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November 02, 2016声东击西声东击西 【释义】在东边造成声势,却在西边行动。本是一种战术用语,现可以广泛使用。如比喻一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等。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本来已经归顺刘......more4minPlay
November 01, 2016志大才短志大才短【释义】表示志向大而才能小。【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西晋末年,周凱到司马睿手下任职,他已守寡的母亲非常欣慰,因为她还有两个儿子周嵩和周谟也在建康,如今都聚合到了一块。 这年的冬至节,周母把三个儿子召在一起,共同祭祀祖宗后,斟了三杯酒,分别递给三个儿子,高兴地说:“周家有福,你们兄弟三人都被朝廷看重,为母的也不枉今生了!” 二儿子周嵩把酒一饮而尽,然后跪在地上,流着泪说:“将来也未必像母亲说的那样,伯仁(指他哥哥周凱)的为人,志向大而才气短,名望重而见识浅(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恐怕难以保全自己。孩儿我性格耿直、髙傲,在这世上也不会长久被容纳,倒是阿奴(指他弟弟周谟)碌碌无为,会长久和母亲在一起的。” 后来,晋愍帝在长安被北方匈奴俘虏,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接受群臣拥戴即位,史称晋元帝,东晋王朝由此建立。王导、王敦、周凱等都当了官。 大将军王敦因不满司马睿抑制王氏势力,起兵反叛朝廷,他的族弟、丞相王导怕涉及到自己,赶紧进宫请罪。在宫门口遇见了周凱,请他在元帝面前说几句好话,但周凱没有理睬他。可是周凱见过元帝后,却一再称赞王导忠诚,请求元帝不要降罪于他。元帝接受了他的意见。这些王导全然不知。 王敦的叛军日益逼近建康,周凱奉命率军出击,结果大败而归。元帝出于无奈,只好派人与王敦商议妥协办法。王敦见到周凱,对他领兵与自己对抗非常不满。 过了几天,元帝被迫任王敦为丞相。王敦很嫉恨周凱,于是将周凱处以酷刑。不久,周凱的弟弟周嵩也被王敦处死,只有周谟没事。当年周嵩对母亲说的那段话,竟成了事实。 后来,王导终于看到了周凱写的列举王导忠诚表现的那道奏章,非常后悔地说:“我虽然没有杀伯仁,但伯仁是由我而死的!”...more5minPlay
November 01, 2016志在四方志在四方【释义】四方:指天下。比喻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他一心想除掉公子重耳,重耳不得不四处逃亡。重耳先在狄国住了12年,由于有人行刺,他又逃往卫国。卫国国君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重耳又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盛情款待了重耳,还把本族的一个姑娘姜氏嫁与重耳为妻。重耳生活安逸舒适后,意志渐渐消沉,不想再返回晋国去恢复君位了。跟随他逃亡的大夫们心里十分焦急,就聚在桑树林里商量让重耳重返晋国的办法,不料被姜氏手下的一个女仆听见了。女仆回去后,悄悄将这事告诉了姜氏。姜氏当机立断将这个女仆杀了,然后对重耳说:“你志在四方,这很好。你就放心走吧。我已经把女仆杀了,不会走漏风声的。” 重耳非常惊讶,说:“我并未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 姜氏不禁一愣,继而又说:“你还是走吧。贪图安逸、留恋妻子,会妨碍你的前途的!” 但重耳不听劝告,姜氏无法,只好去找重耳的舅父狐偃等人商量,设计用酒把重耳灌醉,然后趁他昏睡之际,将他抬上车,迅速离开了齐国。等重耳酒醒时,马车已驶出很远了。 之后,重耳又流亡到曹国、宋国、郑国、楚国和秦国,最后终于回到晋国继任了国君,成为名盛一时的晋文公。...more4minPlay
November 01, 2016走马看花走马看花【释义】原意为得意愉快的心情,后转为不深入地调查参观。【出处】唐·孟郊《登科后》 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孟郊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孟郊进士及弟了,而他也已经46岁了。孟郊高兴极了,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登科后》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旷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后来,人们从此诗中引申出“走马观花”和“春风得意”两个成语。...more3minPlay
November 01, 2016志大才短志大才短 【释义】表示志向大而才能小。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西晋末年,周顗到司马睿手下任职,他已守寡的母亲非常欣慰,因为她还有两个儿子周嵩和周谟也在建康,如今都聚合到了一块。 这年的冬至节,周母把三个......more5minPlay
November 01, 2016走马看花走马看花 【释义】原意为得意愉快的心情,后转为不深入地调查参观。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 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孟郊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孟郊进士及弟了,......more3minPlay
November 01, 2016志在四方志在四方 【释义】四方:指天下。比喻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献公死后,公子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他一心想除掉公子重耳,重耳不得不四处逃亡。重耳先在狄国住了12年,由于有人行刺,他又逃......more4minPlay
October 31, 2016赤地千里赤地千里【释义】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形容灾荒过后,大片土地荒芜的景象。【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乐书》 春秋时期,卫灵公有一次到晋国去,途中夜宿在濮水上游,夜半时分听到了一种神秘的琴声,好像是鬼神的弹奏。他令乐官师涓记录下来,在会见晋平公时作了演奏。晋国乐官师旷当即进行阻止说:“这是亡国之音。”但是晋平公特别爱好音乐,还是听到一曲终了。 晋平公意犹未尽,又问师旷还有没有更富感染力的音乐,师旷说有这种音乐,但强调平公德义方面修养不够,不可听这种音乐。见平公面露不悦之色,师旷只得勉强作了两次演奏。 第一次演奏即出现了异常现象:有16只黑色仙鹤群聚在大厅门口鸣叫飞舞。第二次演奏,使晋国招致了极大的灾难:奏第一段时,有白云从西北天边涌起;奏第二段时,大风刮起,大雨紧随,厅瓦吹飞,左右大臣一个个吓得奔跑逃命,平公也心惊胆战,匍匐着躲在走廊旁边的房间里。此后,晋国发生大旱灾,千里之内寸草不生(晋国大旱,赤地千里),长达三年之久,亦即所谓“赤地千里”。 师旷的演奏和晋国的大旱当然只是一种巧合,但把音乐与人心、德义、治道的得失相联系思考,则给人以启迪。...more3minPlay
October 31, 2016赤膊上阵赤膊上阵【释义】打仗不穿铠甲,脱了衣服上阵。形容不顾一切,猛打猛冲。也比喻坏人脱下伪装,公开地干坏事。【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东汉末年,割据凉州的军阀马腾之子马超,为报父仇,和西凉太守韩遂起兵攻打曹操。双方在土城对峙。 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100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100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性急,飞奔回阵,卸下盔甲,赤膊上阵,与马超决战。双方官兵大为震惊。两人又斗了 30余回合,许褚举刀奋力向马超砍去,马超闪过,挥枪向许褚心口刺来。许褚力大,“咔嚓”一声,扭断枪杆,两人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后来两军混战,曹军损伤大半,退回寨中坚守不出。马超退回渭口,对韩遂说:“我看在恶战当中再也没有比许褚不要命的了,真是个‘虎痴’啊! ”...more3minPlay
October 31, 2016赤壁鏖兵赤壁鏖兵【释义】赤壁:地名。鏖兵:激战。形容经过苦战取得胜利。【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以80万大军威慑孙权,企图不战而胜。孙权欲与刘备结成联盟,共同抗曹。但是东吴内部并未达成共识。在此关键时刻,诸葛亮来到江东,透辟地分析了和战利弊与各方实力,明确地预见了联合抗曹的理想结局:操军北还,鼎足之势形成矣。孙权最终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并作出了迎战的部署。 战争一打响,曹军军士疲惫,不习水土、不善水战等弱点暴露无遗,周瑜又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火攻”的妙计。这天晚上,东南风十分猛烈,黄盖安排10只战船走在前面,到江中张起风帆,其余船只依次进发。待离曹军2里不到一点,东吴船只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飞快冲入曹军船队。一会儿,浓烟烈火布满天空,风助火威,差点烧光了曹军战船,还蔓延到岸上军营。曹军兵士战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周瑜统率精兵穷追不舍,曹操带着残兵败将从华容道徒步奔逃。刘备、周瑜水陆并进,一直追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回到北方去了。 赤壁鏖兵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此后,中国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持续了50多年。...more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