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在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戴上专属VR眼镜一“镜”穿越到唐代广州城;在天字码头乘船夜游,穿越千年与南越王赵佗举杯对饮,共进“王的年夜饭”……今年广东春节的下“馆”子体验格外精彩。
春节假期全省各家博物馆“火力全开”,推出超1000场基本陈列展览、约200场迎春特展、约400场新春活动,1月28日至2月4日接待观众总数达545.7万人次。
高质量的精品展览与文创服务引客入粤,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悄然成为春节“新年俗”。是什么吸引超五百万游客在春节期间走进博物馆?这些逛馆“新姿势”你get了吗?
博物馆里年味足,文博联动惊喜不断
近有越秀西湖花市热闹非凡,桃花、水仙等应季花卉争奇斗艳,远有岭南非遗“顶流”英歌远赴欧洲,出圈出海。春节假期博物馆里的广东年味同样毫不逊色,与此同时,跨地域文博联动还为游客新年逛馆带来新惊喜。
广东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动四川古蜀文明,“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亮相广东珠海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吸引了大批观众慕名前往参观游览,展览从2月2日展至4月24日。
展览汇集了三星堆遗址及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众多精品文物163件,观众有机会近距离观赏这些跨越千年的古蜀瑰宝,感受华夏文明的神韵魅力。
春节期间佛山祖庙博物馆开启夜游模式,双龙壁前醒狮形象的“福喜连连”美陈灯组灵动喜庆,博物馆周边点缀蛇年主题的灯饰美陈,串联起独具风韵的春节赏灯路线,创造博物馆“打开新方式”。
博物馆内开放“黄河边上几字弯畔——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展”,展览展至2月16日,由“融合多元草原史话”“融汇之风独特习俗”两部分组成,共计展出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藏文物展品146件。让游客从服饰艺术、医药传承和竞技游戏等多个角度广泛了解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更有内蒙古歌舞团一连数日送上极具草原风情的民俗歌舞演出,让市民游客感到惊喜连连。
“古国寻踪——‘缚娄’与惠州先秦考古发现”于1月至5月在惠州博物馆启幕。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一点一滴,星闪碎片汇聚成岭南青铜时代的亮点。
横岭山墓地、梅花墩窑址、曾屋岭墓地、银岗遗址等一系列先秦考古发现带领游客进入这场寻找“缚娄”古国的文化之旅。
迈向市场第一年,技术加持文创探索
自广州市正式出台《广州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办法》《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等系列利好政策以来,广州地区的博物馆纷纷开启“大文创”探索。
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文创与数字化专委会主任、广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表示:“2025年是博物馆文创真正迈向市场的第一年,是‘文创探索元年’”。
春节假期作为开年第一个文化活动高峰期自然不容错过,AI、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博市场展现出更加广阔全新的运用空间,数字文化服务将博物馆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月28日至2月20日,在广州博物馆仲元楼三楼的《海丝奇幻记》VR空间,游客只要佩戴专属的VR眼镜,就能一“镜”穿越到唐代的广州城,近距离且360°欣赏当时的外销精品,实现真正的“看展自由”。
“这是继‘消失的名菜’系列文创之后,广州博物馆助推文化消费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朱晓秋介绍,为了保障良好的游玩体验,《海丝奇幻记》采用了国产大热游戏《黑神话:悟空》同款UE5游戏引擎,通过Nanite虚拟微多边形技术及Lumen全局光照技术,让视觉体验达到影视级画质。
来自江西的游客林女士早早便带着儿子来打卡,在沉浸式体验完《海丝奇幻记》之后,她惊叹:“没想到在博物馆能实现边走边看一场独特的‘春节档电影’。”
1月29日至2月3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联袂推出的“粤赏新春——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云导赏”邀请多位策展人进行特展线上导赏活动,让市民游客实现足不出户体验大湾区文博展览和特色活动的精彩魅力,在线上感受“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欢乐氛围。
走进遗址,搭建文创服务新场景
随着文创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文创概念也得到进一步扩容。“大文创”概念除了包含具体的实物商品以及数字文化服务外,还包括组织研学、演艺、社教、高质量收费特展等形式。
春节假期博物馆精彩迭出的新春活动不仅刷新了文博圈的年味体验,还搭建起文创服务的全新场景。
由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广州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的开放活动在春节期间已开展两期,参与观众反馈热烈。
该活动由专业考古导师带领大家走进考古遗址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的历史背景、广州城目前考古发现的历代城墙遗址等信息,真切感受广州城市的发展脉络。
2月6日,南越王博物院新春首场考古研学活动“大遗址·小学堂——走进闹市中的遗址”进入火热报名阶段。
南越王博物院计划利用考古遗址优势资源,打造“大遗址·小学堂”系列精品研学项目,让对文博考古感兴趣的市民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学习考古发掘基本流程、考古地层关键柱等基础考古知识。
南国越法炮豚、御酿白玉、南国丽彩五秀、古法红糖老姜茶……这个春节,南越王博物院和天字码头联合打造“王的年夜饭”,从南越国出土文物出发,发掘岭南饮食文化故事,选用南越国已有之物,把年夜饭“搬”到了游船上,让文物背后更为生动的文化内涵走出博物馆,走进人群中。
畅游珠江欣赏两岸胜景之余,市民游客还可以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品尝南越美味,领略岭南风情。
文 | 记者 何文涛 文艺
图 | 博物馆供图
在广州博物馆仲元楼展区,戴上专属VR眼镜一“镜”穿越到唐代广州城;在天字码头乘船夜游,穿越千年与南越王赵佗举杯对饮,共进“王的年夜饭”……今年广东春节的下“馆”子体验格外精彩。
春节假期全省各家博物馆“火力全开”,推出超1000场基本陈列展览、约200场迎春特展、约400场新春活动,1月28日至2月4日接待观众总数达545.7万人次。
高质量的精品展览与文创服务引客入粤,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悄然成为春节“新年俗”。是什么吸引超五百万游客在春节期间走进博物馆?这些逛馆“新姿势”你get了吗?
博物馆里年味足,文博联动惊喜不断
近有越秀西湖花市热闹非凡,桃花、水仙等应季花卉争奇斗艳,远有岭南非遗“顶流”英歌远赴欧洲,出圈出海。春节假期博物馆里的广东年味同样毫不逊色,与此同时,跨地域文博联动还为游客新年逛馆带来新惊喜。
广东珠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动四川古蜀文明,“古蜀瑰宝——三星堆与金沙”文物特展亮相广东珠海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吸引了大批观众慕名前往参观游览,展览从2月2日展至4月24日。
展览汇集了三星堆遗址及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众多精品文物163件,观众有机会近距离观赏这些跨越千年的古蜀瑰宝,感受华夏文明的神韵魅力。
春节期间佛山祖庙博物馆开启夜游模式,双龙壁前醒狮形象的“福喜连连”美陈灯组灵动喜庆,博物馆周边点缀蛇年主题的灯饰美陈,串联起独具风韵的春节赏灯路线,创造博物馆“打开新方式”。
博物馆内开放“黄河边上几字弯畔——鄂尔多斯民俗文化展”,展览展至2月16日,由“融合多元草原史话”“融汇之风独特习俗”两部分组成,共计展出鄂尔多斯市博物院藏文物展品146件。让游客从服饰艺术、医药传承和竞技游戏等多个角度广泛了解鄂尔多斯地区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
此外更有内蒙古歌舞团一连数日送上极具草原风情的民俗歌舞演出,让市民游客感到惊喜连连。
“古国寻踪——‘缚娄’与惠州先秦考古发现”于1月至5月在惠州博物馆启幕。铜器、陶器、原始瓷器、玉石器……一点一滴,星闪碎片汇聚成岭南青铜时代的亮点。
横岭山墓地、梅花墩窑址、曾屋岭墓地、银岗遗址等一系列先秦考古发现带领游客进入这场寻找“缚娄”古国的文化之旅。
迈向市场第一年,技术加持文创探索
自广州市正式出台《广州市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办法》《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等系列利好政策以来,广州地区的博物馆纷纷开启“大文创”探索。
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文创与数字化专委会主任、广州市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表示:“2025年是博物馆文创真正迈向市场的第一年,是‘文创探索元年’”。
春节假期作为开年第一个文化活动高峰期自然不容错过,AI、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博市场展现出更加广阔全新的运用空间,数字文化服务将博物馆文化内容数字化、网络化,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月28日至2月20日,在广州博物馆仲元楼三楼的《海丝奇幻记》VR空间,游客只要佩戴专属的VR眼镜,就能一“镜”穿越到唐代的广州城,近距离且360°欣赏当时的外销精品,实现真正的“看展自由”。
“这是继‘消失的名菜’系列文创之后,广州博物馆助推文化消费的又一次大胆尝试。”朱晓秋介绍,为了保障良好的游玩体验,《海丝奇幻记》采用了国产大热游戏《黑神话:悟空》同款UE5游戏引擎,通过Nanite虚拟微多边形技术及Lumen全局光照技术,让视觉体验达到影视级画质。
来自江西的游客林女士早早便带着儿子来打卡,在沉浸式体验完《海丝奇幻记》之后,她惊叹:“没想到在博物馆能实现边走边看一场独特的‘春节档电影’。”
1月29日至2月3日,由广东省博物馆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联袂推出的“粤赏新春——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云导赏”邀请多位策展人进行特展线上导赏活动,让市民游客实现足不出户体验大湾区文博展览和特色活动的精彩魅力,在线上感受“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欢乐氛围。
走进遗址,搭建文创服务新场景
随着文创产业发展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文创概念也得到进一步扩容。“大文创”概念除了包含具体的实物商品以及数字文化服务外,还包括组织研学、演艺、社教、高质量收费特展等形式。
春节假期博物馆精彩迭出的新春活动不仅刷新了文博圈的年味体验,还搭建起文创服务的全新场景。
由广州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广州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的开放活动在春节期间已开展两期,参与观众反馈热烈。
该活动由专业考古导师带领大家走进考古遗址现场,与考古专家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小马站-流水井古城遗址的历史背景、广州城目前考古发现的历代城墙遗址等信息,真切感受广州城市的发展脉络。
2月6日,南越王博物院新春首场考古研学活动“大遗址·小学堂——走进闹市中的遗址”进入火热报名阶段。
南越王博物院计划利用考古遗址优势资源,打造“大遗址·小学堂”系列精品研学项目,让对文博考古感兴趣的市民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学习考古发掘基本流程、考古地层关键柱等基础考古知识。
南国越法炮豚、御酿白玉、南国丽彩五秀、古法红糖老姜茶……这个春节,南越王博物院和天字码头联合打造“王的年夜饭”,从南越国出土文物出发,发掘岭南饮食文化故事,选用南越国已有之物,把年夜饭“搬”到了游船上,让文物背后更为生动的文化内涵走出博物馆,走进人群中。
畅游珠江欣赏两岸胜景之余,市民游客还可以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品尝南越美味,领略岭南风情。
文 | 记者 何文涛 文艺
图 | 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