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 陳宜倩
『波娃於晚年受訪時曾被問到,有沒有甚麼事她事後曾希望自己有寫進回憶錄的?她的回答是:對於自身情慾坦白而不偏不倚的陳述,真誠無偽,且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成為西蒙波娃》
西蒙波娃,20世紀重要的女性主義者,驚人的《第二性》是她也是女性主義經典著作。在波娃的年代,法國女性沒有投票權,女人無法在銀行開戶。本集邀 請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陳宜倩教授,來談談《成為西蒙波娃》。訪談內容,將從四個面向深度解讀:
一、少女時代:波娃的青少女時期讀很多文學哲學作品,從中反思性別。父母的性別角色如何讓她印證,母親扮演妻母角色,為她人犧牲奉獻或為自己而活父親覺得女兒要有嫁妝好親事,而非一份工作。而她自己發現可以交流想法的是男性友人,她享受男性帶來的談話與友誼。從她的時代女性處境,這些如何讓她在思考上對於性別的萌芽?
二、遇見沙特,必然與偶然的戀人。從波娃的時代,即便是現代,如何看待他們的關係? 作者從情感與才智來談,覺得他們的關係比較是建立在智性的討論與對話。波娃是否想走異於她時代的路(不同的性別秩序),她覺得比較可以跟男性對話,但對於情感,可以遊走於男女之間?
三、20世紀女性主義經典:第二性
1、波娃一直在處理 【成為】,無論男女,都是成為的,而不是天生。但女人是她者,相對於男性。成為/存在 本書探討波娃如何成為她自己
2、她對於母職的批判,女人不該簡化為生育工具,女性獨有經驗,因個別與性處境不同。不讓女性參與公共事務,但卻將培育人類後代交給女人
3、愛:應該是相互回饋的關係。她對愛的定義,反映出她與沙特的關係
第二性很多觀點,即便到現在,還是很歷久彌新,但是要問的是,1949年第二性出版到現在,性別關係改變多少?
四、成為西蒙波娃:
許多人對於波娃的批評: 訴諸性別來攻擊波娃。《第二性》成為經典,而經典能成為經典,必定經過時代的淬鍊,2021年的今天,要如何審視當年人們對於波娃的指控?
電台官網收聽
Apple Podcast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