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收音机

不是所有难过都需要安慰


Listen Later

一个朋友说,之前她的母亲离世,接受到了很多关心,那段时间,身边的人会对她小心翼翼一点,不像之前一样喜欢跟她开玩笑了。

于是,她很容易陷入到一种悲伤的情绪里,有点不想和朋友们见面,而更愿意和陌生人聊天或者一个人,因为这种时候不会悲伤,不会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个应该需要被安慰的人。

我就想到《请回答1988》里的一个片段,围棋手阿泽输了比赛,邻居叔叔阿姨都不敢在他面前提这件事,只有小伙伴一个个贴脸开大:“听说你输了呀!”本来还在责怪自己的阿泽,听到小伙伴的这番话,开始反问:“我难道就只能一直赢吗?”在小伙伴的“刻意”引导下,阿泽把自己心里的愤怒和委屈表达了出来。

你或许还听过这个故事:作家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后,家里人一直不敢在他跟前提“跑”“走”等等字,生怕刺激到他,但他的好朋友余华却非常兴奋地说:“走啊,铁生,咱们去踢球啊!”

和史铁生一样,《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也有一个不把他当病人的亲密伙伴,这个伙伴就是阿甘的妈妈,在电影里,阿甘有智力和身体的先天缺陷,而妈妈却从小就告诉他:“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妈妈的话对阿甘来说不只是鼓励,而是一种心理暗示。

有的时候,同情,是一种残忍的提醒,它会时刻提醒你应该拥有悲伤的情绪。面对遭遇了不好事情的人,如果「频繁安慰」或「过度鼓励」,都会变成一种心理暗示:你是一个弱者。

没有人需要这样的同情,处在事情中心的人其实能够很好的自我安慰,能给予自己自洽的答案。

或许也是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安慰人方面我总显得不那么游刃有余,只能真诚地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你。”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ONE收音机By ONE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