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达生》第二讲(2)万象之中谁当老大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我们学修传统文化,三教都要通才行,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不仅要面对佛家的东西、道家的东西、孔夫子的东西,我们还要面对马列主义的东西,面对西方科学技术这一套东西。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我们所关注的对象而已,都不是我们的心本身。我们的心本身是什么?什么都不是!是非佛、非道、非儒、非马列、非基督耶稣、非西方的科学技术。心就是心,它就是这个,我们明白了这个,才知道什么叫“纯气”。

你能把这个心找到了、守住了,那就不得了,这就叫作悟道!你悟道了,就不得了,二祖见达摩就是求一个安心法门嘛。他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他就是想心安而已。心安了,那就是真正的“纯气之守”了。

大家要注意,这个境界绝非“知巧果敢之列”。有的人打点擦边球,聪明能干人打点小算盘,投机取巧,这个可不行。还有一种“果敢”之人,他的胆气很旺,当然,胆气旺有胆气旺的好处,胆气旺的人也可能“潜行不窒,蹈火不热”。但是,光一身胆气是靠不住的。有时可能会旺,有时可能就不旺;身体好的时候胆气就旺,身体不好的时候胆气就不旺。所以这个“知巧果敢之列”,是因缘而起的,得根据你身体、精神的状况,以及当时所处的氛围、环境而定。你今天头脑转得快,但明天环境一变,可能就转不动了。有的人在下级面前滔滔不绝,头脑转得很快,但是顶头上司一来,头脑一下就冻结了,转不动了。有的人在顺缘的时候转动得很快,但逆缘来了,脑袋就转不动了。为什么呢?他没有达到“纯气之守”的境界,这些“知巧果敢”就不可能稳定持久,就达不到“纯气之守”这个状态、这个境界。

 

万象之中谁当老大

关尹子接着说:“居,予语女!”关尹子请列子坐下来,说我要跟你好好谈一谈这个事情。

“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这话用佛教的语言来理解就很清晰,“貌象声色者”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这些“凡有貌象”的东西,“皆物也”,都是具体的事物。我们眼之所睹、耳之所闻,哪能没有空间的形象呢?哪能没有内涵呢?哪能没有因缘呢?都有具体的描述。“物与物何以相远?”世间万物的差别很大,大象与蚂蚁、大山与沙粒、大海与溪流、太阳与宇宙、恒河与恒河中的一粒沙、皇帝与乞丐、长寿者与短命鬼,这些都是“物与物相远”,万物都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要看事物之间的差别性,那简直是无穷无尽。但是,庄子又提倡“齐物”,佛教又提倡“无分别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需要更进一步地追问。

虽然万物不同,用西方哲学的话说,就是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人不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但大家都非常平等,无非“皆物也”。虽然这些例子都是“物物相远”,但是,“夫奚足以至乎先?”万物之中哪个为首?哪个为主?有没有一个主宰?

远的不说,就拿我们自己这一百多斤来说,眼耳鼻舌身意,哪个当老大?心肝脾肺肾,哪个当领导?可能哪个也当不了领导。人与人之间有领导与被领导者,你今天是首长,我是群众,见面时对你毕恭毕敬的。但领导走了以后,也许我肚皮里就开始不舒服了,有什么不得了,不就是运气好一点嘛。看见发了财的,往往面子上恭维,背后就骂人家暴发户、为富不仁,对不对?总之,人与人之间就是这个样子的,肚皮里的事,谁也管不了。

“夫奚足以至乎先?是色而已。”我们看哪一个可以当老大?哪一个可以做主宰?说实话,谁都做不了主宰,谁都不是老大。为什么呢?“是色而已。”不管你是这个、还是那个,大家都只是“色而已”,都没什么了不起的。什么叫色?玄奘大师说“质碍名色”,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自我的封闭性、排他性,那就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有一个具体的、质的规定性。任何一个具体的东西,都有一个质的规定性,这个规定性就决定了你“是色而已”,都是具体的、有形有相的东西而已。皇帝与百姓“是色而已”,大象与蚂蚁“是色而已”,宇宙、太阳和沙粒都“是色而已”。总之,在这个方面非常平等,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下面就说得更精彩了!“则物之造乎不形而止乎无所化,夫得是而穷之者,物焉得而止焉!”怎样理解这句话?《道德经》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物之造乎不形”是同样的意思,事物的发端,它的起因是从“不形”中来的,“不形”就是空,就是“无”。“而止乎无所化”,不论它的存在是大是小,是贵是贱,但最终也要归于大道,魂归离恨天,还是要归于无极。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就是“得是而穷之者”,就是明白了这个穷神之化。大道运行就是这个样子,生生不已,推陈出新,一而万,万而一,无穷无尽地这样推衍下去。你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物焉得而止焉!”外部的事物还能限制你吗?还能侵略你吗?还能干扰你吗?借用《金刚经》的话来说,你已经是“无所住而生其心”了,那么外物还能影响你、左右你吗?不可能了,因为你已经得自在、得自由了,已经得解脱了。

我们作为凡夫众生,往往就看不到这个“物之造乎不形”。好像我们都是有备而来,一切事情都是这样“因缘具足”。但是,你知道“因缘具足”以前是什么?父母未生以前是什么?就是“造乎不形”。

 

汉武帝的网名

今天这堂课本来是讲《山木》的最后一段,因为有外地的新朋友来,为了照顾他们,讲后面不如从头讲,所以就讲《达生》。这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的,这也可以说是“造乎不形”,就是佛教里说的“无常”。今天具体要讲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经常讲课没有准备,一准备了反而讲不好,限制了自己的思路。只有在不准备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这时候开讲最好。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总之,临场发挥,这个也是“造乎不形”。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