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025年9月23號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相當6,000個標準游泳池的洪水夾雜土石傾瀉而下,灌入下游的光復市區,不幸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聯,是台灣最巨型的堰塞湖溢流潰壩事件。最近因為大雨,又出現新的堰塞湖並且溢流,幸好並未釀成災情,當然我們必須滾動觀察最新的狀況。
不幸中的大幸是,台灣跨領域科學的防災與監測,早已建立預警系統,7月21號馬太鞍溪上游林地大規模崩塌,第一時間就掌握,雖然因為馬太鞍堰塞湖的量體實在太巨大,以工程手段處理困難重重,但及早發現,仍然讓我們多了準備的時間,規劃疏散並減少災情。本集節目連線訪問到的,就是透過地質科學的監測系統,第一位發現山崩與馬太鞍堰塞湖的學者: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趙韋安副教授。
這一集藉由教授的專業分享,說明馬太鞍堰塞湖的最新狀況,也幫助聽眾了解這次事件的始末。除了預警系統之外,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同時關注跟台灣山區地質密切相關的,如道路邊坡落石預警等重要議題。地質科學監測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
By IC之音竹科廣播|IC之音節目團隊主持2025年9月23號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相當6,000個標準游泳池的洪水夾雜土石傾瀉而下,灌入下游的光復市區,不幸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聯,是台灣最巨型的堰塞湖溢流潰壩事件。最近因為大雨,又出現新的堰塞湖並且溢流,幸好並未釀成災情,當然我們必須滾動觀察最新的狀況。
不幸中的大幸是,台灣跨領域科學的防災與監測,早已建立預警系統,7月21號馬太鞍溪上游林地大規模崩塌,第一時間就掌握,雖然因為馬太鞍堰塞湖的量體實在太巨大,以工程手段處理困難重重,但及早發現,仍然讓我們多了準備的時間,規劃疏散並減少災情。本集節目連線訪問到的,就是透過地質科學的監測系統,第一位發現山崩與馬太鞍堰塞湖的學者: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趙韋安副教授。
這一集藉由教授的專業分享,說明馬太鞍堰塞湖的最新狀況,也幫助聽眾了解這次事件的始末。除了預警系統之外,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同時關注跟台灣山區地質密切相關的,如道路邊坡落石預警等重要議題。地質科學監測攸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邀請大家一起來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