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
正念,修行,内在空间,宇宙大爆炸,感官科学
本期音乐:
Jvke-Catch Me
AJ Rafael-We Could Happen
Cessura-Ever So Blue
Anchovies from outer space-Wünsche
Timeline:
03:15 Ben,普通人的正念之旅
13:45 意识科学与人格塑造
29:45 弹性的自我与人人正念
40:45 老杨,support supporters
54:15 意识的学术共识,或相信或探索的自由
祝收听愉快!
本期嘉宾丨Ben&大热门Lily
Ben:大尺度宇宙研究学者;资深正念练习者
Lily:网名大热门,现代正念体系习练者;曾经的外企白骨精,现正践行活出五倍宽的人生;倾情服务所有需要意义活着的个体、团队和组织,支持你们找到——“为什么”
Hi,我是大热门Lily,是April似老友般的新朋友。上次聊完�你上一次感到快乐是什么时候,我意犹未尽。这次受邀参与April对Ben的采访,全程轻松享受。我发现自己完全迷上了这种真实练习者之间的交互;超有料,但又非常有空间感,让你不断回味,禁不住想要把这个tril记录下来。
如果你也对感官科学、正念练习、真实体感和个人故事抱有好奇,读读听听这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Ben,普通人的正念之旅
和千千万普通人一样,Ben的正念探求也是从想要解决自己的问题开始的:城市,学业,焦虑,自救。他从科普的“正念8分钟”*1入手;接着,找到了芝加哥在地的日本源流禅修老师,开始进行每周规律的练习和Q&A;直到2020年遇到老杨和看听感。
这是一条由浅入深——由浅层的减压需求到不断加深,久而久之发现深奥秘密的旅程。走着走着,就7年了。
Ben是芝加哥大学大尺度宇宙学的候选博士 (Cosmology Phd Candidate)。钻研的领域既高级又浪漫,他研究的主要是大爆炸的参数 —— 多少物质,多少能量,膨胀率是多少?
这马上让占星爱好者April联想到了那句经典语录:如其在上,如其在下;如其在外,如其在内 。(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2)。
而我,则立马想起看听感里那个最特别的,关于世界最基本变化模式的描述:收缩与扩张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内外都“通”的醒酒瓶
Ben如何看待他的7年正念之旅呢?
虽然没有确作证据可以证明正念显著地提高了练习者的智商,但Ben却真实体验到那些阻碍他智商发挥的因素明显减少了。他能更专注,更持久地停留在高质量的工作状态中。
这里,他还提到另一种体验:情绪可以无损耗地穿越自己。在这样的状态里,他不仅可以全然体验悲伤和快乐,那些被体验到的感觉甚至会变得更鲜明,像被放大了一样。
正所谓,大喜大悲。
这肯定不是大家认知中的修行状态吧?你可能会觉得,修行的大师看起来似乎都没有什么情绪,不沾染世俗尘埃;活得出世,甚至抛妻弃子,归隐乡田。
这其实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一位真正的高阶练习者不但不会让你感觉毫无情绪,反而能像孩子一样更全无障碍地表达自己——鲜明鲜活;有眷恋有牵挂;有爱而且能更放手去爱。
“当我们练习到了一定阶段,会出现类似拓扑学中著名的克莱因瓶 (The Klein Bottle)和莫比乌斯环(Mobius Strip)的感觉 —— 内外互通,或者人的自身便成了一块感官超导体。”Ben这样解释自己的亲身体验。
在一张一弛中,情绪通畅无阻,内耗减少了,人也精神了�。
关于练习深度的另两个误解
Ben曾经找老杨评估过自己的练习深度,这印证了他对自己的一些猜想。这引出了下一个话题——关于修行的功课,是不是考完就可以躺平了?
这是需要澄清的第二个误解。事实是,你可能仍旧会一遍又一遍地循环往复那个下行再爬升,遭遇危机然后再突破的过程;无论你已经到达了如何高的一个高阶。
这就像老杨曾经说的,进阶后你只会更知道自己还有多业余 (You'll never know how unenlightened you are when you enter enlightenment.)。
这让我想到自己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总是带着崇拜的眼光看向毕业班的大孩子;但真到了五年级,却陡然发现还有一个中学,横...在...前...面。
第三个误解是关于“无我”的。“我”真的被碾碎或消灭了吗?
以下是我的看法(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我从老杨那里批发来的看法)—— “我”不是“无”了,而是变得更有弹性(Elastic)了 。“我”变得不僵硬,便不会对我带来限制;对我来说,“我”不是没有了,而是像“无”了一样。
"变相怪杰!Jim Kerry诶!" 这是此时Apirl的灵感;Ben则提到了Ken Wilbur的 Wake Up 和 Grow Up。
“和正念的“去”相辅相成的,还有人格的“立”,两者缺一不可。”
Ben的说法也让我想到老杨的比喻:开悟的人就像个两栖动物,既能立于“我”之彼岸,又能遨游在“无我”的水中;两种状态随心切换,自由不逾矩。
正念现代化
Ben说自己是通过老杨在Google的一个演讲视频,第一次知道了他。老杨在演讲里对“正念”和“修行”的科学向表述令他印象深刻。
电阻、粘稠度、摩檫力...这些看起来和修行不沾边的讲法也让我这个理工女感到非常惊艳,感恩多年体制内教育所学到的东西居然在这里用上了。�
老杨的学生Meg Salter*3是这样看待“看听感”的:看听感最大的创新在于,它让正念界的“扫盲运动”得以发生。打个比方,这就好像古早只有少数人可以掌握的文字能力到今天变得人人掌握。
而看听感扫的盲体现在,让原本只属于特定团体(僧侣或精英)的技术可以几乎无门槛地让大多数人接触到并从中获益。
这得益于看听感在语言使用上真正的现代性,而且不以牺牲深度和难度为代价。就像Ben说的,现在想去美国你不用再像早期征服者那样辛苦探险跋涉,直接轮船飞机就完了。
谈到这里,我们三个都承认被这位完全够格成为现代Guru,但又一点儿也不像Guru的老人深深吸引。
他那充满Humanity的一面正是吸引我们的原因——谦逊亲和,平易近人;没有什么救世的雄心,愿意让人看到自身明显的瑕疵,但不影响他活得像个真正的人。
即使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他也并不高高在上,似乎总以一种平常心对大家说着,“你们千万不要粉我,要是爱我,请爱我本来的样子。”
在聊到现在美国的学术界是不是对正念已经达成了某些科学向的共识时,Ben的回应是“可能还远远没有”。因为,对正念的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练习层面;这需要从两个纬度来理解:Easy Problem & Hard Problem。
Easy Problem,即我们能不能用电脑模拟出神经的各个部位是怎样运作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进展;但Hard Problem指向更深一层的探索,我们能不能解释意识是如何运作的,这目前还是未解之谜。
这个时候,April若有所思地说:“what if 我们就是永远搞不清这个问题了,这是一个关于你相信不相信的议题。”
“我无法反对你,但你的表述让我感到很不甘心,T.S. Elliot说 we shall never cease exploration. 我们应该永远都不要放弃探索,去探探呗。”这是我的表述。
April的选择是停在这里,就相信它;而我呢?“行,你选你的我选我的,想探就探;想不探就不探。这个就是Freedom吧。”
你不必非得去做那些被认为必须要去做的事,这让人感到舒适,这让人感觉自己在活着。
本期节目涉及名词:
1.《正念8分钟》是2013年出版的一本正念普及畅销书。(转自Amazon的介绍:It also contains the complete, original 8 Minute Meditation program, one of the all-time best-selling mindfulness programs in history.)
2.As within, so without; as above, so below.中文翻译为:如其在内,如其在外,如其在上,如其在下。或者,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
3.中文界第一本看听感书籍,Meg Salter所写的《幸福心力》(Mind Your Life)已由人大出版社出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读读,了解一下。
公众号丨照见合作社
由女性发起,主张“在都市中修行”的分享类社群。
通过文字和声音,理解自我和他者,在社群中日常陪伴,照见彼此。
播客栏目
柴米油盐诗酒花|以每个人为镜,照见自我
宇宙般若|听懂宇宙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