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主播/马晓橙
1974年,心理学家亚瑟·阿伦在吊桥上进行了一项心理实验。他让单身男士通过吊桥,并在桥中央安排了一位女性。结果显示,很多男士下桥后给女性打了电话,并认为她很有吸引力。而在稳固的石桥或安静公园进行的相同实验中,打电话的男士明显较少。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它指的是在紧张或刺激的情境下,人们容易将自身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错误地归因于对身边特定人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一种类似爱情的“心动”。
而这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带给我们的快感很容易让人上瘾,但显然日常生活里总是遇到吊桥或者爱情的机会是很少的,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方式获得这种体验,喝酒、飙车、嚼槟榔,甚至是深夜对微信通讯录里的某个异性的一句“睡了吗”。我们试图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心动”,而他们带来的副作用都是“危害生命”。
主播/马晓橙
1974年,心理学家亚瑟·阿伦在吊桥上进行了一项心理实验。他让单身男士通过吊桥,并在桥中央安排了一位女性。结果显示,很多男士下桥后给女性打了电话,并认为她很有吸引力。而在稳固的石桥或安静公园进行的相同实验中,打电话的男士明显较少。这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 它指的是在紧张或刺激的情境下,人们容易将自身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错误地归因于对身边特定人的情感反应,从而产生一种类似爱情的“心动”。
而这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带给我们的快感很容易让人上瘾,但显然日常生活里总是遇到吊桥或者爱情的机会是很少的,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的方式获得这种体验,喝酒、飙车、嚼槟榔,甚至是深夜对微信通讯录里的某个异性的一句“睡了吗”。我们试图在平淡的生活里找到“心动”,而他们带来的副作用都是“危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