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

83 第十三章-上肢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Listen Later

上肢手法诊疗经验与典型病例举隅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上肢正骨口诀,已经把上肢力结构紊乱的主要表现和上肢柔性正骨的特点高度集中地进行了概括。

“骨正间开”包括“间开”和“骨正”两个方面。

“间”不“开”,即关节间隙不打开,关节韧带及关节囊仍旧粘连挛缩,关节骨的主动活动和被动移动便会受到阻碍,关节活动不利、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就难以彻底解决。

而“间开”对于“骨正”却有着特别的贡献。

“撤”法是解决上肢骨移位的特效法诀,原因就在于该程序解决的是关节间隙问题:关节间隙增大了,关节间压力才能实质性减轻,关节骨复位的最大阻碍因素才能被彻底消除。这个法诀适用于肩、肘、腕、掌指等上肢所有的关节,故曰“牵撤法诀不换”,一诺千金。

即便足对待像类风湿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患,我们也可以运用“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之上肢正骨法,在“骨正间开”的状态下,有效改善其在肩关节、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减缓其病理进程。

“骨正”与“间开”相互为用。“骨正”了,跨关节软组织的起止点及张力恢复正常,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间开”。

在上肢正骨时,必须要注意肩胛骨的位置状态。肩胛骨的位置不正,则肩部肌群的状态尤法恢纪正常,反过来说,若肩部软组织出现急(慢)性损伤而僵硬挛缩,就有必要检查和调整肩胛骨的位置状态。

锁骨移位在颈肩相关病理过程中的意义,及其移位形态的观察与调整手法,一直以来都是传统正骨技术的盲区,更谈不上重视。临证时若能知其在颈曲及颈部软组织张力调整、肩胛骨位置改善、胸锁乳突肌张力调整等方面的作用,并善加利用,其效应可谓奇妙。正骨学人当细细琢磨之。

市面上流行之正骨技术,多着眼于脊柱与大关节。“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不仅着眼于整体,对于手腕部众多的细小骨结构与小关节,也是精心对待、绝不轻轻放过。况且,很多手腕或手部的疾患,如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指骨间关节损伤等,也多与骨移位病因直接相关。

周围神经系统对肌肉骨髂系统的生理作用与病理影响,是脊柱病因与整脊疗法关注的重点,“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在临证实践中同样注意到这一重要方面:因此,在上肢局部与整体筋骨结构整复的同时,也会积极关注臂丛神经的功能状态及其与上肢疾病之间的关系,并对颈脊神经根所在的颈椎系统的力学状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评估。

肱骨内上髁炎的俗称,有高尔夫肘和矿工肘的不同表达。在骨伤教材中,这两者被视为同一疾病的不同民间称谓,没有分别。而我们在正骨诊疗过程中有趣地发现,虽然这两者都是前臂屈肌群在肢骨内上髁附着处因张力过大而发生的慢性无菌性炎性损伤表现,却有着肱骨向内旋移位和向外旋移位的不同体征分别。这一分别,正好对应于上述两种不同俗称下的肱骨内上髁炎。即俗称高尔夫肘的肢骨内上髁炎,其肱骨移位以外旋为主;而俗称矿工肘的肱骨内上髁炎,其肱骨移位则以内旋为主。这说明了在不同劳作状态下的肱骨病理性移位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的病因病机,不是如—般认知的仅在前臂伸肌群于肱骨外上髁附着处的肌腱损伤那样简单,而是需要从颈部力学结构异常、臂丛神经功能紊乱、肱桡关节紊乱,尺桡骨旋转移位、肩与上臂及前臂肌筋膜张力异常等诸多方面进行病因病机考察。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腱鞘炎等多种上肢骨移位相关疾病的详细分析与临证柔性正骨治疗,亦同样遵循上述理法原则,从骨链、筋链及筋骨链三个层面出发,认真“辨构”,精细“论治”。

【病案一】

黎先生,52岁,右肩剧烈疼痛伴活动受限1个月、加重1周。夜卧时肩部痛甚。1个月前提拿重物后发作。

检查:黎先生的手臂上举障碍,主要发生在右手臂外展60°~90°再上举起过90°时,疼痛部位在肩峰外侧下缘,即疼痛弧试验(+)。屈肘收缩肱二头肌时肱骨结节间沟处疼痛,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右手后伸摸背时手只能摸到腰骶部,且右肩前疼痛。

触诊发现,右肩关节间隙狭窄,右肱骨上移并内旋。颈椎曲度减小,颈椎整体逆时针旋转,颈椎中段序列紊乱,C5横突右側前外侧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印象: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炎,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推摇法行颈椎曲度及序列的一揽子调整;皮外骨拿提手法向远端逐节下撤掌腕骨、尺桡骨及肱骨;指推法纠正肱骨旋转;掌压法弹性压肩峰;抻解肩袖;运动关节手法环转活动肩关节。

结果:第2次治疗完毕,患者手臂活动功能恢复大半,可以轻松上举,疼痛也显著减轻。至第5次治疗后,所有症状消失,肩部活动无碍。

【病案二】

黄先生,56岁,右肘内侧痛伴右手握不拢拳半年。

检查:右肘内上髁处筋结,压痛⑷,右手用力握不拢拳,用力时右时内上髁处痛。肱骨外旋,右手掌骨向近端移位以致掌骨基底部隆起,右腕骨序列紊乱。

印象:肱骨内上髁炎。

手法治疗:指推法内旋肱骨;皮外骨拿提手法向远端拿提掌骨使其基底部平伏;腕部推摇法纠正腕骨序列紊乱。

结果:治疗完毕,右肘内侧痛消失,握拳立即到位。

【病案三】

张女士,40岁,右手拇指至前臂桡侧痛不能持物半个月,手腕活动受限。平常喜欢打台球。

查:右侧桡骨茎突部稍有肿胀,压痛(+)。尺桡骨、腕骨及第1掌骨均有内旋,以第1掌骨及腕骨内旋为甚。颈椎序列紊乱、曲度增大并向右侧弯,颈椎中柱体逆时针旋转,C5、C6右侧横突前面有僵硬的软组织团块,压痛(+)。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右手握拳实验(+)印象:神经根型颈推病,右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稍炎。

治疗:指推法外旋尺桡骨、腕骨及第1掌骨旋转,尽量使各骨结构对位良好;推摇法纠正颈部序列及曲度紊乱;抻法松解颈椎右侧横突前面僵硬、粘连的软组织。

疗效:右侧拇指及前臂桡侧疼痛基本消失,臂丛神经牵拉实验(一)、右手握拳实验(一)

病因及辨构分析:打台球时,右手掘杆,上臂内旋后抬,前臂保持内旋姿势发力,活动既久,右侧肱骨内旋、齿桡骨内旋,腕骨及第1掌骨基底部也被固定在内旋位。桡骨与第1掌骨之间虽均为内旋,但程度不同,以致通过其间的拇长展肌肌腱和拇短伸肌肌腱被拉长并桡骨茎突摩擦、局部水肿引发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故局部肿胀、疼痛。

颈椎中段序列及曲度紊乱导致C5、C6右侧神经根受压牵拉,引发右侧C5、C6神经分布的前臂桡侧及拇指区域牵涉痛。本病为上述两项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By 王治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