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北方世家大族的南渡与东晋王朝的建立》一


Listen Later

北方世家大族的南渡与东晋王朝的建立西晋在八王混战后,接着王弥、石勒起兵,匈奴攻逼,搞得“中原萧条,白骨涂地”。东汉末年以来已经发展起来的坞垒堡壁,至此普遍出现于西晋王朝的废墟上。如阳翟(今河南禹州)庾衮“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于是峻险阨,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晋书·孝友·庾衮传》),缮治兵器,部勒部曲,敌人围逼三次,都不敢进攻而退。这种坞垒堡壁的初起,固然是一种共同保护生命财产的自卫组织,但是由于平民和自耕农向它依附,以求得到庇护,依附的农民又大都是在坞垒堡壁武装势力所能防御的附近土地上进行生产,以其剩余生产品贡献于坞主乡豪,于是坞主乡豪遂成为大的封建主,而依附的农民亦沦落为坞主乡豪的部曲、佃客,这样也就是更强化了封建的隶属关系。
由于少数民族贵族武装势力日益发展,北方的局势日益恶化,掌握坞垒堡壁领导权的世家大族与地方豪强,就在军事上作出有计划的移动。除了一小部分世家大族,北投幽州刺史王浚、平州刺史崔毖或西走河西走廊投奔凉州刺史张轨外,大部分世家大族率其宗族、乡里、宾客、部曲,南渡江南。如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东北)人郗鉴,初率乡里“千余家,避难于鲁之峄山(今山东邹城东南),三年间,众至数万”(《晋书·郗鉴传》);后又退屯广陵(今江苏扬州市)。鉴后仕东晋,官至太尉。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徐澄之“与乡人臧琨等,率子弟并闾里士庶千余家,南渡江,家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晋书·儒林·徐邈传》)。那时北方“亡官失守”的世族大地主很多求官吴越,如颍川(治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庾琛(衮弟)出任会稽太守,琅邪(治开,今山东临沂北)王澄、王敦分任荆、扬二州刺史5,真是纷纷渡江,切实掌握了长江中下游的重要据点,作好洛阳丧失后撤退江南的准备。
王澄是王衍之弟,王敦是王衍之族弟。琅邪王氏,从太保王祥以来,一直是冠冕盛门,祥族孙王衍又累官至司空、司徒、太尉,是中朝数一数二的头面人物。他看清了北方局势,所以有这一些布置。这时掌握西晋政府大权的东海王司马越,自然也早有筹划,预先在江南培植好自己的势力,作为自己以后的退步,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市),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发生的。
Zl了品琅邪王司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