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在沒有積體電路產業的年代,一群年輕知識分子,肩負著為國家開疆闢土的使命。他們從清晨的早餐桌出發,走進實驗室、走向世界,從技術移轉到自主研發,走出了一條屬於台灣的半導體之路。台積電開創全球唯一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海外人才返鄉、本土團隊協力,企業文化與工程師精神,讓技術從追趕到領先,成為世界焦點。如今,迎接未來,人才成為最重要的變數。從半導體學院到中學科普,從工程現場到人文課堂,台灣正用另一種... more
FAQs about 半導體.人文情:How many episodes does 半導體.人文情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3 episodes available.
October 23, 2025EP12 : 3D x 3D 創新不再只是尺寸的競爭 Ft. 國立陽明交大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前台積電技術長暨研發副總經理 孫元成「摩爾定律不是到終點,只是換了一條路走。」孫元成院長談起半導體的演進,語氣平靜卻堅定、充滿樂觀。他提出「3D × 3D」的概念——立體電晶體提升密度,先進封裝整合功能,讓晶片之間不必再「硬碰硬」,而能以系統思維協作。如今他身處學界,更關心人才的厚度與研究的環境:「我們不缺基礎功,缺的是能做出『彈跳突破點』的人。」在他眼中,具備哪些條件的人才,可以衝出新的突破點? 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3minPlay
October 16, 2025EP11 : AI時代的人文平衡課 Ft.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校長兼倫理長 周倩教授「善用它、不要誤用它,也不要完全的依賴它!」「與其說哪一個行業會被取代,不如說每一個行業裡有一些職位會被取代……」周倩教授以清晰的倫理視角,提醒我們在生成式AI的浪潮中,重新掌握「人」的價值:追求高效的時代,越要留下「人」的溫度。她笑說,AI也許能協助老師教學、幫研究者整理資料,卻學不會安撫一個哭鬧的孩子,也無法讀懂一個人眼神裡的情緒。科技讓生活更快,人文讓我們慢下來——想一想,我們要如何與AI共學、共事?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3minPlay
October 09, 2025EP10 : 等等等等!誰是改寫CoWoS命運交響曲的伯樂? Ft.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 余振華「客戶大陣仗帶來了技術團,磨了一週,感覺OK了!沒想到半路殺出程咬金......」台積電的先進封裝技術發展之路,並非一路坦途,余振華帶隊、不斷進化的同時,還得自己也帶上公事包、全球跑透透,作CoWoS的宣傳大使!直到遇見真正的伯樂,技術才迎來高光時刻——CoWoS,終於被看見。當時,或許沒有人想得到,現在所有的AI晶片大咖,都想要彌足珍貴的CoWoS產能。同場加映小劇場: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種哈姆雷特。堅毅有遠見的張忠謀,在余振華眼中,卻多了一份溫度。聽他怎麼說!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2minPlay
October 02, 2025EP09 : CoWoS十年風霜磨一劍,開拓AI半導體新時代 ! Ft.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台積電研發副總經理 余振華「CoWoS做出來,以為天下從此無事,沒想到才是『壓力山大』的開始!」摩爾定律放緩了,效能卻不能慢。先進封裝技術,為何在2016年與2022年,接連爆發?關鍵不是魔法,是把晶片彼此之間的距離「拉近了」,讓CPU、GPU和記憶體像室友一樣,住進同一屋簷下。台積電「研發六騎士」之一的余振華,解法是「晶圓級」的系統整合:用CoWoS整合多顆晶片、緊密協作;用不需載板的InFO,讓高階手機晶片更輕薄;再用SoIC進行3D堆疊,合體為3D Fabric...…但是,原本被視為後摩爾時代嶄新的技術,一開始差點被雪藏......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2minPlay
September 25, 2025EP08 : 跨組織合作,迎戰新先進製程量產挑戰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王建光不是線性思考,而是多點齊發!王建光分享,「超速秘訣」就在於研發、試產、產線預備同時投入,超前部署。也因為有跨部門、跨廠區的緊密對準,技術一旦亮綠燈,就能立刻進入量產。本集內容帶您回到當年千人齊發的現場!進入AI智慧製造時代,AI可以協助分析龐大數據,但真正能守住物理極限的,是工程師的專注與敬畏。鋪路需要工具,前行靠的是人心——這才是把小路鋪成高速公路後,持續精進的力量。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2minPlay
September 18, 2025EP07 : 熱血與紀律,實現目標一致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王建光工程師的專業不是一蹴可幾,而是從最基礎的訓練開始。王建光回憶,年輕時為了能隨時排除線上問題,他把機台操作手冊背得滾瓜爛熟。即使半夜接到電話,也能憑記憶逐步指導現場操作員,讓生產不中斷。這種「把基礎做到極致」的紀律,成了他職涯的底色。同樣的精神,也展現在高壓簡報的場合。一次正式簡報不到十頁,他卻準備了六十頁備料。為什麼要做到這種程度?究竟是要面對誰的挑戰?嚴謹背後,是專業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心智磨鍊。而更困難的挑戰,來自跨部門、跨廠區的對準。對許多企業來說,這往往是危機時的臨時應變;但在半導體產業中,它被日常化,成為持續拉升良率、快速量產的祕訣。能讓幾萬人都把同一條目標線拉進心中,需要的正是熱血與紀律的累積。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3minPlay
September 11, 2025EP06 : 實踐6S,台積電淬鍊挑戰為力量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台積電副總經理 陳健邦台積電為何能穩站武林?為什麼最嚴苛的客戶,反而成了最珍貴的資產? 陳健邦分享,台積電自創立便立下「世界級」標準;客戶的挑剔要求磨出堅強實力,再以「6S」體系,把服務、規模與速度化為可複製的營運模式。 面對新世代,他提醒:勇於「有理有據地唱反調」,展現自己的判斷力,才能在洪流中站穩腳步。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6minPlay
September 04, 2025EP05 : 示範工廠不只技術,以人文課程培養成熟人才 Ft.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前工研院電子所所長 邢智田台灣半導體奇蹟,靠的只是技術移轉嗎?邢智田指出,真正留下的,是經營流程、品質控管與代理制度,讓產業得以複製與延伸。當年工程師們背負著產業起步的使命,如今,台積電的使命又是什麼?談到產業發展,他更關注「人」:工程師需要的不只是技術,還有成熟的心態與人文素養。面對愈演愈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如何看透「壓力」的源頭,找到釋放之道,讓人才減少內耗、發揮所長?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2minPlay
August 28, 2025EP04 : 不做 Me Too!走出伺服器晶片的利基之路 Ft. 信驊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 林鴻明「工程師的價值不會被 AI 取代。」「不做Me Too,勇敢投入創新!」林鴻明強調,AI 只是下一代的 EDA 工具,真正的挑戰在於能否設計出更複雜、更具創意的晶片。2004 年,他創立信驊,拒絕跟隨紅海競爭,專注伺服器 BMC 晶片,成功打開國際市場。回望台灣 IC 設計從逆向工程起步,到如今面臨 System Company 的轉型壓力,他提醒年輕人:半導體仍是值得投入的舞台,只要敢於挑戰創新,價值自然會被看見。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2minPlay
August 21, 2025EP03 : 品牌起步,王道長青 Ft. 宏碁集團創辦人、財團法人智榮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回顧台灣電子業的發展,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強調「品牌」不是代工的延伸,而是打開全球市場的起點,也由此開啟後來的分工合作與產業格局。他提出的「微笑曲線」,提醒產業要追求高附加價值的環節;他倡議的「王道思維」,強調競爭力為本,再以共存共榮推進國際合作。施振榮相信,台灣的靈活與創業精神,能讓台灣在AI、醫療、文化藝術等領域,持續創造兼具物質與精神的新文明。企劃 | 何致中、張靜宜製作 | 張靜宜 ...more29minPlay
FAQs about 半導體.人文情:How many episodes does 半導體.人文情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