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

從趙紫陽百年 反思中國如何精神除魅


Listen Later

訪問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中國憲政學者張博樹先生。

在1989年天安門民主運動中,因為同情學生,而被免除職務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今年10月17號是他一百歲的冥誕。趙紫陽的子女,14號在香港明報刊登文章,題目叫做:「祭先父趙紫陽百歲冥壽文」。台灣的「印刻出版社」也出版了,由前"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副主編盧躍剛所寫的三册著作《趙紫陽傳》,副標題是"一位失敗改革家的一生"。
趙紫陽的子女,在文章中說,趙紫陽是一位「具有悲天憫人、天下關懷胸襟的人。」又說,他做為一個掌握權力的中共高級幹部,覺得「對中國人民,尤其是中國農民,欠得太多。這就是為什麼要進行改革,為什麼改革要從農村開始的原因」。文章說,一個政權如果「失去了以理服人的耐心,失去了妥協寬容的勇氣,就會失去進步的能力。」又說:「今天,我們面臨的,是思想的退化、理論的缺失;失去了龍騰虎躍的深刻探索,看不見微弱閃爍的智慧火花;既沒有人道關懷的點滴溫暖,也沒有動人心弦的絲毫感動。這是百年未見的精神困局。」文章最後說,趙紫陽是「以最後的行為,向中國共產黨人發出的呼籲,仍在迴響:我們希望改變中國,希望改變世界,為什麼我們不能改變一下自己呢?」
趙紫陽最後的行為,應該就是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他公開表示同情學生和反對武力鎮壓,而被免去黨內外一切領導職務,然後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16年,在2005年去世。
趙紫陽在軟禁當中,不但沒有向中共當局屈服,還不斷的透過對訪客的談話,發表他對中國未來出路的看法,也就是發展憲政民主、保障自由和人權。這也導致中共當局一直到現在仍然把趙紫陽看成是忌諱的話題。2015年,中共官方在胡耀邦誕辰百年的時候,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但對趙紫陽逝世10周年卻沒有發聲。也因為趙紫陽子女和官方的意見不一致,導致趙紫陽去世14年了,仍沒有入土為安。
今天的節目,訪問曾經編著「趙紫陽的道路」一書的張博樹先生,來談談他對於相關問題的看法。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為人民服務By 楊憲宏, R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