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訪來賓:香港資深社會運動者 劉家儀
香港反送中運動從今年六月至今,仍如火如荼進行。任何社會運動都有性別意涵。本集訪談特別邀請香港資深社會運動者劉家儀,來談談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性別議題。
第一是無大台(領導者),就是沒有所謂傳統的男性老大,過去他們覺得參與社運女生只能放在某個位置,能力被限制。無大台反而給女性更大的空間,女性可以任何方式參與社運,所以,當女性跳出既有的框架,除了第一線勇武派,也有在平台上發言。過去都是男性領導者面對媒體與大眾發言,這次很多女性可以發揮同樣的角色。這應該是說,很多女性的參與終於被看到了,過去也有很多女性參與,只是角色被限制,這次反送中女性突破傳統角色,多方式參與,而且還做得很出色。
而第一線勇武派也是有女性。因為黑色服裝,從頭包到腳,也就看不出甚麼性別。無性別狀態,不會從外表看到示威者的性別,過去都是男性最前線,這次因為要跑要打,示威者的穿著就必須簡單俐落。另外是中國人臉識別的監控,所以衣服的穿著,讓大家只看到示威者,而沒有性別的刻板定型(例如女性應該的穿著),反而讓大眾看到訴求,而不是性別。
這樣轉變,劉家儀覺得是世代的不同,與整個社運文化得改變,以前還是在父權底下的社運,這次看到不同性別的人可以找到自己可以參與的方式(例如女性對於警察性暴力的塗鴉),社運對於性暴力的重視。
而警察對於女性與男性身體的侵犯與羞辱。8/28「反送中 #metoo 集會」,抗議警察性暴力對待,主要訴求是甚麼? 以及從#metoo 到 #protest too的意義。相較於男性,許多國家的社會運動,女性經常被性化物化,受到性暴力甚至性。警察性暴力,除了自保策略,在香港的處置機制是甚麼? 也是此次訪談重點。
教育電台性別平等Easy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