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

69 第十一章-骶椎移位的类型


Listen Later

骶椎移位的类型

   骶椎移位的“碗底模型”告诉我们,骶椎可以以其结构中心为原点,向着各个方向发生旋转移位,这是欧式整骨术的理论。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对骶椎移位的形态也有一定的观察与总结。

   从现实的结构状态来看,骶椎以其结构中心为原点发生旋转移位,可以有以下三轴六合的位置变化:

   骶椎沿纵轴(Y轴)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从上往下看,骶椎沿纵轴(Y轴)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

   骶椎沿矢状轴(Z轴)逆时针和顺时针旋转摆动:从后向前看,骶椎在冠状平面上,沿矢状轴(Z轴)逆时针(尾椎位置向右侧移动)和顺时针摆动(尾椎位置向左侧移动)。

   骶椎点火仰头:骶椎沿横轴(X轴)向点头方向旋转(前倾角增大)和向仰头方向旋转(骨盆仰角增大)。

   骶椎在各种内外力作用下,还可能发生前后移动、左右平移及上下移动等绝对移位形态。

  临床上,骶椎移位通常呈现出综合性移位形态。

  除此以外,在临证时通常可能触诊出骶椎发生结构形态的变化,即骶椎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在骶椎体上出现或突起、或凹陷、或扁斜、或蜷曲等等外形变化。这类情况,大多发生于少年儿童时期的摔跌外伤。

  尾椎与骶椎通过骶尾关节相连,尾椎随同骶椎移动。在骶尾部受外力撞击时,骶尾关节常发生脱位或半脱位,尾椎向内弯折。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By 王治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