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雙修

成德法師:很多修行人都犯了這個毛病,這種罪業比殺人還要重很多!


Listen Later

人家問他,你在媽媽肚子裡哭什麼?

名比利更厲害、更無形。名,比方,其實就是我們好面子都是好名。今天聽到人家給我們一點建議,心裡頭有點悶悶的,不是心臟病,心裡悶悶的,那就是名。所以《弟子規》要落實一句容不容易?也不容易的。「見人善,即思齊」,容不容易做?見人善,即嫉妒。強者先牽,生處令熟,熟處令生。「聞過欣」,那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要勉強而行之,利而行之,安而行之,慢慢慢慢提上去了,「始而勉強,終則泰然」。但是我們得這麼細膩的去觀照,才能夠把這個名利心慢慢慢慢去掉,「惟從心源隱微處,默默洗滌」。人家一讚歎我們,有點喜滋滋的就冒上來了,那也是名。所以今天師長老人家說的,受寵若驚,讓功於眾,其實這個都是我執很淡的人才做得了。我執一淡,他不會覺得我付出什麼,我難得什麼,他不落這些東西。我執很淡的人,他很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看到別人的付出,他會放在心上,所以一定很自然的讓功於眾。這個老人家在應對進退都表演給我們看,都是把功勞給別人,只要讚歎他老人家,馬上把功勞給佛菩薩、給付出的人。

這個是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所以為什麼說行善者多,向道者一二?這一有夾雜了,就不是向道了,就往染著的方向在發展。所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尚書》這句話,要護自己的道心可不簡單,「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接著黃老講,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你也在行善法,可是你在善法中有罪業。這個我們也常見,很多修行人就犯了這個毛病,研究了很多、學習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之後,就要謗法。你看他學那麼多,雖有善法,可是傲慢的習氣沒有調伏。佛門有一個重戒,叫自讚毀他,現在舉的是謗法。假如我們的傲慢跟嫉妒心沒有去掉,很可能什麼?毀謗法緣殊勝的人。這個是很容易犯的。

所以為什麼師父要特別講《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就是當時候跟著佛陀好像是六十個人,都是出家人,怎麼聽法就是聽不明白,他們非常痛苦,然後就去找彌勒菩薩。彌勒菩薩說:「這個太重要了,來來來,我帶你們去找佛陀。」然後就讓佛陀給他們開示。佛陀說:你們前世剛好遇到兩個出家人法緣很好,你們一起毀謗了這兩個出家人,結果人家就不相信他們了,這法緣就斷了。結果後來他們那一世以後全部都墮到地獄,好像是一千八百萬年,然後後來又是餓鬼、又是畜生,最後當人也是愚痴果報。這個真相佛一講,他們痛哭流涕,懺悔,就把這個罪業才能消掉。

所以黃老說的,他研究很多、懂很多,但是謗法,這個不行。他就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個經典怎麼樣、那個經典怎麼樣,這個經是假的、那個經是真的,這個宗好、那個宗不好。這些話可不能亂說,這個經、這個宗都是佛說的,你怎麼可以隨便批評,那不是批評佛法嗎?咱們最眼前的例子,比方某某人只要看到誰提禪宗,他就批評禪宗,這不行的,這都是佛所傳的。

所以我們也要很冷靜,我們雖然遇到佛法,尤其我們遇到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可是我們假如內心裡面有那種高下見,有那種控制欲,別人在那學禪、學密,我們一下又批評,然後又要強迫他怎麼樣。所以佛法強調是調伏我們的貪瞋痴慢,不是換對象。有沒有可能這麼殊勝的佛,你看到人家在學禪,「不要學禪,一句佛號無上深妙禪,《大集經》說的。」搞得人家很尷尬,有沒有造業?你怎麼知道他過去生,人家說不定學禪,這一生可以學到以此功德迴向也能往生,因為他已經學好幾世了都說不定,我們又沒有宿命通。所以對別人學什麼,除非他不得力來問你,那又是另外的緣。「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包含他學其他宗教,他學得很認真,也很好,你要隨順人家的緣,不要有控制、不要有要求,說不定他的緣先生天去了。反正你一定要去極樂世界,到時候你跟他有緣,你再到天國,不止給他說法,順便給所有這些天人都說法。你先把這個緣好好保護好,你一跟阿彌陀佛say hello(打招呼)了,就可以去了。要柔軟,不要把緣給搞砸了。

所以為什麼你看《十六觀經》裡面,下品下生,五逆十惡都可以生,但是《無量壽經》裡面講,「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首先你謗法,有時候你不信,不信你就不能往生;再來你還去障礙別人修道,這個罪重不重?重。所以老法師有講,斷人慧命的罪比斷人身命重非常多。因為你把他殺了,他本來就有福報,他一轉身又投胎去了;可是你把他慧命給斷了,他這樣的機緣還要等多久?「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你把他不知道積累了多久的因緣、福報給破壞掉了,所以斷人慧命的罪超過斷人身命。

所以這裡黃老就提醒我們,不能因為你懂多了去謗法。黃老還舉了個例子,天親菩薩他謗大乘,後來他自己懺悔要把舌頭割掉,他的哥哥很善巧,你割掉了,畢竟你也謗法了,你以前用舌頭毀謗大乘,你現在何不用舌頭讚歎大乘?你看煩惱即菩提,一轉。所以他作了五百部論讚歎大乘,是很特別的一個祖師。

接著黃老說,「念念上求佛道」這一段,「如是發心,名之為真」。黃老還舉個例子說,諾那祖師,這也是禪宗的一個祖師,他在肚子裡就哭,還沒出來就哭了。後來人家問他,你怎麼在媽媽肚子裡哭什麼?他說我哭眾生難度。重點,他哭眾生難度,可他還是來了。所以祖師這麼難,哭著都來了,我們可不能糟蹋他們來,他知道難他還來了,不生厭倦,他在肚子裡就知道了。然後你看他來了,他一生多少挫折。

恭選自《勸發菩提心文講義》學習分享(第十一集)  2020/1/2  中國  檔名:13-001-0011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福慧雙修By 老實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