手法治疗:指推法调右侧髋骨向后下方向复位。

结果:复位结束,患者坐下时疼痛立即显著减轻。3天后复诊,右侧坐骨结节处疼痛完全消失。

分析:髋骨移位后,坐位时坐骨结节受力部位改变,非正常受力部位在受到压力后,局部滑囊充血肿胀,出现损伤性无菌性炎症表现,故在坐下受到压力时出现疼痛症状。纠正髋骨移位,受力点回归于坐骨结节的正常受力结构部位,而肿胀的非正常受力点不在受力刺激的范围,故疼痛消失。坐骨结节恢复正常受力状态后,人体自愈机制很快完成损伤部位的修复工作。

【病案二】

陈小妹妹,9岁,左侧下腰部疼痛伴腰部活动轻度受限2天。2天前在游乐场玩耍嬉戏后,回家即开始出现症状,向前弯腰时腰痛明显。

检查:下腰部皮色无红肿,左侧髋骨后下错位,腰骶椎序列紊乱,骨盆整体向左侧倾并顺时针旋转,左侧股骨外旋。左侧骶髂关节压痛(+),骨盆挤压试验(+),4字试验(+),直腿抬高试验(-)。

印象:骨盆旋移综合征,左骶髂关节错缝。

手法治疗:指推法推左侧髂骨复位,端盆法纠正骨盆整体旋移,指推法纠正左股骨旋转移位、调整腰骶椎序列及腰曲。

结果:症状立即显著改善,活动几无不适。

分析:骶髂关节部位疼痛,局部压痛阳性、骶髂关节试验阳性,表明骶髂关节发生线性移位、骶髂韧带损伤。直腿抬高试验排除坐骨神经损伤。触诊结果支持试验检查结论。在纠正骨盆及腰部力学结构异常后,骶髂及腰部软组织异常张力解除。患者症状立即改善以致活动几无不适,说明损伤程度尚属轻浅。

【病案三】

Maria,女,45岁,右髂嵴下至右大腿后侧酸痛反复2年半加重1周,右侧腰部时有酸痛,久坐或向前弯腰时症状加重。

检查:右侧髋骨后下移位,骨盆整体顺时针旋移,腰椎向左侧弯,腰椎生理度减小,腰骶部序列紊乱。右侧骶髂关节压痛(+),L3右侧横突尖部轻度肿胀并压痛(+)。骨盆挤压试验、4字试验及直腿抬高试验均为阴性。

印象:骨盆旋移综合征,右侧臀上皮神经损伤综合征,腰三横突综合征。

手法治疗:指推法纠正右侧髋骨错位及骨盆整体旋移,指推法及掌压法纠正腰椎旋转及侧弯,适当增大腰曲,抻法松解L3右侧横突尖部肿胀的软组织及右侧髂嵴下缘挛缩的软组织团块。

结果:手法治疗完毕,症状立即显著改善。继续治疗8次(1个疗程),诸症悉退。

分析:筋骨力学结构异常所导致的结构不相应,在体征上可直接表现为骨结构位置异常及相关软组织张力过大。本例症状范围涵盖腰、臀及大腿后侧,涉及腰椎、骨盆等骨结构,以及腰方肌、腰臀部筋膜等软组织与腰部神经丛,体现出骨与骨、骨与软组织、骨与神经诸筋骨结构间的密切关系,一损俱损。骨盆旋移的纠正除了对骨盆本部的系统功能恢复有着直接效应外,对腰椎系统功能的恢复也有着重要作用。臀上皮神经由腰神经丛发出,其根部在腰椎,神经干通过髂嵴上缘的神经纤维管,故腰椎序列紊乱与骨盆旋移均对其产生不利的力学影响。而腰三横突综合征这一特定疾病所掩藏的腰椎旋转侧弯病因,更与骨盆旋移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故本例手法调治内容包括骨盆与腰椎整体筋骨结构。通过对骨盆及腰椎骨移位的纠正,达成所涉软组织张力的改善及臀上皮神经牵拉、卡压的解除。

【病案四】

陈女士,56岁,诉尿频半年,白天一喝水就要尿数次,夜晚一躺下就要去小便,一晚上要上厕所10余次,整晚无法入眠,精神疲惫不堪。去医院检查无明显的泌尿系统器质性病变。

检查:骨盆仰角过大,双股骨外旋移位。

印象:骨盆旋移综合征,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

手法治疗:端盆法增大骨盆前倾角,指推法及掌压法增大腰曲,指推法纠正双侧股骨外旋移位。

结果:手法完毕,喝患者立即喝水2杯以观察疗效。结果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患者完全没有尿意。

患者复诊时反馈,在接受手法治疗的当晚,整晚上都没有小便,直到第2天早上才去厕所。白天小便的次数也显著减少。

电话随访2个月,每晚小便1~2次,治疗前的症状再没有出现。

分析:此例泌尿科疾病,我们怀疑其内在病因与膀胱周围力学状态有关。

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后出现的排尿反射,其本质是力的刺激效应。阈值是刺激力的量化范围。骨盆前倾后仰状态下的不同耻骨联合位置,是否阻挡了膀胱因充盈而膨展的空间,并由此与其反射阈值建立联系?此例虽属探索性治疗,但疗效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证明了此推测的合理性。

【病案五】

帆船运动员阮小姐,双侧腹股沟痛及双踝关节痛2个多月,抬腿屈髋则腹股沟痛甚。

检查:局部无红肿热痛,触诊腰椎生理曲度过大,骨盆前倾角过大,双足扁平。

X线片显示髋关节及踝关节无明显骨质病变。

印象:股骨头髋臼撞击综合征,踝周软组织慢性损伤。

手法治疗:指推法纠正骨盆旋移及过大的腰曲,稍调高足弓。

结果:治疗完毕,抬腿屈髋再试,双侧腹股沟处已无不适,行走时双踝疼痛也消失无踪。

分析:此例腹股沟疼痛的原因,怀疑与屈髋时股骨头与髋臼边缘的撞击、夹挤有关。故改变骨盆的前倾角度,使屈髋时股骨头与髋臼边缘之间存有一定距离,则夹挤便不会发生。手法治疗结果似乎证明了这一推断的合理性。至于踝周软组织的不适,与扁平足所致踝部骨结构相对位置异常有关。故调高足弓,则踝周筋骨协调,踝周软组织不必承受过大张力。结构相应,症状随即消失。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By 王治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