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经文:王下十七1-41节
前言
这一段经文记载了北国最后一位王及北国被亚述所灭之后,人口和信仰混杂的情况,这是列王记中很特别的一段记载,用比较长的篇幅总结北国灭亡的原因。
一、北国最后一任君王-何细亚
1.不像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
北国以色列第一任君王到最后一位没有一个好王,基本上都被评价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虽然北国历史上出过耶户,耶罗波安二世这样似乎稍微好点的王。北国最后一位王何细亚也照样,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但是却紧接着被圣经作者评论为“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为何在这个对王简短的介绍中要特别提到这个王比之前的以色列诸王要好点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何细亚虽然行恶但在拜金牛犊这事上没太陷在其中,二他还做了一些努力想让以色列国摆脱亡国的命运。何细亚可能已经看出年年向亚述进贡并非长久之计,亚述吞并灭亡北国时日可待,亡国是迟早的事。他不甘心如此,因此,他试图联合埃及反抗亚述,就是想要做最后的努力和挣扎。不管他如何行恶不敬畏耶和华,只要有一点从偏离回归的表现,作恶比之前少了,神都看在眼里。// 就像亚哈,虽然被评价为北国最坏的王,但是当他听到先知审判降祸的话之后,“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觉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王上二十一27),就因为亚哈显出这么一点懊悔,神就纪念,不在他活着时降这大祸。
2.亚述王上来攻击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玛利亚,围困三年
何细亚在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时,就进贡臣服在亚述权下,何细亚作王第四年,提革拉毗列色的儿子撒缦以色五世继位,两年后何细亚想要依靠埃及脱离亚述的管辖,因此,引起亚述的进攻。在亚述围困撒玛利亚城之前,何细亚已经先被亚述给抓了,囚禁在尼尼微城,然后才围困撒玛利亚城的。何细亚被囚期间,撒玛利亚城破,北国亡。
二、以色列亡国被掳的总结
北国虽然不像南国犹大君王那样有大卫的应许,但毕竟也是上帝的子民,北国的被灭,应该对犹大人造成了极大的震惊,即使过去南北两国多有彼此的攻击对抗。可能当时以及后来的人都会思想一个问题:以色列作为上帝的子民何竟被外邦攻占毁灭?列王记作者就用以下7-23节就以十七节的经文来说明北国灭亡的原因。
1.总论:因为他们得罪耶和华神
北国以色列之所以亡国,当然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也不是其他什么属世的原因(虽然若从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多种局势分析),而是因为他们犯罪得罪了耶和华他们的神。在提到耶和华的名号时,作者特别提到神曾在他们身上所施行的恩典,那就是“领他们出埃及地,脱离埃及王法老手”,这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基础,神先施恩给他们,救他们脱离了法老的奴役和苦待,然后与他们立约。出埃及,走旷野,立约,进迦南,这都是上帝照着给他们祖宗的应许成就在他们身上的恩典,但是,从出埃及开始,一直到进迦南,一直到今日,以色列人都犯罪得罪耶和华,枉顾祂所给的一切恩典,惹耶和华他们神的怒气,为自己带来祸患乃至灭亡。
2.表现:拜偶像的罪
以色列所犯的诸般罪行中,最严重的也是最根本性的,就是拜偶像。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效法耶和华在他们面前赶出的外邦人的风俗和他们所行的”,致使他们自己也像当初被赶出迦南地的外邦人一样被赶出迦南地。世界的风俗是一股抵挡上帝的力量,却对上帝的子民形成一种诱惑,让他们偏离上帝所赐下的律法。这就表明世界的潮流背后有属灵的影响力,对于心灵有着极大的吸引、蒙蔽和辖制力。这不是律法的失败,这是人性的失败,败坏人性里面的私欲对于外在的试探毫无抵抗力,若非靠着上帝的帮助和保护,轻易就会被掳去而犯罪跌倒,成为罪的奴仆。其实以色列人在被亚述掳走之前,已经先被罪给掳走了。
3.原因:不敬畏耶和华,去敬畏别神
以色列人为何会离弃耶和华,去拜偶像呢?或许今天的我们心里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们难道不是经历了很多神迹吗?领受了很多恩典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外邦的偶像都属虚无,唯有耶和华创造诸天吗?我想,这些知识他们都有,但是他们心里不敬畏耶和华。
4.悖逆:不信服耶和华,厌弃神的话(13-15)
虽然他们如此的犯罪,拜偶像,但是神依然给他们无数次悔改的机会,从耶罗波安铸造金牛犊,私设节期和祭司开始,神就多次派先知前往他们那里,责备劝诫他们。除了被狮子咬死的无名神人,能知道名字的先知就有先知哈拿尼的儿子耶户,以利亚,米该雅,以利沙,俄巴底亚,约拿,阿摩司,何西阿等人。
5.耶罗波安的罪(19-23)
在这一段论到北国灭亡的犯罪总结中,作者特别把北国第一任君王耶罗波安所犯的拜金牛犊的罪拿出来说。因为这是北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北国来说,最为典型的拜偶像,也是历代北国君王都陷在其中的罪,还不是拜外邦的偶像,而是北国第一任君王耶罗波安所犯下的拜金牛犊的罪。耶罗波安开启了君王带领百姓举国拜偶像犯罪的先例。只因为他惧怕百姓若都到耶路撒冷去献祭,北国的国位就不保了。// 北国的灭亡1/2归在耶罗波安头上,1/4归在亚哈头上,1/4归在民众头上。
三、以色列被掳混杂
1.亚述的移民与宗教宽容政策
亚述帝国四处扩张,如何统治所攻占的地方就成了对执政者的考验。亚述为了让征服之地减少反抗,就采用置换移民的方式,让原本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有影响力的原住民前往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去生活,这种新环境的陌生与生存压力就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反抗。据亚述的历史文献记载,主前722年攻陷撒玛利亚城之后,亚述王撒珥根就掳走了约两万七千两百九十人,可能其中主要是官长、祭司等上层人物及一些能工巧匠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留在撒玛利亚的主要是下层民众。(撒缦以色围困撒玛利亚城期间驾崩,撒珥根继位,攻城掳走以色列人)。
2.神差派的狮子
虽然北国以色列人犯罪得罪了神,被神藉着亚述的手赶离了迦南应许之地,但是这地依然是应许之地,上帝不喜悦那些外邦人迁徙来后,公然在这地上开始拜各自的偶像。所以,上帝就差遣狮子,进入这些外邦新移民中咬死了些人。显然,这不是一个自然事件,不是像今天有狮子进入某个村镇攻击居民的新闻事件。在当时,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惊恐的具有轰动性的大事,有人正确地解读了这个事件,亚述官方也采信了这个解释,并且立即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派一个被掳走的以色列的祭司回去指导新移民们怎样来敬拜耶和华神。
3.撒玛利亚人的信仰混杂
显然,这位被派回故土来推行敬拜耶和华培训的祭司所取得的成效并未取得多大的效果,一方面这个祭司本身的信仰就不是那么正统,另一方面各外来族群以拜偶像的方式将对耶和华的敬拜给融合了。因为惧怕被狮子咬死,在拜自己祖宗的偶像的同时,这些外邦人也给了耶和华神一个牌位。这种对于耶和华神的敬拜不是出于真正的敬畏,而是出于实用,本质上不算为敬拜,而是一种完全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进行的某种宗教安抚和投机。在这些人眼中,耶和华神与巴力、米勒、二郎神、何仙姑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耶和华神不满意他们的“忽视”,就给以色列的神一个位置好了,对于这些人来说拜谁其实都一样,谁给我带来好处,我就拜谁。多拜一个神不算什么,只是多占个地方,多费一道手续,多点一炷香的问题而已。所有的山头都分润一炷香,我谁都不得罪,那么谁都要来保护我,赐福给我。
4.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偶像
这一章经文中“敬畏-惧怕”两个词语多次出现,敬畏与惧怕的不同就在于敬畏中有爱,惧怕中没有爱。惧怕正是世界的王对罪人世界的统治方式。他们之所以敬拜耶和华,不是基于对上帝真正的认识,就像保罗说到法利赛人时的话“向神有热心,但不是照着真知识”(罗十2),这些外邦人也敬拜,但却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惧怕。惧怕只能维持外在表面的敬拜,并不能让心灵真正臣服。// 戏剧性的是,以色列人因为不敬畏耶和华,敬畏别神,不断犯罪,招致灭亡。外邦人因为惧怕,敬拜偶像,同时也敬拜耶和华,成为了撒玛利亚人。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
5
1111 ratings
经文:王下十七1-41节
前言
这一段经文记载了北国最后一位王及北国被亚述所灭之后,人口和信仰混杂的情况,这是列王记中很特别的一段记载,用比较长的篇幅总结北国灭亡的原因。
一、北国最后一任君王-何细亚
1.不像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
北国以色列第一任君王到最后一位没有一个好王,基本上都被评价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虽然北国历史上出过耶户,耶罗波安二世这样似乎稍微好点的王。北国最后一位王何细亚也照样,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但是却紧接着被圣经作者评论为“只是不像在他以前的以色列诸王”。为何在这个对王简短的介绍中要特别提到这个王比之前的以色列诸王要好点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何细亚虽然行恶但在拜金牛犊这事上没太陷在其中,二他还做了一些努力想让以色列国摆脱亡国的命运。何细亚可能已经看出年年向亚述进贡并非长久之计,亚述吞并灭亡北国时日可待,亡国是迟早的事。他不甘心如此,因此,他试图联合埃及反抗亚述,就是想要做最后的努力和挣扎。不管他如何行恶不敬畏耶和华,只要有一点从偏离回归的表现,作恶比之前少了,神都看在眼里。// 就像亚哈,虽然被评价为北国最坏的王,但是当他听到先知审判降祸的话之后,“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觉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王上二十一27),就因为亚哈显出这么一点懊悔,神就纪念,不在他活着时降这大祸。
2.亚述王上来攻击以色列遍地,上到撒玛利亚,围困三年
何细亚在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时,就进贡臣服在亚述权下,何细亚作王第四年,提革拉毗列色的儿子撒缦以色五世继位,两年后何细亚想要依靠埃及脱离亚述的管辖,因此,引起亚述的进攻。在亚述围困撒玛利亚城之前,何细亚已经先被亚述给抓了,囚禁在尼尼微城,然后才围困撒玛利亚城的。何细亚被囚期间,撒玛利亚城破,北国亡。
二、以色列亡国被掳的总结
北国虽然不像南国犹大君王那样有大卫的应许,但毕竟也是上帝的子民,北国的被灭,应该对犹大人造成了极大的震惊,即使过去南北两国多有彼此的攻击对抗。可能当时以及后来的人都会思想一个问题:以色列作为上帝的子民何竟被外邦攻占毁灭?列王记作者就用以下7-23节就以十七节的经文来说明北国灭亡的原因。
1.总论:因为他们得罪耶和华神
北国以色列之所以亡国,当然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保护他们,也不是其他什么属世的原因(虽然若从世界的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多种局势分析),而是因为他们犯罪得罪了耶和华他们的神。在提到耶和华的名号时,作者特别提到神曾在他们身上所施行的恩典,那就是“领他们出埃及地,脱离埃及王法老手”,这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基础,神先施恩给他们,救他们脱离了法老的奴役和苦待,然后与他们立约。出埃及,走旷野,立约,进迦南,这都是上帝照着给他们祖宗的应许成就在他们身上的恩典,但是,从出埃及开始,一直到进迦南,一直到今日,以色列人都犯罪得罪耶和华,枉顾祂所给的一切恩典,惹耶和华他们神的怒气,为自己带来祸患乃至灭亡。
2.表现:拜偶像的罪
以色列所犯的诸般罪行中,最严重的也是最根本性的,就是拜偶像。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效法耶和华在他们面前赶出的外邦人的风俗和他们所行的”,致使他们自己也像当初被赶出迦南地的外邦人一样被赶出迦南地。世界的风俗是一股抵挡上帝的力量,却对上帝的子民形成一种诱惑,让他们偏离上帝所赐下的律法。这就表明世界的潮流背后有属灵的影响力,对于心灵有着极大的吸引、蒙蔽和辖制力。这不是律法的失败,这是人性的失败,败坏人性里面的私欲对于外在的试探毫无抵抗力,若非靠着上帝的帮助和保护,轻易就会被掳去而犯罪跌倒,成为罪的奴仆。其实以色列人在被亚述掳走之前,已经先被罪给掳走了。
3.原因:不敬畏耶和华,去敬畏别神
以色列人为何会离弃耶和华,去拜偶像呢?或许今天的我们心里会有这样的疑问。他们难道不是经历了很多神迹吗?领受了很多恩典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外邦的偶像都属虚无,唯有耶和华创造诸天吗?我想,这些知识他们都有,但是他们心里不敬畏耶和华。
4.悖逆:不信服耶和华,厌弃神的话(13-15)
虽然他们如此的犯罪,拜偶像,但是神依然给他们无数次悔改的机会,从耶罗波安铸造金牛犊,私设节期和祭司开始,神就多次派先知前往他们那里,责备劝诫他们。除了被狮子咬死的无名神人,能知道名字的先知就有先知哈拿尼的儿子耶户,以利亚,米该雅,以利沙,俄巴底亚,约拿,阿摩司,何西阿等人。
5.耶罗波安的罪(19-23)
在这一段论到北国灭亡的犯罪总结中,作者特别把北国第一任君王耶罗波安所犯的拜金牛犊的罪拿出来说。因为这是北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对于北国来说,最为典型的拜偶像,也是历代北国君王都陷在其中的罪,还不是拜外邦的偶像,而是北国第一任君王耶罗波安所犯下的拜金牛犊的罪。耶罗波安开启了君王带领百姓举国拜偶像犯罪的先例。只因为他惧怕百姓若都到耶路撒冷去献祭,北国的国位就不保了。// 北国的灭亡1/2归在耶罗波安头上,1/4归在亚哈头上,1/4归在民众头上。
三、以色列被掳混杂
1.亚述的移民与宗教宽容政策
亚述帝国四处扩张,如何统治所攻占的地方就成了对执政者的考验。亚述为了让征服之地减少反抗,就采用置换移民的方式,让原本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有影响力的原住民前往一块陌生的土地上去生活,这种新环境的陌生与生存压力就很大程度上消解了反抗。据亚述的历史文献记载,主前722年攻陷撒玛利亚城之后,亚述王撒珥根就掳走了约两万七千两百九十人,可能其中主要是官长、祭司等上层人物及一些能工巧匠等有影响力的人物,留在撒玛利亚的主要是下层民众。(撒缦以色围困撒玛利亚城期间驾崩,撒珥根继位,攻城掳走以色列人)。
2.神差派的狮子
虽然北国以色列人犯罪得罪了神,被神藉着亚述的手赶离了迦南应许之地,但是这地依然是应许之地,上帝不喜悦那些外邦人迁徙来后,公然在这地上开始拜各自的偶像。所以,上帝就差遣狮子,进入这些外邦新移民中咬死了些人。显然,这不是一个自然事件,不是像今天有狮子进入某个村镇攻击居民的新闻事件。在当时,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惊恐的具有轰动性的大事,有人正确地解读了这个事件,亚述官方也采信了这个解释,并且立即采取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派一个被掳走的以色列的祭司回去指导新移民们怎样来敬拜耶和华神。
3.撒玛利亚人的信仰混杂
显然,这位被派回故土来推行敬拜耶和华培训的祭司所取得的成效并未取得多大的效果,一方面这个祭司本身的信仰就不是那么正统,另一方面各外来族群以拜偶像的方式将对耶和华的敬拜给融合了。因为惧怕被狮子咬死,在拜自己祖宗的偶像的同时,这些外邦人也给了耶和华神一个牌位。这种对于耶和华神的敬拜不是出于真正的敬畏,而是出于实用,本质上不算为敬拜,而是一种完全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进行的某种宗教安抚和投机。在这些人眼中,耶和华神与巴力、米勒、二郎神、何仙姑没有什么不同,既然耶和华神不满意他们的“忽视”,就给以色列的神一个位置好了,对于这些人来说拜谁其实都一样,谁给我带来好处,我就拜谁。多拜一个神不算什么,只是多占个地方,多费一道手续,多点一炷香的问题而已。所有的山头都分润一炷香,我谁都不得罪,那么谁都要来保护我,赐福给我。
4.他们又惧怕耶和华,又事奉偶像
这一章经文中“敬畏-惧怕”两个词语多次出现,敬畏与惧怕的不同就在于敬畏中有爱,惧怕中没有爱。惧怕正是世界的王对罪人世界的统治方式。他们之所以敬拜耶和华,不是基于对上帝真正的认识,就像保罗说到法利赛人时的话“向神有热心,但不是照着真知识”(罗十2),这些外邦人也敬拜,但却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惧怕。惧怕只能维持外在表面的敬拜,并不能让心灵真正臣服。// 戏剧性的是,以色列人因为不敬畏耶和华,敬畏别神,不断犯罪,招致灭亡。外邦人因为惧怕,敬拜偶像,同时也敬拜耶和华,成为了撒玛利亚人。
The post 基督教北京守望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