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

73 第十二章-脊柱内力的传递现象及规律


Listen Later

第十二章  脊柱重建   鸣默互移

   脊柱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集合稳定性、保护性与灵活性等三项相互矛盾的功能于一体。由此,脊柱的异常退变便成为脊柱本身的原罪。

  脊柱内各结构退变的根本病因与脊柱系统力学结构紊乱有关。椎间盘的退变是长期应力异常的必然结果。

  脊柱内各节段脊椎间存在力的传递现象。力在传递过程中若受到阻滞或力线发生转折则常在该处形成椎体的移位。椎体移位的程度与所传递的力的大小及阻滞程度呈正相关。

脊柱各区段曲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曲度大小变化不仅互相影响,同时还存在特定的曲度转化规律。

  脊柱的调整,一定要给其异常的力一个出路,或撤销其异常椎间应力。这既是通则,也是脊柱整复疑难特例下疗效转折的要点所在。

脊柱内力的传递现象及规律

  口诀:脊柱首尾传应力,鸣默相守不离。

脊柱内力的传递现象及规律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用“肇始静默”“传路留声”和“去路长鸣"三个词语,对人体脊柱外伤史及其后遗效应进行了描述与总结。

  这三个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人体脊柱等骨结构在过去的时间里受到外力作用时曾经发生的情形,以及所留下的因暴力作用而造成的软硬结构位置与形态变化的遗迹。

  1.肇始静默:“肇始静默”是对结构的陈旧性形变过程及结果进行的观察与总结。

  陈旧是时间的过去式,陈旧性形变是外伤史的遗迹。

  外伤性损伤发生时,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导致受撞击部位的刚性结构变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骨折),暴力继续沿着力作用方向上的骨链向远处传导。若干年后,当时受暴力作用后变形的骨结构仍旧静静地保持着其变形的形态而成为遗迹。

  孩童时期因骨钙含量比例较少,骨结构尚未发育成熟,跌倒时某些受力部位容易发生青枝骨折或关节脱位而出现局部外形变化,如尾骶部。

  “肇始静默”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是将前述过程进行反推。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触诊或影像检查,发现患者尾骶部形态或位置状态有着明显异常。且不是近期损伤所致,便可以初步怀疑该部位曾经在过去某个时间可能有过外力撞击的病史。而且,当时外力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不仅仅只是表现在局部,在受力方向上通常会存在力传递过程的蛛丝马迹。

  2.传路留声   当外力作用于人体,且作用力沿着骨链传递时,其力所经过的地方,通常会留下力作用后的痕迹而“传路留声"。

  我们知道,脊椎受力后若沿脊柱长轴方向移动,将直接导致椎间隙减小、椎间压力增大、椎间盘应力增大。若脊椎受力后偏离脊柱长轴方向,则会出现椎体横向移位或旋转,使椎间盘出现剪切力和/或扭转应力、椎间韧带张力增加。

  异常应力若长期存在,则该受力结构便可能逐渐发生代偿性形变或异常退变。骨结构如此,椎间纤维软骨盘如此,软组织也是如此。

  长期存在的异常应力导致椎间盘脱水、硬化、变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椎间盘严重退变将加剧脊柱系统内外结构的退行性进程。

  常规下的医疗救治,除非发生骨折或脱位,通常情况下并不会有专门针对力作用下骨移位病情的检查与治疗手段。所以,这些受力后留下的痕迹,从此便长期留存在那里,无声地诉说着曾经受异常力作用的经历。

  3.去路长鸣:“去路长鸣”有两个层面意义的解释。

  第一个层面的意义,是鸣而警示;指如果在力传递的去路上出现阻滞,则将导致该阻滞处局部骨结构出现形变或移位、软组织出现损伤等病理变化而引起症状。持续发生的不适症状,如疼痛等,即是一种警示表现,不断发出警讯而引起患体意识的注意并催促其采取医疗行动。

  第二层意义,是鸣而开道;指在力传递的出路上,即去路通道上,必须保持通畅。如此,力在传递过程中才不会出现郁滞不行的状况。长鸣,即如警车鸣笛开路以保持道路通畅无阻。

 脊柱内异常力存在与传递现象的临床意义

  对脊柱内异常力存在与传递现象及规律的了解,使我们在脊柱疾病病因认识的突破、循因施治与标本兼得,以及治疗的整体性等方面均有着显著进步。

  对脊柱内异常力存在与传递现象及规律的了解,使我们对脊柱损伤与退变病因病机的认识走向深层。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提示我们,除了关注局部椎体损伤与退变的表象外,还应该并能够深入到病理变化的时间与空间效应层面,使治疗计划的设计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和合理。

  对疾病起始病因和病因链状况了解越深入,我们就越能减少因病因分析不足而出现的漏诊、误诊,使我们可以尽可能地向着病因链源头方向靠拢。

  对疾病病因病机的深入了解和把握,让我们可以针对病因的各个环节进行既有针对性、又具整体性的治疗方案设计与实施。这个过程不仅会让治疗对象和过程丰富起来,更能使疗效的可控制性、疗效的即时显效性与长期稳定性以及对预后的可把握性大大增强。

   骨结构间异常力的传递,如果没有细心诊察与深入、敏锐的手感体会,难免会落入概念推理的窠臼而半信半疑。冰山一角就在那里,看到了就立刻成为呈堂证供。结构间的逻辑关系也在那里,知道了,你就会说铁证确凿。而未能了解的,恐怕穷其毕生精力也难理头绪。半个世纪以来,推拿按摩的尴尬处境不就是明证么.

  脊柱力学结构紊乱性疾病的诊疗,一定要依其异常力的来路、去路和传路,而给其一个出路。这是骨结构序列及关节间压力恢复正常的重要思路。这既是通则,也是疑难特例下疗效转折的要点所在。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毛泰之《东方柔性正骨传真》全书诵读By 王治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