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忏悔品》中,六祖讲述了五分法身、无相忏悔、四弘誓愿、无相三皈戒、自性三身佛等修行内容。这些本是佛教的常规修行,但立足于觉性而修,就有了不同寻常的高度。我们学习《坛经》,重点是要了解它的见地,由此认识各个法门的内涵。事实上,不论什么法门,只要立足于觉性,都会成为顿教法门。换言之,关键不是在于修什么,而在于怎么看,怎么修。
《忏悔品》中,六祖讲述了五分法身、无相忏悔、四弘誓愿、无相三皈戒、自性三身佛等修行内容。这些本是佛教的常规修行,但立足于觉性而修,就有了不同寻常的高度。我们学习《坛经》,重点是要了解它的见地,由此认识各个法门的内涵。事实上,不论什么法门,只要立足于觉性,都会成为顿教法门。换言之,关键不是在于修什么,而在于怎么看,怎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