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都是訊息,我們的參與使這世界存在。一道悅讀-共同塑造我們的世界!
本集的悅讀, 我們一起讀「誰是我? 意識的哲學與科學」這本書, 昨晚參加了好友的 Socializing Bookclub, 讀友分享了這一本 “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 - 洪裕宏教授的中文著作,探討了意識的起源、心靈的本質,並運用物理學、人工智慧、腦科學、動物行為學和哲學等領域的知識,引導讀者思考「我」的定義,以及意識如何影響我們對世界的感知與體驗。
根據洪教授,「意識」是一種更高級的心理狀態,它使我們能夠對自身經驗和周遭世界有主觀的感知和理解,並且與「自我」的概念密切相關。 意識使我們能夠將自身經歷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生命敘事.
與意認識共舞:一個持續探索和整合 的 建構自我的旅程
我給到notebookLM的提問是, 作為個人, 如何與自我的意識共舞?
驚喜的是-在聽英文對話時.Gemini 帶著對話延展到 (中文)象形文字/符號 和意識 (Conciousness) 的關係以及與AI的對舞, 甚至很哲學性的對話 - 大部分英文對話還是回到這一本以中文來撰寫的「誰是我」?.
根據作者洪裕宏教授在《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一書中的觀點,以下是一些與自身意識 共舞的途徑:
意識經驗並非瞬間的,而是需要時間延續才能形成 。 我們可以試著關注自身經驗的流動,感受時間如何在我們的感知、思考和感受中流淌,並觀察不同時間點的訊息如何整合為一個連貫的經驗流 。
記憶是建構意識經驗的基礎 。 我們可以透過回顧過去的經歷,反思這些經歷如何塑造了我們現在的思想、感受和行為模式 。 也可以試著辨識記憶中的框架和偏見,並嘗試以新的角度看待過去的事件,進而更新我們對自身的理解。
3-(書寫)自傳自我的敘事: (autobiographical self)
自傳自我使我們能夠將自身經歷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生命敘事 。 我們可以透過書寫、日記或其他創作形式,將自身的經歷、感悟和思考記錄下來,並試著從中尋找生命的意義和方向。 這個過程有助於我們整合過去、現在和未來,形成一個更完整的自我。
當時間和記憶的連續性被打破時,我們的意識經驗也會受到影響。 面對這些扭曲,我們可以試著理解它們背後的原因,例如創傷、壓力、疾病等等。 並且,我們可以尋求專業的協助,例如心理治療或精神科醫師的診斷,幫助我們修復破碎的意識經驗。
洪裕宏教授將「自我」的發展歷程區分為「 原始自我」、「核心自我」和「自傳自我」 。我們可以觀察自身行為,辨別哪些行為源於本能的原始自我,哪些行為受到情緒和認知的影響,哪些行為則受到自我敘事的引導。
我們的意識經驗不僅僅是內在的,也與外部世界密切相關 。 我們可以透過接觸自然、參與社會活動、探索不同文化等等,擴展我們的經驗,並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和啟發 。
7-保持開放的心態: 意識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難題, 我們應該保持謙卑和謹慎,避免執著於尋找單一答案、忽略意識的主觀性和體驗性等等 。 保持開放的心態,接納各種可能性,並持續探索和思考,才能逐漸接近真相。
總之,與自身意識共舞是一個持續探索和整合的旅程。透過覺察時間、探索記憶、書寫自我敘事、接納扭曲、認識自我的多層次性、探索意識與世界的關係,以及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可以不斷地深化對自身的理解,並與自身意識和谐共處。
本集播客也是使用Notebook LM來產生音訊, 協助整理文字. 期待使用更自動化的方式, 更頻繁的 為聽友帶來全球的動態及時事.
請聽友一邊看中文, 聽英文, 找到自己的生命行動.. 讓我們一起享受人生,拯救地球!------------------------------------------------
Keke | AMPLIFI.tech | 未來不打烊- 的主理人, 從 web3, AI, 氣候行動, 永生科學 到...碳管理師. [email protected]
------------------------------------------------聆聽參考:
原始自我是最基礎的自我形式,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生理狀態,主要負責維持生物體的基本生存功能,原始自我並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存在,也沒有任何關於過去或未來的概念。
核心自我在原始自我的基礎上發展出來,它是一種即時性的、主觀的體驗,包含了對當下環境和自身狀態的感知。
核心自我能夠區分自我與非自我,並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 存在於大多數動物中。
3. 自傳自我(autobiographical self):
自傳自我是最高級的自我形式,它是一種敘事性的、反思性的自我,包含了對自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理解。
自傳自我依賴於語言、記憶和對自身歷史的理解,它使我們能夠將自身經歷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生命敘事。
自傳自我被認為是人類獨有的,它使我們能夠思考自身的存在意義,並規劃未來的行動。
這三個階段的自我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相互依存、層層遞進的。 原始自我是核心自我的基礎,核心自我是自傳自我的基礎。人類的自我意識是在這三個階段的自我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洪教授分析了多個案例來探討意識與身體或心靈的關係,特別是在第三章「破碎的心靈」中,他集中探討了各種大腦病變如何影響意識,說明了意識與身體的密切關聯:
這個案例描述了一位女士在經歷了一場手術後,感覺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分離了。她感覺自己的身體像一個陌生的物體,無法控制自己的行動,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作者藉此案例探討了身體的感知與自我意識之間的關係,並指出當身體感知出現異常時,自我意識也會受到影響。
卡普格拉症的患者會認為自己熟悉的人被冒名頂替了;科塔爾症的患者則會堅信自己已經死亡,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身體。
作者分析了這兩種病症的成因,並指出它們可能是由於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連接出現異常所導致的,進而影響了患者的自我認知和對現實的感知。
作者列舉了多個因腦傷或中風導致自我意識受損的案例,例如失去部分記憶、無法辨識自己、性格改變等。
這些案例說明了大腦特定區域的損傷會對自我意識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進一步證實了自我意識是大腦功能的產物。
4. 裂腦症(Split-Brain Syndrome):
裂腦症患者由於連接左右腦的神經束被切斷,導致左右腦的信息無法交流,產生了許多奇特的現象,例如左右手會做出互相矛盾的動作、一隻眼睛看到的東西無法用另一隻眼睛說出來等。
作者藉此案例探討了意識的統一性問題,並指出意識可能並非單一的存在,而是由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整合而成的。
自身幻視症的患者會看到另一個自己,彷彿靈魂出竅一般。
作者分析了這種現象的可能成因,認為可能是由於大腦處理自身形象的區域出現異常所導致的。
6. 盲視(Blindsight):無意識的視覺:
盲視患者雖然失去了部分視野,但仍然可以「看到」該區域的物體,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看到了。
作者藉此案例探討了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關係,並指出即使沒有意識,大腦仍然可以處理視覺信息,並做出反應。
作者分析了這種病症的可能成因,認為可能是由於大腦處理情緒信息的區域出現異常所導致的,說明了情緒與意識之間的緊密聯繫。
案例,展示了意識與身體之間的複雜關係。他指出,意識並非獨立於身體之外的存在,而是深深根植於大腦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之中。當大腦的功能出現異常時,我們的意識經驗也會隨之發生改變,甚至完全崩潰。
時間和記憶 是建構人類意識經驗的基石。意識的產生需要時間的延續性,而記憶則為我們提供了理解當下經驗的背景和框架。自傳自我的形成更是建立在時間和記憶的基礎上,使我們能夠將自身經歷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連貫的生命敘事。當時間和記憶的連續性被打破時,我們的意識經驗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意識的破碎和扭曲。
參考:誰是我? 意識的哲學與科學[讀書筆記]本丸讀《誰是我?意識的哲學與科學》 – HPX 輕鬆聚
更多 AI, Web3, 氣候科技, 永生科學, 身心成長 主題 都在 AMPLIFI -未來不打烊 & CSS 頻道收聽
– 協作+生態: 聯絡 Keke – https://linktr.ee/kekequei
🎵片頭|片尾:Music from https://icons8.com/music/author/savvier
重要聲明:Hosts,或 嘉賓在播客中的觀點僅代表他們的個人看法。此播客僅用於提供信息,不作生命指南參考。 Disclaimers: All opinions expressed by Hosts, or other podcast guests, are solely their opinion. This podcast is for informational purposes on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