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论坛

从美国之音困境看中西方在舆论场的不对等较量——访媒体人长平


Listen Later

在俄罗斯与中国不断扩大在国际舞台的舆论宣传,许多西方国家对这两个国家借用网络技术传播的虚假信息防不胜防之际,2025年初重返白宫的美国总统特朗普3月15日签发的一纸政令,将主管美国对外公共传媒的机构——全球媒体总署(USAGM)划入了“无用”机构的名单,导致以63个不同语种向全球不同受众传播资讯的«美国之音»、«自由亚洲»和«自由欧洲»等电台陷入停播状态。无论是成立于冷战年代的«美国之音»,还是成立于冷战结束后的1996年的«自由亚洲»电台,对不少中国听众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在信息高度封锁的年代,«美国之音»曾为几代中国人带来了自由世界的声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美国之音»与«自由亚洲»也曾一直是让那些被压制的声音被世界听到的平台。目前旅居德国的中国资深媒体人长平接受本台电话采访时,回顾了这两家美国媒体与他个人成长与职业生涯的关系。他认为,特朗普政府让这两家媒体断播的措施是自毁长城,但也指出,特朗普政府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西方社会自90年代起认为冷战已经结束,试图淡化意识形态对抗的努力的某种延续。而此时,中国、俄罗斯等国则正以重金投入舆论战。

法广:三月中旬,特朗普政府停止了对«美国之音»还有«自由亚洲»这些海外中文媒体的政府拨款。«自由亚洲»和«美国之音»对于中文的海外听众,还有中国国内的一些听众都有着非常不同寻常的意义。措施宣布之初,中国和俄罗斯的官方媒体,还有柬埔寨前首相洪森都拍手叫好,但这些都不是一个民主体制国家。您怎么看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这些中文媒体的决定?

长平:首先我可以从我个人的角度谈一谈。我自己在整个成长过程和职业生涯中,跟«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都曾有一些关系。首先,作为六四运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我至今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大家聚在校园的一角,通过学生自己搭建的高音喇叭收听«美国之音»的情境。当然,那是在1989年民运期间。在当时,“美国之音”是最可信赖的、未经审查的信息,可以说是我们当时能听到的唯一的未经审查的信息。虽然当时中国媒体也非常勇敢,做了很多真实的报道,要求新闻自由,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中国媒体都面对大大小小的压力,«美国之音»因此非常重要。根据2019年解密的白宫文件中的记载,邓小平在会见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派来的特使的时候,还曾抱怨说:美国通过«美国之音»在幕后策划了“八九六四”运动……邓小平这个说法当然不完全是真实的,甚至不完全是他自己真实的想法,因为他自己也讲过,是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共同决定了这场所谓风波迟早会来。但是另一方面,他此番表述也反过来证明,«美国之音»在推进中国民主运动的过程中,曾起到了很好的信息传播的作用。

第二点,我作为因为持续批评政府而遭到打压并最终在中国被解职的媒体人,我不得不说,我对«美国之音»、«自由亚洲»,当然也包括«法广»、«德国之声»等西方公共媒体报导我的遭遇,心怀感激。同时,这些媒体通过我的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媒体遭禁锢的情况。而且,不只是我,中国所有的异议媒体人、人权律师、藏人、维吾尔人、蒙古人和其他人权抗争者,都曾从«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的报道中得到支持。尤其是在习近平上台之后,中国舆论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不受中共审查的报道尤其珍贵。

第三点与我个人有关的经历是,多年以来,我也是«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 电台的特邀评论嘉宾之一。通过这些平台,我和更多读者、听众或观众分享了我对中国和全球问题的思考和观察。虽然这些平台的节目可圈可点,也有很多人对它们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不得不说,它们总体上来说提供了一个多元、包容的意见平台,向中国人或者向中文读者,展示了民主国家的媒体形态。毫无疑问,«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电台是现代民主人权和自由观念的传播者,也是美国及西方民主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对其打压和削减预算,是非常短视的行为。

长平:我认为特朗普政府这项作为非常不明智。有很多关专家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的种种作为进行分析,其中一点就是认为他放弃了美国的软实力。软实力指什么?传播民主、自由、法治和人权的理念,这是美国软实力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这样的媒体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看到至少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也接受采访或者写文章,分析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根据这些经济学家的说法,大体上贸易可以划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制造业的实物贸易,另一部分是服务业。美国经济中,实物贸易占比不到20%,另外70%-80%都来自服务业,其中包括科技、教育、互联网,也包括媒体传播,还有影视业等等。媒体在其中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特朗普此举可谓是丢了西瓜捡芝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即使站在美国利益的立场,特朗普这招也是非常不正确的一步棋。专制国家对此是欢迎的。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因为«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一直在报道专制政府不希望听到的声音、不希望被报道的事件。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这些年来在大外宣和网络舆论的传播,以及网络黑客对舆论的干扰和其他宣传话语的塑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很多投资都是公开地对西方舆论进行干扰。实际上在舆论领域的冷战还没有结束,而且专制集团的那一方还在大踏步的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取消电台,那基本上是自毁长城。 

法广:长平认为,«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如今陷入的困境,与上个世纪9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解体后,诞生于冷战年代的西方传播工具在新形势下感到的自我定位迷茫不无关系。

长平:这些“之声”或“之音”媒体系列或者说公共媒体各自都在内部做了多次探讨。我刚才提到冷战。不得不说的是,在冷战期间,以«美国之音»为突出代表的这类媒体,过去还有«台湾之音»等等,他们的角色、定位是清晰的。它们很大程度上就是传播西方的意识形态,以及针对那些专制国家中被屏蔽信息的听众,传播专制政权不让人民听到的声音,甚至是不让听到的娱乐节目。就中国来说,这就是中共眼里的境外敌对势力之声。这些媒体的定位是很清晰的。但冷战结束之后,整个西方社会意识形态转向,这些媒体被要求走出冷战思维,淡化宣传色彩,要转型成为更加客观、公正、独立、全面的现代媒体。不只是媒体,冷战期间曾受到政府鼓励和资助的一些研究机构、智囊团、甚至一些高校的院系也面临了同样的变化。据我了解,大部分媒体那时都希望结束或者淡化它过去承担的宣传使命,走向更加专业媒体的道路。我觉得,大体上这些媒体基本上都是往这个方向走,有些还做得相当成功。

但是,其实冷战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消失:这些(西方公共)媒体越专业,可能在中共眼里,它就越是“敌对势力”,越是西方的宣传工具,因为中共所需要的,并不是媒体的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国的大外宣其实也在走着过去的思路。在2018年,中国政府进行了一次改制,撤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等建制,对内保留原符号,对外统一符号为«中国之声»。这是写进中共重要文件中的一个要求(法广注:2018年3月: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出: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建制撤销。对内保留原呼号,对外统一呼号为“中国之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情:如果说«美国之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冷战时期的建制,那«中国之声»在这时候,恰好是在通过更多的这种冷战建制,来传播它的声音。就是我刚才所说,一方面,西方单方面宣告冷战结束,全面进入更加多元、包容的后冷战时代,但另一方面,中国、俄罗斯等国却强化国家宣传机器,大举进攻自由世界。“中国之声“可以在全球互联网上畅行无阻,而«美国之音»、«德国之声»、«法广»等媒体,却被防火长城严防死守,甚至连冷战时期的短波环境都不如,因为它的防护手段比以前更加厉害了。这些媒体一些冷战时期投资比较大的短波被撤销。互联网传播被认为是更方便(的传播手段)。但实际上,中共管制互联网比当年管制或者阻挠短波广播更加严厉。

法广:也就是说,西方在冷战结束之后觉得应该走出意识形态对抗思维,但无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都处于一种要在全球争夺话语权的战略之下,所以实际上在当今舆论环境之下,双方已经不是一种实力对等的状态…… 

长平:对。非常不对等。冷战之后,西方主动地希望走出冷战思维,也因此缩减了很多这方面的资金,包括对很多智库的资助。这些公共媒体因此时不时要面临资金的压力,跟过去相比甚至也遭到质疑。所以,«美国之音»如今的遭遇,可能也不完全是川普一个人的作用,而是在这个整体现实背景下发生的。而此时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外宣和网络攻击则在大踏步地前进。所以这是一个不对等的局面。另外一方面,这些媒体在我看来都在往专业化方向进一步转型。而且,在特朗普之前,政府对«美国之音»和«自由亚洲»,的干预很弱。在很多媒体人看来,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他们的媒体业务。很多媒体人也都坚持了独立的编辑方针。所以,很多时候,这些媒体都是在做专业媒体的报道,但在中国俄罗斯的宣传机构看来,它们仍然是海外敌对媒体。

* - * - * - * - * - * - *

捍卫新闻自由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3月18日针对特朗普政府下令解散美国全球媒体署的决定发表公报指出,在白俄罗斯、柬埔寨、中国、朝鲜、老挝、俄罗斯和越南等极度敌视新闻自由的环境中,USAGM资助的媒体提供了重要的独立新闻。公报认为:“特朗普政府关闭USAGM及其媒体的行为所发出讯号令人心寒:北京和莫斯科等专制政权现可肆无忌惮地自由宣传。此决定不仅失信于目前因与该机构合作而入狱的九名记者,更使全球数千名记者因曾与USAGM媒体合作而失去工作、身处险境,因此更加令人忧虑。”

«美国之音»员工3月15日被统治即刻开始行政休假。自由亚洲电台则于2025年3月21日宣布,75%的驻美员工开始行政休假,该电台与国际约聘人员的大部分合作也暂时停止。

不过,政体三权分立的美国并非总统可以一言九鼎的国度。自由欧洲电台得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冻部分资金,继续维持一定程度的运作。

4月22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Royce C. Lamberth)又叫停了特朗普政府关闭«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和«中东广播网»(Middle East Broadcasting Networks)的措施,认为政府削减资金和裁员的做法可能违反了多项法律和宪法。但«美国之音»中文网目前仍处于未更新状态,广播节目也未恢复。«自由亚洲»电台网站以及社交媒体账号仍有限地保持运作。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公民论坛By RFI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