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北方流民的南下》上


Listen Later

偶然绽裂出一个缺口,那些本来“南向而泣,日夜以觊”的中原人民,就“北顾而辞”(《南齐书·王融传》),像潮水似地越淮渡江,奔向江南了。当然,江南广阔而肥沃的耕地的垦辟,也是北方人口南移的一种吸引力。
中原人民流亡南下,除了巴、蜀流民在永嘉之前已布满荆、湘一带外,此外可以分作七个时期。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司马睿移镇江东,北方流民相率过江,这是第一个时期2。
太兴四年(公元321年),祖逖病死,郗鉴自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退屯合肥,祖约自谯城(今安徽亳州)退屯寿春,其后遂尽失黄河以南、淮水以北地区,流民渡江者转多,这是第二个时期3。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梁犊起义雍城,石虎愁怖病死,石赵政权崩溃,桓温出兵关中,雍、秦流民多南出樊、沔,或至汉中,这是第三个时期1。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大捷,苻坚败亡,黄河流域再度分裂,中原流民相率渡江,这是第四个时期3。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北伐,河南、关中次第收复,既而复失关中;刘裕死,又失河南,流民南渡者转多,这是第五个时期6。
宋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南侵至瓜步,流民南渡江淮,这是第六个时期1。
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流民南渡江淮,这是第七个时期8。
中原人民流徙南下,集中在荆、扬、梁、益诸州,据谭其骧教授的统计(见《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载《燕京学报》第15 期),今江苏长江南部的南京、镇江、常州一带,长江北部的扬州市及淮阴一带,当时所接受的移民,以今之山东地区及苏北移民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