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诵读已经过本书作者毛泰之老师微信许可,如想学习“东方柔性正骨”,您可以搜索关注“东方柔性正骨”、“同有三和教育文化”或“三和课堂”公众订阅号。
更新(一):本书诵读部分已于2021年4月进行修订、更正,补充了遗漏的部分。感谢各位朋友的反馈!
更新(二):本书诵读部分于2022年10月-11月进行全书音频的重新录制,优化音质,消除杂音,
... moreBy 王治皓频道
专辑诵读已经过本书作者毛泰之老师微信许可,如想学习“东方柔性正骨”,您可以搜索关注“东方柔性正骨”、“同有三和教育文化”或“三和课堂”公众订阅号。
更新(一):本书诵读部分已于2021年4月进行修订、更正,补充了遗漏的部分。感谢各位朋友的反馈!
更新(二):本书诵读部分于2022年10月-11月进行全书音频的重新录制,优化音质,消除杂音,
... mor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1 episodes available.
第十五章手法养成明理躬行
学习柔性正骨技术的难点
明理难
《易经·说卦》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明理,首先是要尽可能地了解疾病背后的真相,尽可能地把握病理变化的本质及规律。这是设计高效医学疗法的根本依据与出发点,所有医学疗法概莫能外。
无论是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在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漫漫征途中都只是刚刚起步,离人体生命真相的了解和把握尚有遥远的距离,对疾病的认知也是非常表浅。因此,我们向人体生命真相靠近的努力,永无止境。
其次,是要明了手法技术的作用原理、过程与目标。
明理,是所有医学疗法学习与进步的第一要务。理明到何处,才可能知道手法医疗的疗效能深入到何处。理明到什么层次,才能知道手法技术的作用效果可能达到什么层次。手法技术的层次及临证所能达成疗效的有效把握,在相当意义上与明理的深入程度有关。
大家都在说明理,但也都在自以为是。中医有中医的理、西医有西医的理,手法疗法有手法疗法的理。大家都在离真相或近或远的地方,自觉或不自觉地处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在对待、认识和治疗疾病。然而,真相只有一个,大家各自的认识也许都是对的,也或许都只是真相中的某一个部分而已。
认识疾病的本来面目,在诊疗时善于发现症状与体征背后的真相,基础都在于明理。
骨理圆通,心明眼亮,才可能下手直取。
在“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中国第四期高级研修班上,有位山东的康复医师,培训时听课入神,奈何有尿频的隐患,却又不愿错过任何一个讲授的细节,憋急难耐!在听了尿频这一节内容后,晚上照着老师讲的方法自己给自己调整了一下。嘿!第二天上课,完全没有尿频尿急的困扰了!病理机制清楚了、方法找到了,上手就会有心得!——《毛泰之正骨日记》
达成明理的重要基础,是学习和掌握系统的医学知识及技能。就手法医学而言,解剖学、生理学、诊断学、病理学、影像诊断学、骨病学、手法学、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乃至内、外、妇、儿、五官等等科目,皆当必修。
手下觉明难
对患者相关骨架与软组织结构进行触诊,摸清其状态,是正骨疗法所有手法操作的基础。
“不以目视,而以神会。”触诊的觉知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深入到椎间盘、椎管内、椎体深面。手下触摸出来的状况越全面、越深入,对结构状况的了解就越具体、清晰,对相应结构调整的准确性及精确度就会越高。
因此,触诊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正骨的水平。能否看清楚并瞄准靶心,是射击水平提高的首要并基础的条件。
明理与手下觉明的结合,可以在我们面前呈现人体局部与整体筋骨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筋骨结构的生理与病理状态。
静心难
心静是手下觉明的前提条件。在静心的状态下,筋骨结构之序列及层次才可能纤毫渐现。静心则意力相随有期,透筋挪骨才有可能如探囊取物。
静心,是修行第一课。万千修法,无不以静心为前提,为首要功夫。
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静心既是修行的条件,也是修行进步的表现与结果之一。由静心而引发的灵动能量,正是医患能量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而静心炼己,恰恰也是修行之难关所在,心猿意马难拴故也。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从道家丹修中来,手法操持时需要收摄身心,凝神定志。静心是“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且必要的技术条件。
突破成规难
随着欧美正骨、整脊技术传入中国所带来的观念冲击,以及中国骨伤正骨学术的进步与发展,不少中西医学同仁对脊椎移位的事实已经开始有所关注,且“脊柱病因学”理论把脊椎移位现象与“脊柱相关疾病”联系起来而开始逐渐为主流医学所接受。
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四肢骨结构的病理性移位现象目前仍然为主流医学所忽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在主流医学体系中,尚没有“脊柱相关疾病”或“骨移位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
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临床全科常见疾病中,与骨移位相关的疾病占有相当比例。执业的临床医师们很少或几乎没有接受过“骨移位相关疾病”或“脊柱相关疾病”诊疗的训练,相关知识匮乏,技能缺失,漏诊、误诊常见。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整个医学体系的结构性视野问题。然而,若思路开放,循临床的征象而追本溯源,则临证未见的疑难,也会在突破成规的开拓性思维与探索下,露出本来面目的端倪。
后记
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理法体系,便知道中国传统正骨疗法是不可能仅以一扳动技法等同而视之的。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在重返神州之初,其实只是一个“反哺计划”,一个期待中的发现之旅,一个希冀从隐藏至深的中国骨伤医学神秘领地有所斩获的“钓鱼”计划。
“计划”所期盼的,是中国民间柔性正骨绝学能如井喷般奔涌而出。
而自2012年于上海首开“东方柔性正骨疗法高级研修班”以来,5年的“引玉”历程,却让泰之渐渐觉悟到“自身即是神秘所在”!也终于了解“知天命”的不虚内涵。
我们身处在一个崛起的年代。
随着“东方柔性正骨疗法”近年来的传播普及,在世界骨伤手法界掀起了一股正骨技术的柔性风潮。“柔性正骨”“轻柔正骨”“圆柔正骨”“轻手法正骨”等全新的、与刚猛相对的正骨概念,纷纷登上正骨技艺交流的前台。正骨技术的"柔性”半壁江山,赫然展现在骨伤手法学界面前。强调高度安全性、强调策略性整复规划、强调精细化正骨、强调系统性整复、强调“手随心动、骨由意行”的“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已然成为骨伤与手法医学领域新时期的弄潮儿。
奉天承运,中国传统柔性正骨医术毫不迟疑地踏上了复兴的旅程。
修习“东方柔性正骨疗法”,我们可以了解,“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技术精髓虽然已经指明为“轻推慢移”,然而,于众学人而言,临证时“悦动相邀”的得心操持并非易事。包括易理在内的诸多说理工具,也常常是在已经明了掌指之下的动静之后,方才了悟其所言之不虚。
“雄关漫道”,只有在“不依不饶”的信念支持下,才能悠然而越。
由此可知,“雄关”并非“傲骨”所筑,实乃吾人之凡心念就。筑之,越之,不过一心念耳。
毕竟,“游走在力量与灵性之间的艺术”才是“东方柔性正骨”的实料真传。
天之独厚处,因德所在。
天地氤氲而泰之。
毛泰之
2017年4月于新加坡
手法的养成
多方面经验的综合养成
1.动眼 观察筋骨结构模型。
建立学习者认知中的人体生理与病理结构的生物力学标准模型。
通过观察人体筋骨架构模型,了解各骨结构的形状、位置、序列特征,以及软组织的起止走向与分布特点,建立筋骨结构的标准参考模型。
2.动脑 琢磨筋骨结构。
把握筋骨结构的细节(静态结构),了解筋骨结构的运动特征(动态结构),掌握筋骨结构间排列状态的变化及其力学传变规律,建立病理性空间力学结构的分析模型。
3.动手 触摸对比。
勤于将手下的感觉与解剖结构(模型)比对,反复触摸、从表到里,层层感觉,与健侧比较,并触摸不同人群。
4.行动 实践、体会、观察。
对患者进行诊疗实操,动手对异常结构进行调整,体验其间的过程,观察并总结诊疗结果。
5.养成 反馈与经验总结。
临证时勤于记录,善于反思,及时总结,则能步步深入。
多结构、多方法互参
1.多结构互参 与横向、纵向相关联的多结构合参、互参,筋与骨结构互参,健侧、患侧反复比对,影像测量与手下的经验标准互相印证,可以有效接近力学结构紊乱的病因真相。
盲人所摸之象,毫无疑问皆是真象。真象之所以会成为假象,只是手下所触有偏向。道理人人皆知,临证时却依然为局部所困,这是习惯势力作祟下的临床常态。
2.多方法合参 诊断过程中,望闻问切、视触叩听,结合专科手法触诊及临床特殊试验检查,以影像诊断报告为依据,诸法合参,加上诊断性治疗的反馈,可在最大程度上为正确的诊断保驾护航。
信念与躬行
乔布斯说:“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1.一门深入 手法技术的进步靠的是一门深入、一门专精。中、西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可谓多矣,多重疗法齐上,乱拳也能打死师傅。如果遇到难题就转弯,手法技艺的专精就难说了。可贵的是遇山翻山、见水搭桥,单凭一双肉掌过关斩将,成就英雄本色。
毛泰之正骨箴言
“杂合以治”实乃医者无奈之举。专门技艺不精,群殴自是必然。
2.信念与躬行 只要慢慢地摸(柔性)、细细地摸(柔性)、一个部位一个部位耐心地摸(柔性)、静心感受(柔性)、悉心体验(柔性),摸多了,手下的感觉自然就出来了,软硬结构的状态自然就呈现在你的手下。心无旁骛,全神贯注于一处。
从练外家拳转而修习内家拳,以前冲锋陷阵的打架功夫将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常态,也将是推拿医者学习柔性正骨技术将会立即感受到的冲击。然而,只要自己的精神不倒,华山绝路上的无限风光终将依次为你展现。
功夫型技术
手法有技巧性技术和功夫性技术之别。技巧性手法只要掌握了操作方法,多加练习就可掌握。所谓熟能生巧。
功夫性手法有所不同,需要时间因素的参与。经过相当程度的技术磨炼后方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运用。
厚厚的一摞书,你能够把它们读成一本书;厚厚的一本书,你可以把它读成一张纸;写得满满的一张纸,你可以把它读成一句话。这是读书人特殊的锻造与凝练过程。手法技术何尝不是如此。
一万小时定律
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一定高度的水平,专业工作时间必须超过1万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莫扎特6岁作曲,到20岁才创作出世界级作品;甲壳虫乐队1964年风靡全球前已演出1200场;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1968年接触计算机,创业前已编程7年。你为你的大师梦付出了多少?
这“一万小时定律”运用到骨伤手法医疗领域,我们可以将“一万小时”具体修正为“一万人次”。也就是说,成为一名优秀的柔性正骨医师,5年的专业精进是必需的过程。
“柔性正骨旅途上的点滴进步乃至系统成全,皆是从病友身上得来。病友们带来的每一种疾病、每一个症状,都是你继续进步的源泉与动力。医者的巧手灵心,均赖病友所赐。”
——《毛泰之正骨日记》
曲是唱出来的,拳是打出来的,手法技艺是动手操作出来的。只要下功夫,技艺的进步就将永无止境。
“学习、实践的过程是艰难、辛苦的,而每有突破,乐趣便会毫不犹豫地现身以资鼓舞。翻越一座座看似难以逾越的困阻心灵之山后,当你回眸的时候,会发现点点滴滴的汗水已然化作绚丽的彩虹。”
——《毛泰之正骨日记》
毛泰之正骨箴言
因缘未到,莫急莫躁。一心耕耘,收获到老。
陆游诗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参访
1.觉醒 近年来,在以美式整脊为代表的正骨整脊技术的触动下,中医正骨整脊也逐渐开始有了拨云见日的进程与发展态势。
觉醒后的中医正骨,利用其所擅长的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及整体观念的思维特点,不仅关注局部的结构与功能状态,而且更为重视筋骨结构整体性的内在联系与关系规律,无论是在单纯的筋骨架构自身,还是在与其他相关组织及脏器的整体生命活动方面。
2.开悟
“刚才吃晚饭的时候,太太跟我说,每天在诊所,她都在听候诊的患者们讲他们的家人或自己患病的故事。我说,你在外面听故事,我在诊室里面也在听故事,只不过给我讲故事的,不是患者的口头陈述,而是其筋骨结构的深沉表达。”
——《毛泰之正骨日记》
对手法初学者的忠告
1.勿恋栈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半小时不行,一个小时也要搞定它。如此蛮、勇的心态与做法在社会上的手法爱好者身上常见。
殊不知,任何事物的发生与变化都有其规律性,硬干、蛮干不仅不能解决问题,更有可能制造出新的麻烦。
2.勿逞能 逞强好胜是必须克服的心态。稍懂一点技术,便以为自己天下第一,稍有点成绩,就认为世上没有他解决不了的疾患。尤其是当其他正骨医师遇到暂时难以整复的移位结构时,便急于逞能,冲动地以暴力相向,这是最容易出手法医疗事故的心态类型。
这样的状况,不仅在手法爱好者中常见,在推拿或正骨专科医师队伍里,也常常存在。
3.勿怯弱 面对患者剧烈疼痛等严重症状,或体征的较大变化,心慌手软,茫然不知所措,还未上阵信心就输了。这种情况,于初习者常见。
4.勿因病情简单而轻视,勿因病情复杂而过虑轻视、藐视将导致漏诊、误诊。过虑则思路不清,诊断不明。
对待病患,无论怎样的病情与症状,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冷静、客观地分析,耐心、细致地处理。
手法技术的演练
基础训练
·练身架
·练手下感觉
·练手法发力方式、力量与耐力
·练手法推移骨结构
·练手法抻筋
·练静心
在自己身上演练体会
1.体会骨移动的主动与被动感觉:对自体单条(块)骨结构的推移,可以方便地从掌骨基底的调移开始。以下罗列的骨结构,都可以在自己身上自行操作并体会。
·调掌骨
·调桡骨
·调肱骨
·调腕骨
·调髂骨
·调肋骨
·调胫骨
·调股骨
·调腓骨
·调跟骨
·调胸骨
·调锁骨
体会多骨块的推移与限制力的撤除。
·调撤掌、指骨,达成腕骨的调整准备。
·撤掌指骨、腕骨、尺桡骨、肱骨达成肱骨复位及肩关节间隙的改善。
2.体会推移骨结构的力量
·力的大小及比对
·力的刚柔
·辅助势力(杠杆)的利用
3.体会调移自体骨结构后的肢体感觉
·好的感觉:温热感、轻松感、滑利灵活感等。
·不好的感觉:牵扯、酸、无力、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的出现与加重等。
体会抻筋的手下感觉
·抻筋的力量体会。
·粘连松解过程中的手下感觉。
·筋松时关节间隙的变化。
·软组织手法操作前后软组织状态的变化观察。
我们自身每次出现身体病痛,都是一次深入体验、观察、分析、治疗、总结、提髙的良好机会。善于把握,积极主动地利用这个过程,对技能提升有着极大裨益。
同道、师友之间相互演练
1.抻筋
·抻冈下肌:分层次抻筋。
·抻梨状肌:肌腹局部筋结的抻解。
·抻腰背筋膜:面抻,体验筋膜的流动性。
·抻股四头肌(尤其是股外侧肌):肌束的整体抻解。
2.骨结构的逐一调移
·推上肢骨及带骨:掌指骨、腕骨、尺桡骨、肱骨、肩胛骨、锁骨。
·推下肢骨及其带骨:跖骨、跟骨、胫腓骨、髌骨、股骨、髋骨。
·推躯干骨:肋骨、胸骨。
·推脊椎骨:骶椎、腰椎、胸椎、颈椎。
·推面颅骨。
3.调骨套路
·调上肢骨:以撤为主,配合纠旋。从远端至近端逐一撤骨。
·调下肢骨:松筋、纠旋为宜。从下至上,逐一体会抻筋及纠正骨旋移的过程。
·脊柱或全身骨架结构凋整:高以下为基。从骨盆开始逐渐向上进行检查和调整。甚或从足部开始,一路上行。
·以骨为主,筋骨同调,兼察别样。
从保健套路开始,在亲友身上演练
从保健手法开始,这是踏入手法医疗临床的第一步。
保健套路式的操作演练,能够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手法操作的手感及对人体结构的认知。这是手法技术入门的方便法。
对生理状态下人体软硬结构的认知达成后,就要开始对人体病理状态下的软硬结构进行感知、辨识,这是触诊的重要环节。分不清人体结构生理与病理状态的触诊是毫无意义的。
正骨操作后的效应观察,是初习者能否顺利进入柔性正骨技术状态的首要关隘。此关通过的品质,于初习者柔性正骨信心与信念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临床见习实习
·观摩老师或有经验的手法医师的临床诊疗过程。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手法诊疗操作实习。
·独立进行诊疗。
·观察、总结、反思。
·参访进修。
不同导向的思维模式
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发生的最根本变化,就是观念导向的变化。
由计划经济下的企业导向、产品导向向市场经济的市场导向、消费者导向转变。这一观念的转变使得中国的社会经济与市场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医学领域,观念的变化也是影响医疗科技进步与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手法疗法的操作者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客观存在着完全不同的观念导向。
医师(诊疗者)导向
这是从医师的角度出发来选择治疗方式的导向。其出发点,是医师自身的能力及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
1.专科医疗技术导向 医师们常常从专科或自身的技术专长出发,来选择治疗疾病的方式。
如外科医师面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时,常选择手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师们则常选择保守的中草药内服外用的治疗方式等等。
内服或外敷药物、针灸、针刀、手法等疗法,都是常见医师们从自己独擅的技术出发,来设计和选择治疗疾病的方式。
2.手法技术本身的自我导向 即手法医师本位型、手法医师自我欣赏型。
传统的软组织推拿、经络推拿、指压点穴等手法流派,由于在操作过程中衡量完成程序的程度和标准,是操作某种手法的次数、时间及是否完成固定操作程序等等,操作程序完成则治疗结束。所以,操作时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医师预先设定的手法技术要求和程序操作的规范上,而较少以患者病灶处病理状态的改变为主要观察对象。这样的状况,导致手法花招、虚招迭出,华而不实,以致医师可以非常讲究所谓优美、标准的操作姿态或自认完美的造型,如何“.”得标准,如何“推”得优美,如何“一指禅”得漂亮。尽管这样的作为,患者有时也会有舒服惬意的感觉,也能对某些疾病或症状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然而终究与所期望达成的病理结构及状态改变的治疗目标有着较大的距离。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武术的发展与衍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武术的本质是技击,是对抗性搏击。但是,由于时代环境与人文条件的变迁,武术的一部分发展方向,已然转变为一门表演艺术。原本实用于技击的招式,因用途转变而专注于身架花招。
因医学专科的局限而带来的视野差异,尚有改善的空间。而手法花招却不仅是无用的陋习,甚至会阻碍手法医疗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医疗技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治病救人的实用技术,沦为华而不实的手法花招则必定会被无情淘汰。
患者导向
患者导向的手法医疗设计,要求一切以患者及其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机为核心,以缓解症状及解决病因为目标来选择、规划手法技法的组合与程序。这需要手法医师对患者复杂的病情有着尽可能深入、透彻的了解,以能够安全并显著改善病理状态的手法与患者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依归。
手法的每一个招式、每一个动作都应有其明确的、具体的操作目标。操作完毕,目标处的病理状态应有立即的改变或变化的趋势,症状表现也应有相应的改善或病情稳定、乃至向愈的趋势。
手法动作可以不太去讲究优美,但必须强调手法作用的针对性、靶向准确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与可重复性,同时也特别注重患者的感受及安全性。
患者导向即是解决问题导向,其关心的重点,是局部与整体病理状态在治疗程序完成后的变化趋势与结果。
毛泰之正骨箴言
视野开阔广查疗法利弊,责任到位深究病患得失
1.视野开阔广查疗法利弊 视野开阔广查疗法利弊,要求手法医疗工作者全面了解中西医在相关疾病诊疗方面的常规与特殊疗法的理论与方法,深入分析这些疗法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局限,客观评价不同情况下疾病的预后转归。不仅如此,还要与相关的手法疗法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比较分析,这样才能对手法疗法有着客观的评价而能最好地运用于临床。
清楚地认识到特定手法疗法的优势与不足,并为克服不利而进行有目标的探索,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客观、可靠的诊断与治疗意见。
在对疾病进行诊断与选择治疗方法时,有着开放的思维,能够在全科大背景下为患者客观地选择、建议并实施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2.责任到位深究病患得失 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
能够为患者得到最大利益而努力,也是同时在为自己创造最大利益!
在价格与价值关系曲线上,价格随价值正向同步是必然的。当到达价格与价值等值的拐点后,价格的提升将转换为服务质量和患者利益继续上升,而价值也将因此而转化为有形价格和无形品牌资产而持续增值。
正如《道德经》所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当医疗服务的技术价值已经与相应的服务价格等价时,全然为患者考虑,充分顾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经济能力、体质状况、病种、病情等方面切身为患者综合考量,将是医师继续提升其服务与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
医师导向与患者导向的不同思维模式,是企业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关系在医疗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患者导向之观念的转变,将对诊疗水平的快速提升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手法医疗技能的再提升与终身学习
如同任何科学体系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医学知识、技能将不断被发现、被创新、被总结、被推广。这也是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个特征,不仅不会减弱、消失,相反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着。
作为医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手法医学同样处在这一显著的变化与进步过程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最近10余年,正是手法医学大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手法医学的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出来。这样的时代特点,给我们手法医疗工作者带来了迅速进步,快速提升的有利条件。更快、更好地掌握更为安全、更加快捷有效的手法技能成为可能。患者的疾病,也会在我们的手下,得到更好、更快、更稳定的康复痊愈。如果我们不懂得抓住机会,不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动,不学习,不提高,就一定会落后,就一定会丧失自己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竞争能力。
孙思邈《大医精诚》曰:“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今夫五脏之有疾也,譬犹刺也,犹污也,犹结也,犹闭也。刺虽久,犹可拔也。污虽久,犹可雪也。结虽久,犹可解也。闭虽久,犹可决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与时俱进,善于学习,勇于进步,是新形势下骨伤与手法医学工作者生存与发展的主旋律。
·—门专精兼顾别样,别样促进专精。
·理论与实践相得、共进。
·出手不停,精进不止。
·善于反思与探究、验证并突破威权的规章,这是探索者的思维与行为特征。
·把思想的窗户打开,勇敢地接受预料之外的事物。
·终身学习,不断提升,把握资讯,永远进步。
当代管理学“木桶理论”指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找到并修补自己的短板,是技艺提升、个人成长的不二法门。
“学正骨,如果只是练就几个扳动动作,只要勤加练习,每个人都可以学会。但是技艺欲臻上乘,必须要能在把握相关医学体系理论与技法的框架基础上,将人体每一软硬结构把玩于掌指之中,调移进退,多少自如。如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除了勤奋之外,心性与悟性,甚至灵性,可谓决定性。”
——《毛泰之正骨日记》
让我们以矫形分子医学教授、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Frederick S. Kaplan医学博士给骨科医学生们奉献的10条学医心得作为本书的结束语吧!
1.临床实践是最高法则。
2.物理诊断技术永远不会过时,要好好地学习、实践并传授他人。
3.最伟大的发现往往不是在领域的内部,而是在该领域的边缘或是领域交界的地方。要有全局的眼光并放眼未来。
4.没有人能够知道新的问题将何时出现。对源于课本之外的争议予以重视。
5.不要试图学会所有的东西,而要专注于一些领域,并不懂即问。
6.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杰出的骨科临床医生,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包括内科学、药理学、儿科学、影像学、神经学、流行病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还包括精神病学等等。如果发现自己某学科知识不足,可订阅该学科的综合杂志。
7.光有医学知识还不够,还要有仁爱之心。
8.学会并用心与患者沟通。因为当患者看完病回家时,家人总是问:“医生跟你说了什么?”
9.要牢记在任何情况下,外科手术有可能使病情恶化。
10.由此看来,旧的教科书遭废弃也是医学进步的一种标志。
坐环静修
丹修、禅修或瑜伽修持,皆有助于柔性正骨技艺的精进深造。
坐环,即是人“环堵”。“环堵”,典出《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意为狭小封闭的陋室。
坐环静修,就是在狭小封闭的陋室中,闭关修炼一段时间。这是重阳祖师对全真门人的修持要求。
“环堵”的意义,非在身体行动上之封闭约束,而全然关乎心意所向。凝神定志于掌指之下、患者之躯,心无旁骛,即如环堵行功,志意与精炁兼修。
由注意力专注于临证操持,到心静神清之坐环静修,医道互彰,术道相合。
至于静修之法,儒、释、道诸家皆无不可。其要在持之以恒。“东方柔性正骨”所依托之丹道,为全真清修法派,倡由红尘炼己,山林养真。通过精气神之凝摄与转化,以自力感召他力,达至元神与识神同体,人天合一。超越低密度时空,沟通虚空法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踏上返还无极本源的终极修炼途径。
坐环静修,强调“凝神入气穴”,以“真人”之“踵息”,达于呼吸绵绵之“胎息”。(这个字看不清)龠深深,从有为臻无为,以至于元阳生发、炁机氤氲的精化炁、炁化神、神还虚的修持秘境。于丹修内证之各阶次,则特别指出,丹元生发、流转、化生诸炁象,非为搬运有为之法门,实乃丹道风景,观者得之。
丹修为“东方柔性正骨”之母体,为柔性正骨之动力源泉,坐环静修,于“东方柔性正骨”学人的能量支持、内外环境顾护、信息沟通与维系、手下技能提升以及疗愈境界诸方面,皆有全面强化与深入促进之功。
上肢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上肢正骨口诀,已经把上肢力结构紊乱的主要表现和上肢柔性正骨的特点高度集中地进行了概括。
“骨正间开”包括“间开”和“骨正”两个方面。
“间”不“开”,即关节间隙不打开,关节韧带及关节囊仍旧粘连挛缩,关节骨的主动活动和被动移动便会受到阻碍,关节活动不利、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就难以彻底解决。
而“间开”对于“骨正”却有着特别的贡献。
“撤”法是解决上肢骨移位的特效法诀,原因就在于该程序解决的是关节间隙问题:关节间隙增大了,关节间压力才能实质性减轻,关节骨复位的最大阻碍因素才能被彻底消除。这个法诀适用于肩、肘、腕、掌指等上肢所有的关节,故曰“牵撤法诀不换”,一诺千金。
即便足对待像类风湿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患,我们也可以运用“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之上肢正骨法,在“骨正间开”的状态下,有效改善其在肩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减缓其病理进程。
“骨正”与“间开”相互为用。“骨正”了,跨关节软组织的起止点及张力恢复正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间开”。
在上肢正骨时,必须要注意肩胛骨的位置状态。肩胛骨的位置不正,则肩部肌群的状态尤法恢纪正常,反过来说,若肩部软组织出现急(慢)性损伤而僵硬挛缩,就有必要检查和调整肩胛骨的位置状态。
锁骨移位在颈肩相关病理过程中的意义,及其移位形态的观察与调整手法,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正骨技术的盲区,更谈不上重视。临证时若能知其在颈曲及颈部软组织张力调整、肩胛骨位置改善、胸锁乳突肌张力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并善加利用,其效应可谓奇妙。正骨学人当细细琢磨之。
市面上流行之正骨技术,多着眼于脊柱与大关节。“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不仅着眼于整体,对于手腕部众多的细小骨结构与小关节,也是精心对待、绝不轻轻放过。况且,很多手腕或手部的疾患,如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指骨间关节损伤等,也多与骨移位病因直接相关。
周围神经系统对肌肉骨髂系统的生理作用与病理影响,是脊柱病因与整脊疗法关注的重点,“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在临证实践中同样注意到这一重要方面:因此,在上肢局部与整体筋骨结构整复的同时,也会积极关注臂丛神经的功能状态及其与上肢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对颈脊神经根所在的颈椎系统的力学状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评估。
肱骨内上髁炎的俗称,有高尔夫肘和矿工肘的不同表达。在骨伤教材中,这两者被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民间称谓,没有分别。而我们在正骨诊疗过程中有趣地发现,虽然这两者都是前臂屈肌群在肢骨内上髁附着处因张力过大而发生的慢性无菌性炎性损伤表现,却有着肱骨向内旋移位和向外旋移位的不同体征分别。这一分别,正好对应于上述两种不同俗称下的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高尔夫肘的肢骨内上髁炎,其肱骨移位以外旋为主;而俗称矿工肘的肱骨内上髁炎,其肱骨移位则以内旋为主。这说明了在不同劳作状态下的肱骨病理性移位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机,不是如—般认知的仅在前臂伸肌群于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肌腱损伤那样简单,而是需要从颈部力学结构异常、臂丛神经功能紊乱、肱桡关节紊乱,尺桡骨旋转移位、肩与上臂及前臂肌筋膜张力异常等诸多方面进行病因病机考察。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腱鞘炎等多种上肢骨移位相关疾病的详细分析与临证柔性正骨治疗,亦同样遵循上述理法原则,从骨链、筋链及筋骨链三个层面出发,认真“辨构”,精细“论治”。
【病案一】
黎先生,52岁,右肩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1个月、加重1周。夜卧时肩部痛甚。1个月前提拿重物后发作。
检查:黎先生的手臂上举障碍,主要发生在右手臂外展60°~90°再上举起过90°时,疼痛部位在肩峰外侧下缘,即疼痛弧试验(+)。屈肘收缩肱二头肌时肱骨结节间沟处疼痛,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右手后伸摸背时手只能摸到腰骶部,且右肩前疼痛。
触诊发现,右肩关节间隙狭窄,右肱骨上移并内旋。颈椎曲度减小,颈椎整体逆时针旋转,颈椎中段序列紊乱,C5横突右側前外侧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印象: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推摇法行颈椎曲度及序列的一揽子调整;皮外骨拿提手法向远端逐节下撤掌腕骨、尺桡骨及肱骨;指推法纠正肱骨旋转;掌压法弹性压肩峰;抻解肩袖;运动关节手法环转活动肩关节。
结果:第2次治疗完毕,患者手臂活动功能恢复大半,可以轻松上举,疼痛也显著减轻。至第5次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肩部活动无碍。
【病案二】
黄先生,56岁,右肘内侧痛伴右手握不拢拳半年。
检查:右肘内上髁处筋结,压痛⑷,右手用力握不拢拳,用力时右时内上髁处痛。肱骨外旋,右手掌骨向近端移位以致掌骨基底部隆起,右腕骨序列紊乱。
印象:肱骨内上髁炎。
手法治疗:指推法内旋肱骨;皮外骨拿提手法向远端拿提掌骨使其基底部平伏;腕部推摇法纠正腕骨序列紊乱。
结果:治疗完毕,右肘内侧痛消失,握拳立即到位。
【病案三】
张女士,40岁,右手拇指至前臂桡侧痛不能持物半个月,手腕活动受限。平常喜欢打台球。
查:右侧桡骨茎突部稍有肿胀,压痛(+)。尺桡骨、腕骨及第1掌骨均有内旋,以第1掌骨及腕骨内旋为甚。颈椎序列紊乱、曲度增大并向右侧弯,颈椎中柱体逆时针旋转,C5、C6右侧横突前面有僵硬的软组织团块,压痛(+)。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右手握拳实验(+)印象:神经根型颈推病,右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稍炎。
治疗:指推法外旋尺桡骨、腕骨及第1掌骨旋转,尽量使各骨结构对位良好;推摇法纠正颈部序列及曲度紊乱;抻法松解颈椎右侧横突前面僵硬、粘连的软组织。
疗效:右侧拇指及前臂桡侧疼痛基本消失,臂丛神经牵拉实验(一)、右手握拳实验(一)
病因及辨构分析:打台球时,右手掘杆,上臂内旋后抬,前臂保持内旋姿势发力,活动既久,右侧肱骨内旋、齿桡骨内旋,腕骨及第1掌骨基底部也被固定在内旋位。桡骨与第1掌骨之间虽均为内旋,但程度不同,以致通过其间的拇长展肌肌腱和拇短伸肌肌腱被拉长并桡骨茎突摩擦、局部水肿引发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故局部肿胀、疼痛。
颈椎中段序列及曲度紊乱导致C5、C6右侧神经根受压牵拉,引发右侧C5、C6神经分布的前臂桡侧及拇指区域牵涉痛。本病为上述两项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十四章下肢正骨筋骨相应
下肢骨移位及相关疾病特点
下肢筋骨结构的功能特点是承重与活动功能并重。
对于直立的人体而言,下肢在行动的同时,无时无刻不承担着躯体的重量,其活动功能基本上是在负重的状态下完成的。
承重功能需要人体自下而上的承重力线尽可能与从上向下的重力线对合。关节对位和力线对合不良,将导致关节面应力分布异常、局部压强过大以致关节软骨磨损。因此,相对于上肢关节而言,下肢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多发。
活动功能的发挥,需要下肢关节较强的活动能力与较大的活动度。下肢髋、膝、踝多关节的垂直链接,为其实现灵活的活动能力提供了充分条件。
然而,下肢的多关节垂直链接结构虽有利于其活动性,于其稳定性则显然不利。下肢良好的平衡、协调与稳定,有赖于关节内外软组织的强力维系。
关节内外软组织的劳损、退变与其完成关节运动及维护关节稳定所承担的额外应力呈正相关。
关节部软硬结构的加速退变,是相关结构应力长期异常的必然结果。
下肢每一块骨结构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都有可能发生病理性移位,骨结构的相对与绝对移位将直接导致相关关节力学结构紊乱。
下肢软硬结构的平衡被破坏后,当代偿尚未形成时,局部关节结构不稳定,相关软组织应力异常,容易出现损伤,故局部症状比较明显;而如果已经形成代偿结构,则局部症状轻微或暂时无症状表现。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1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