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史

北府兵


Listen Later

北府兵与荆扬内争桓温死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年幼,世族大地主陈郡谢安当国,桓氏让出了扬州,由桓温弟桓豁、桓冲相继出任荆州都督,继续掌握上游大权。桓冲不像桓温那样野心大,不十分干涉下游的事权,因此,荆、扬之间的矛盾,又暂时缓和了下来。
桓温因为集中在今镇江、常州一带的当时北来侨民--南徐州、南兖州侨户,“人多劲悍”,在土断之后,就有把他们编成一支新军的计划,可是计划还没实施,桓温病死。谢安继温当国, 为了充实长江下游的军事力量以拱卫首都、抗衡上游起见,就筹募成立这支新军。公元377年,东晋政府任命谢安兄子谢玄为南兖州刺史,负责筹组新军。谢玄又把南兖州的军府,从京口移到广陵。南徐、南充两州侨户,纷纷应募人伍,彭城刘牢之“与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及晋陵孙无终等,以骁猛应选”(《晋书·刘牢之传》。这一支新军,经过七年以上的长期训练,成为一支精悍能战的军队,号为北府兵(当时称京口为北府)2。北府兵的兴起,它不但成为长江下游的主要军事力量,改变了荆、扬的形势;而且在淝水会战中,在江、淮以南广大人民的支援下,粉碎了苻秦南侵的百万大军,把江南从苻秦的铁骑下抢救出来。
淝水战后,东晋的统治阶级满足于偏安的局面,没有恢复失地的要求和决心,以致不能扩大战果,乘胜逐北,收复中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魏晋南北朝史By 妙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