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是“乐观主义”还是“悲观主义”,事情呢是从最新一期向往的生活开始的,毛不易说小时候吃豆角,有豆角豆和豆角皮,他就表达了他很喜欢吃豆角豆这件事儿,他的姐姐就说,你爱吃豆角豆,那豆角皮谁吃?这件事情呢,就对他性格造成了非常大的印象,后来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习惯,就是他无法表达他爱吃什么东西,因为觉得这是不体面的。包括他在吃咸鸭蛋的时候,由于大家都喜欢吃咸蛋黄,他就特地会先吃蛋白,他希望大家不觉得他是一个贪婪的人。后来,何炅就聊到,这是一个悲观和乐观的心理问题。源自于钱钟书在小说《围城》里说: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剩下的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吃的都是剩下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原因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表面上前者乐观,后者悲观,事实上正好相反,因为第一种人只有回忆,第二种人还有未来。但后来何炅也说到,关于心存未来的悲观人,其实也有更悲观的事情,那就是,自以为把好的留到最后的人或许忘了:葡萄是有保质期的,随时间推移,好葡萄不吃也坏了。结果却落得他每吃的一颗都是烂的。
这个事儿,我非常有感触。我相信身边的人,都不陌生。往往存在于我们的长辈,我这一代人是见证日子越来越好的一点,所以我们用我们的眼光看老一辈的时候,永远会发现,我们的长辈大部分都是“先吃坏的”的人,以前小时候每一次去长辈家,都会拿很多礼物和吃的,实际上长辈都不舍得吃,会一直存着,只有变坏的时候,才想着都变坏的,扔了又可惜,不如自己吃,然后就开始吃一大堆领巾过期的东西。无论你说过多少次,哪怕他在一边吃临期食品,一边在丢过期的东西时,品尝了非常多的血泪教训,接下来他们都还是存着,一点都没用。因为他们的成长生活的年代,物资很匮乏,环境不稳定,所有的东西都是能留着就留着,坏的东西留不了太久,好的东西还可以放一段时间,即使以后吃的不好,也总比没得吃要强。这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的,无论是否富裕,那个年代的人大多在意识里都还保留着这个观念。这是植入观念里的东西,很难改变,会潜在的影响你每一个人选择。这种观念就会影响着我的父母,关于贷款或者关于信用卡,我们父母拼了命的存钱甚至我父母也是极力反对我背债贷款,还信用卡的时候也是很小心翼翼生怕赊账,而到我们这一代,好像才开始有“月光”这种词汇的产生。
观念的改变需要顺应时代,命运是在时代之中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任务,上上辈的时代任务是生活和生存,上辈的时代任务是利用资源,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是创造。
这么说吧,我父母这一代,其实有很多机会的,比如我们时长说的购房,十几年前,同等条件下,敢于超前消费、贷款的人,现在大都获得了数倍甚至十几倍同等人的资源和地位;而当时把钱存起来留到以后用的人,现在还买不起房。受到“先吃坏的”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的人选择了保留,只有少数人,想明白了要把握时代的机遇,才从中跳了出来,用已有的资源来获取更多的资源。
你看,到了我们这一代,是不是事情又变成了,能贷就全贷,时不等人,我们永远会遇到通货膨胀的,所以当时的巨款到某一段时间,就不是了。时代变化,观念也在变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已经没有机会让你好好琢磨,或者好好等待。一个棘手的麻烦今天是问题,到了明天可能就不是问题,因为情况变化了;在淘宝上团购,正犹豫着要不要再等等性价比更好的,结果最超值的售罄了;好葡萄今天没吃,明天可能就不想吃葡萄了,于是好葡萄也带给不了你快乐了;遇到个心仪对象,犹豫着要不要开口,结果对方认为你没兴趣,与另一位开始了……
生活中太多的事情“保质期”太短,事物是秒秒钟动态变化的,决策也该是如此。在抉择的那一秒是‘及时行乐’还是‘延迟快乐’,完全取决于当下的那一秒,哪种选择是对那一秒的你负责。吃一串葡萄的事儿,哪里有那么多人生道理啊?这是人的理念,是心理决策的博弈,它会影响你整个人生。机会是有限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把好的留下来,不是把资源留给了别人,就是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你没有留下希望也没有留下回忆,只有若干年后的叹息。顺应时代,把握时代的规律,我们才有更好的进程,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