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达生》第二讲(5)壹性、养气、合德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有“醉酒坠车,虽疾不死”的事吗

接着,庄子就打比喻了。“夫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经常看到出了车祸的,惨不忍睹;也有跳楼的,摔得血肉模糊。我有一个老朋友爱喝酒,在东门大桥边住,比我还大几岁。有一次喝醉了跟老婆吵架,从三楼跳下去,竟然毫发无伤,大家都认为是怪事情。其实这就有点“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的感觉。当然,喝醉了胡闹也不能保证不受伤,也可能脚摔断、手摔断,或受到这样那样的损害。但是他比常人、比不醉者要经得起摔打,想想从三楼跳下去,清醒的人吓都会吓死了。那么,为什么“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呢?

下面就回答了,“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清醒的人与糊涂的人,他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躯干头脑都是一样的,但同样从高处坠落下来,结果却大不一样。同样的现象,两三岁的小娃娃从楼上掉下去,存活率是相当高的。我一个地质局的朋友,他的邻居家有一个娃娃,才五六岁,从五楼摔下来,毫发无伤。但是成年人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试试,能做到毫发无伤吗?做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无知者“其神全也”。

神全和神不全的感觉,我们平常都有体会。有的人看起来好好的,偶尔去医院一检查,查出了癌症,结果一个月之内,基本上就没戏了,自己把自己吓死了。如果不去检查,或者没有检查出什么病,或者他不知道有这个毛病,说不定再活个两三年都没有问题。

云门寺的那位老菩萨——明桂法师,他得肝癌都五年了。他到书院来,娜姐姐问他,你得了什么病?他满不在乎地说,肝癌。查出几年了?他说,五年了。说完还跟你笑,就像中了大奖一样。他自己对这个病根本不以为然。他到北京做肝癌手术,给他打麻药开了刀,结果第二天他还坐飞机回庙里来了。医生告诉他,你起码要在医院住一个月,打点滴都要给你打一个月,等伤口恢复才行。他就一句话:“不打。”然后药瓶子一摔,自己买张飞机票就回来了。我们知道,刚刚开了刀的人,是不能上飞机的。但是明桂法师就没有事,原因是他有修行,他的“神全”。(注:明桂法师于两年后在云南坐化。)

有的人“神全”是自觉的,他自己修养到一定的程度,就自然“神全”了。有的人是不自觉的,比如小娃娃,他朦朦胧胧不懂事,不知道这些利害得失,他也是“神全”。这里说“醉者之坠车”,他是喝醉酒了,喝得迷迷糊糊的,他根本不知道利害。从某种角度上说,他这也算是“神全”。

这类人就是“乘亦不知也,坠亦不知也”。你把他放在马车上,他不知道;你把他从马车上扔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还是不知道,就像在梦中一样。所以“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遻è物而不慴shè”。一个人只要神全,不管是通过修行也好,不懂事也好,还是酒精麻醉了也好,总之,能够达到“神全”,就可以使自己面对外界的种种变化时毫不动心,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动心。这样的话,他就“遻物而不慴”,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他就不惊不惧,没有恐怖的感觉。

“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一个人酒喝醉了,都有这样的优势,有这么一个好处,何况我们通过修行明心见性、悟道了呢!一个人修行到庄子所说的“得全于天”的程度,就等于禅宗大彻大悟了,那么,你面对宇宙人生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把自己藏在哪里

“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真正得道的圣人,他是“藏于天”的,所以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庄子·大宗师》里讲到“藏舟于壑”不若“藏天下于天下”,这里说的“藏于天”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要把自己藏到哪里呢?山里面吗?城里面吗?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个算不算藏呢?也算。还是回到洞山禅师的那个公案。有人问:“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面对这样的问题,洞山禅师就说:“何不向无寒暑处去!”那人又问:“如何是无寒暑处?”洞山禅师就说:“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这个也叫“藏于天”。

我们在日常生活之中、举心动念之间,到何处藏身?我们这个精神的天罗地网,哪里有我们可以安身立命之处?哪里有我们可以藏身之处?面对利害得失、荣辱是非、生死更迭,我们能躲藏到哪里去?“藏于天”到底是怎么一个藏法,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当然,如果你见道了,明心见性了,打破了“三世因果”的关口,那么,我们的生死就藏于“三世”之中。所谓“三世”,我们把它浓缩一下,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何须等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呢。你当下明白了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皆不可得的道理,当下明白了这一念就是“竖穷三际,圆裹十虚”的道理,并且从心性上体证到这“竖穷三际,圆裹十虚”的一念,那么,你当下就“藏于天”了。

我曾反复给大家说,这个“现在”忽一下,就成“过去”了,而未来呢?又一刻不停地变成“现在”。我们怎样在时间的流逝之中,在万物的新陈代谢之中,把过去、未来的时间把握好?怎样在时间之流中站稳脚跟?我们通过对时间的感受,知道“未来”肯定会变成“过去”,“明年”肯定会变成“今年”,然后又变成“去年”。你知道了时间的这个“真实相”,就知道了“现在”的奥秘。时间就不存在过去、未来,永恒的只有现在。过去、未来只不过是“现在”这个魔术师在那儿做“加减乘除”的游戏而已。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