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

《达生》第四讲(3)眼神也会得罪人


Listen Late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三者若得,其名必极”,如果“无入而藏,无出而阳,柴立其中央”这三者都做到了,那就不得了,你就跟圣人、至人一样了。所谓“其名必极”,你的修行就达到极致了,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了。

《达摩相法》里就说过,相主神,神有七,“藏不晦”、“发不露”为其中两种。我们的眼神要收藏,但是不能收藏得很阴晦;眼睛要光明,但也不要咄咄逼人、锋芒毕露。这就和庄子这里说的差不多。能够“藏不晦,发不露”,再加上居中、守中道,有了这三条,那这个人的修行就不错了。

我经常说看人就看这个人有没有道气,如果一个人没有道气,哪怕他学问做得再大,文章写得再多,或者地位再高,但是走出来欲望俗气很重,就不可能有大家风范。现在有名的人很多嘛。出来讲国学的所谓“大师”也多,但他是不是真正有道气呢?能不能把国学中的“道”给抓住?能不能体道而行呢?不好说。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有些人“直而强”,在外面风头太盛,锋芒太露。另外有些人则藏得太深,怎样请都请不出来,不愿意为社会做贡献,不入世行“菩萨道”,都在为自己而养,就像单豹一样,不小心喂了老虎都不知道。还有的人呢,出则太阳,刚气太盛,像超级大师一样不得了,走在路上,衣袖角的风都要掸人。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人时,就要看他是不是有“柴立其中央”的感觉。这也是我们观察人的方法、衡量人的尺度。

 

眼神也会得罪人

下面又举例子,“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景阳冈有老虎,老虎要吃人,就立了“三碗不过冈”的规矩,所以等到中午的时候,商旅们多了,大家结队而行,这样才安全。这确实是智慧,为什么呢?前面路上有“棒老二”,你单独去闯怎么行?知道前面有杀人越货的土匪,那么父子兄弟、商伙哥们就应结队而行,要提高警惕。

昨晚小袁去接南京的伟菩萨,他半夜十二点多才到成都机场,我说走周家场的近路去机场。她说不敢走,路不熟,万一有强盗打劫怎么办?还是老老实实走三环路,哪怕是交二十块钱的过路费,安全。所以安全第一,也是人生最简单的一个本能。只有那些犯糊涂的人,才斗胆包天敢去抄近路、走夜路,好像龙潭虎穴都敢去闯。闯龙潭虎穴的人,不仅要有倚天剑、屠龙刀,还要有本事。一般的人,给你一把倚天剑、屠龙刀,你也不要随便去闯龙潭虎穴。作为正常的人,保命还是第一嘛。大家不要觉得说这个话觉悟低,其实,保命是一个很自然的事,也是最智慧的事。

有的人觉得“保命”这两个字,难以启齿,很邋遢。看电影,觉得当叛徒、当特务的人,才成天想着保命;或者觉得保命与伟大的理想、抱负背道而驰,不敢说自己要保命。实际上,一个人的高远理想与道家的养生保命原则是一点都不冲突的。很多人因此成为了精神负担,平白无故给自己戴上精神枷锁,弄得自己很狼狈。

所以,庄子所讲的大道,也不违背人之常情。所谓“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我们人的麻烦在哪里?恰恰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就在“衽席之上,饮食之间”,就在我们平常吃饭喝茶,语言交往之间。有时候一个眼神没对,一句话没对,就把人给得罪了,这就麻烦。

说话得罪人、眼神不对得罪人,这个很冤枉的,因为你无心嘛。但你无心无意间就把人得罪了,这就是自己的问题,说明你这个人不注意细节,在觉照力上下的功夫不够。而被得罪的人呢?人家连无心冒犯都谈不上,你就堵了一口气,也是自己胸量不够。我们看这些事情时,都要全面观察,各个方面都要看到。

社会上的许多麻烦,大都是亲戚朋友之间才会发生的。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相处于“衽席之上,饮食之间”,就是在这种时候,稍不留意麻烦就出来了。

我们看,庄子在这方面和《易经》里说的是丝丝入扣的。《易经》里说:“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是不是一个道理?庄子这里说“人之所取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些事情,我们怎样做到防微杜渐、见机而作?怎样使自己能够“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也是修为上的事情,大家一定要留心。

 

你愿意做荣耀的祭祀品吗

下面这个故事也很有趣。“祝宗人玄端以临牢,说彘zhì曰:汝奚恶死?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加汝肩尻kāo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祝宗人,就是主管宗庙祭祀的人;玄端,就是穿着祭祀的衣服;牢,就是猪栏。这位主管祭祀的人来到了猪圈边上,应该是要宰牲口了。

“说彘曰:汝奚恶死?”这个“祝宗人”就与猪对话说,你何必这么怕死嘛。因为古代祭祀时,杀猪作为祭祀的牺牲,敬献神灵,主祭者要对猪说一番话。唉,你怕不怕死呢?你不要着急,不要怕。“吾将三月豢汝,十日戒,三日齐,藉白茅”,这三个月我会给你喂精饲料,是你希望吃到的最好的饲料,会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而且,我自己现在开始戒行十天、斋戒三天,而且铺上白茅……铺白茅干什么呢?古代祭祀时,要用白茅编成垫子,把猪头、羊头、牛头等祭品放在白茅垫上,以示洁净。

“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则汝为之乎?”我还要把你的肩臀放在装饰过的漆器之上供着,你觉得怎么样呢?这当然是很隆重的仪式了,能参加这个仪式很荣耀啊!想想看,在千千万万头猪里,你能够作为最洁净的祭品供奉给神灵,那是很幸运的!首先是祭奉天地,然后是国君享用,国君再赐给大臣们,你这头猪的身价就不一样了。

在古代的时候,能够得到皇上赐食,分一点祭祀用的老腊肉,全家都要出来迎请的。迎请以后,马上用来祭奠自己的祖宗,然后要给太老爷、老爷子、老太太都品尝一点点,子子孙孙都要感谢皇帝的恩赐。用现在修行人的话说,就是得到了“无上加持”,这个好了得啊。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禅说庄子|冯学成以禅解庄By 万万读书

  • 5
  • 5
  • 5
  • 5
  • 5

5

1 rat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