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髋部疾患手法诊疗的经验要点与典型病例举隅
1.重视检查神经病因:支配髋关节的神经基本上是从腰丛和骶丛发出,腰椎、骶椎序列与曲度及骨盆的位置状态对腰骶丛神经将产生直接的物理性影响。通过对腰骶椎及骨盆的全面触诊检查,发现异常并以手法纠正之,是消除相关物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途径及方法之一。
2.重视检查骨移位病因
骨盆旋移病因:骨盆旋移导致髋臼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对髋关节力学结构和功能状态发生影响。
股骨头移位病因:下肢由下向上的承重力通过股骨作用于髋臼,躯干从上向下的重力也通过股骨传递作用于下肢,故股骨的位置状态对下肢与躯干之间力的传递有着重要影响,股骨移位对髋关节力学分布及功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3.重视跨髋关节肌群的松解调理:跨髖关节各部肌群的状态对髋内压力大小及应力分布、关节间隙大小及下肢各骨的位置与运动状态等发生直接影响。
我们应该了解,对肢体与关节运动过程而言,神经功能检查也好,骨结构的位置调整也好,都必须通过肌肉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产生作用。因此,跨髋关节肌群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检查与调理便成为髋部手法沴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跨髋关节肌群的调理,可以通过以骨调筋,即通过对骨盆、股骨、胫骨乃至足部骨结构的调整来达成;也可以直接理筋,直接运用柔性软组织抻解的手法,抻筋、送筋、展筋来达成跨髋肌群的松解。
跨髋肌群的松解,尤其应注意股骨大转子周围软组织、股四头肌中的股外侧肌以及臀部肌群的检查和抻解调理。
在临证时,无论是通过调骨还是抻筋的方法来解决跨髋软组织的问题,一定不能漏掉与相关神经功能密切联系的神经通道的检查和维护。
【病案一】
江某,女,69岁,左臀部外下侧剧烈疼痛伴活动严重受限半天。就诊当天晨起时无故突然发作,患肢动则剧痛,难以站立,更无法行走,坐轮椅前来就诊。
查:疼痛区域位于左侧下臀部、股骨大转子后侧,局部肿胀、压痛(+++)。左髋活动严重受限,强迫体位。
腰椎向左侧弯、腰椎椎体呈顺时针旋转,左侧髂骨后下伴内侧移位,左侧股骨外旋,左下肢因剧烈疼痛而不能活动。
印象: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以极轻指推法、端盆法恢复骨盆、股骨、腰椎等骨结构的正常位置及序列,继之以极轻柔抻法及抚摩法理顺臀部及股骨大转子后侧病灶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最后慢慢活动患髋,使软硬组织合缝归槽。
结果:治疗完毕,患肢可稍微活动,能下地站立,尚不能行走。疼痛大减。
3天后复诊,患者扶着女儿慢慢走进治疗室。治疗过程基本同上。患部疼痛及肢体活动显著改善。
再3天后复诊,患者自行走进治疗室,行动自如。
【病案二】
何某,女,40岁,左髋及左大腿前外侧疼痛伴左髋活动严重受限5个月。行走时呈跛行步态。患者在酒吧工作,有酗酒史。
查:腰部僵硬,中上腰椎序列紊乱、腰曲减小,椎周部分软组织呈条索状改变;双侧股骨内旋,左髋屈曲、内收、外展均明显受限;左腿股四头肌及髂胫束僵硬,压痛。
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形态改变,股骨头部塌陷,骨密度不均匀,股骨头内有大小不等的透明带和硬化斑块,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
印象: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手法治疗:
·腰椎序列及曲度调整,尤其是中上段腰椎。抻法松解腰部软组织,指推法及掌压法纠正腰椎序列。
·端盆法纠正骨盆内外旋移。
·指推法进行股骨及下肢各骨异常旋转、移位的纠正。
·抻法对髋后肌群、髋外肌群、髋内肌群及髋前肌群异常状态的松解。
·顿牵法牵开髋关节囊,运动关节手法活动髋关节。
结果:经过每周2次、持续8个月的治疗,患者左髋及左大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左髋活动范围显著增大,跛行基本消失。复查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部有新骨生成。
髋部疾患手法诊疗的经验要点与典型病例举隅
1.重视检查神经病因:支配髋关节的神经基本上是从腰丛和骶丛发出,腰椎、骶椎序列与曲度及骨盆的位置状态对腰骶丛神经将产生直接的物理性影响。通过对腰骶椎及骨盆的全面触诊检查,发现异常并以手法纠正之,是消除相关物理性神经功能障碍的重要途径及方法之一。
2.重视检查骨移位病因
骨盆旋移病因:骨盆旋移导致髋臼位置发生改变,进而对髋关节力学结构和功能状态发生影响。
股骨头移位病因:下肢由下向上的承重力通过股骨作用于髋臼,躯干从上向下的重力也通过股骨传递作用于下肢,故股骨的位置状态对下肢与躯干之间力的传递有着重要影响,股骨移位对髋关节力学分布及功能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
3.重视跨髋关节肌群的松解调理:跨髖关节各部肌群的状态对髋内压力大小及应力分布、关节间隙大小及下肢各骨的位置与运动状态等发生直接影响。
我们应该了解,对肢体与关节运动过程而言,神经功能检查也好,骨结构的位置调整也好,都必须通过肌肉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产生作用。因此,跨髋关节肌群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检查与调理便成为髋部手法沴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跨髋关节肌群的调理,可以通过以骨调筋,即通过对骨盆、股骨、胫骨乃至足部骨结构的调整来达成;也可以直接理筋,直接运用柔性软组织抻解的手法,抻筋、送筋、展筋来达成跨髋肌群的松解。
跨髋肌群的松解,尤其应注意股骨大转子周围软组织、股四头肌中的股外侧肌以及臀部肌群的检查和抻解调理。
在临证时,无论是通过调骨还是抻筋的方法来解决跨髋软组织的问题,一定不能漏掉与相关神经功能密切联系的神经通道的检查和维护。
【病案一】
江某,女,69岁,左臀部外下侧剧烈疼痛伴活动严重受限半天。就诊当天晨起时无故突然发作,患肢动则剧痛,难以站立,更无法行走,坐轮椅前来就诊。
查:疼痛区域位于左侧下臀部、股骨大转子后侧,局部肿胀、压痛(+++)。左髋活动严重受限,强迫体位。
腰椎向左侧弯、腰椎椎体呈顺时针旋转,左侧髂骨后下伴内侧移位,左侧股骨外旋,左下肢因剧烈疼痛而不能活动。
印象:股骨大转子疼痛综合征。
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以极轻指推法、端盆法恢复骨盆、股骨、腰椎等骨结构的正常位置及序列,继之以极轻柔抻法及抚摩法理顺臀部及股骨大转子后侧病灶处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最后慢慢活动患髋,使软硬组织合缝归槽。
结果:治疗完毕,患肢可稍微活动,能下地站立,尚不能行走。疼痛大减。
3天后复诊,患者扶着女儿慢慢走进治疗室。治疗过程基本同上。患部疼痛及肢体活动显著改善。
再3天后复诊,患者自行走进治疗室,行动自如。
【病案二】
何某,女,40岁,左髋及左大腿前外侧疼痛伴左髋活动严重受限5个月。行走时呈跛行步态。患者在酒吧工作,有酗酒史。
查:腰部僵硬,中上腰椎序列紊乱、腰曲减小,椎周部分软组织呈条索状改变;双侧股骨内旋,左髋屈曲、内收、外展均明显受限;左腿股四头肌及髂胫束僵硬,压痛。
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形态改变,股骨头部塌陷,骨密度不均匀,股骨头内有大小不等的透明带和硬化斑块,囊变区周围的环区密度不均。
印象: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手法治疗:
·腰椎序列及曲度调整,尤其是中上段腰椎。抻法松解腰部软组织,指推法及掌压法纠正腰椎序列。
·端盆法纠正骨盆内外旋移。
·指推法进行股骨及下肢各骨异常旋转、移位的纠正。
·抻法对髋后肌群、髋外肌群、髋内肌群及髋前肌群异常状态的松解。
·顿牵法牵开髋关节囊,运动关节手法活动髋关节。
结果:经过每周2次、持续8个月的治疗,患者左髋及左大腿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左髋活动范围显著增大,跛行基本消失。复查X线片显示,左侧股骨头部有新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