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这个人不得了,他说的话与我们现在的无神论好像是一样的。哪里是真的有鬼啊,即使真有鬼也伤不了人。“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是你自己把自己吓病的,鬼能把你怎么样呢?这次愿炯法师去超度老和尚的弟弟,死者的儿孙多,看到鬼魂附体都不敢去。愿炯法师敢去,他心中无鬼就不怕,就敢和鬼对话。我们在座的有没有胆大的,敢和鬼对话呢?想当年,我也是一个不怕鬼的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杜老师在电视台的那个哥儿们,他家的阁楼里就闹鬼,连鬼的脚印都有,吓得人都不敢去住。杜老师问我:“你敢不敢去驱鬼?”我说:“去。”结果我去住了两个晚上,哪里有鬼呢?根本没见到。这个齐国的贤士叫告敖,他对齐桓公说,鬼不能伤你,是你自己吓自己。原因是什么呢?
“夫忿滀chù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出毛病的关键就是这个“忿滀之气”,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气。平常大家都有麻烦,都有心结,这个心结如何化、如何了?的确是“散而不反,则为不足”,如果扩散不能收敛,那么怒气伤肝,惊恐伤胆,的确是如此。“不足”,就是指我们的神气不足,神气旺的人,他的气是凝聚的,有静气、有定力的人遇到这类事情,他就不慌不乱。“散而不反”,说明本身神气就不足。有时我们突然一惊,心跳加速,但回过神来就又没有事了。就算是胆子大的人,有时候也要惊一惊嘛。但是,马上定神、凝神,一下就把那个张皇之气、恐惧之气一扫而光,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但是没有胆量的人,就积压在心里,积压在肝胆里,那就会生出麻烦来。
“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这个抑郁之气,积聚在上面不化解,就容易使人发脾气。“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人的抑郁之气也好,各种愤愤不平之气也好,如果郁积在下面,在胸膈之下或者丹田之下,那么就容易使人健忘。中医也有这种说法,你的气都在底下闷着,闷着不舒服,你的注意力也在下边,那么你的脑袋应对外部环境时就会显得迟钝。“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如果这股气不上不下,积在心胸之处,久了就会得病。什么病呢?抑郁症、神经病这些就来了。所以平常我们要注意,要把自己身上的郁积之气一扫而光。
三魂七魄都是鬼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听了告敖这一席话,齐桓公还是有点不安心,又问,你说的这些只是人的情志上的毛病,但到底有没有鬼呢?他把自己认为很关键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了。
“曰:有。沈有履,灶有髻jie。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wa蠪lóng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yì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shēn,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这位齐国的贤人就说有鬼,而且还很多,万物有灵,到处都有鬼,还具体给桓公讲了各种各样的鬼。
“沈有履”,就是积水的地方,有水潭处就有鬼,名字叫履。庄子这里将鬼分得很细,后世道教则分得更细。按道教的说法,我们的三魂七魄都称为鬼,如道书《云笈七签》介绍说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皆身中之浊鬼。另外人体有三百六十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鬼住在里面。
“灶有髻”,灶里的鬼就叫“髻”,当然,现在髻已经升级了,被人们敬奉成了“灶神菩萨”了。“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我们的室内,有时候莫名其妙会有声音,本来没有人住,又没有老鼠、猫狗来,为什么屋内会有响动呢?就是因为有“雷霆处之”,这个鬼叫“雷霆”。此鬼在哪里,哪里就不安宁,哪里就噼噼啪啪作响。
“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在东北的那个洼地,有个鬼名叫“鲑蠪”,能飞腾跳跃。“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在西北方的洼地里也有个鬼,名叫“泆阳”。
“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水里边有鬼,名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林里的鬼叫“夔”,现在升格为山神了。以前的人,上山砍柴采药打猎前,还要祭一下山神,宰只红公鸡,洒点米。“野有彷徨,泽有委蛇”,荒野上有鬼叫“彷徨”,沼泽里有鬼叫“委蛇”。
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分析
因为齐桓公是在沼泽地附近打猎遇到鬼,所以当告敖说“泽有委蛇”的时候,齐桓公马上来了兴趣,就请教他,“请问,委蛇之状何如?”沼泽鬼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gū,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皇子就说,委蛇这个鬼长得像车毂一样,又大又粗,身体就像车辕一样长,穿着紫衣戴着红帽子。“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这个皇子就像懂鬼神一样,不知道是管仲给他说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他就把委蛇的形象说出来了。“恶闻雷车之声”,齐桓公是霸主嘛,他的车就是“雷车”。齐桓公打猎时,当然有人敲锣打鼓,帮助赶野兽,还有军队行军仪仗的响动。这个“委蛇”最讨厌“雷车之声”,听到这个声音,它就竖起脑袋。如果谁有因缘见到它的话,那么,见到的这个人就要称霸诸侯了。“桓公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听了这番奉承话,齐桓公就畅怀大笑说,这个恰恰就是我见到的鬼。
“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听了这一番话,尤其是“见之者殆乎霸”,齐桓公心中想,那个鬼原来是来迎接我这位霸主的,当然心情舒畅,惊恐之气自然消除,不知不觉中病就没有了。他把衣冠摆正,正襟危坐,这下就开始和皇子侃南侃北了,病是怎么好的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看,善于说话的人就是不一样。我们说话要投机,要见机。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怎样说话才能投机?特别是有关鬼神这类的怪问题。
到底这个皇子是怎样知道委蛇等鬼怪的形状、方位的呢?管仲是否和他说了什么呢?这些都说不清楚。但《庄子》里的这个皇子,是一个博学家,好像什么都懂,又恰恰把齐桓公的病因给抓住了,几句话下来,他的病也就好了。我们再结合汉赋中枚乘的《七发》来看,“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那位楚太子娇生惯养,生活又腐朽懒惰,于是得了一身的病,请了若干名医都治不好。这位吴客来了,天南海北地与他胡侃一气,让这位太子神游于大自然的壮美之中,病也就不知不觉地好了。按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这两则故事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分析的案例吧。
5
11 ratings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这个人不得了,他说的话与我们现在的无神论好像是一样的。哪里是真的有鬼啊,即使真有鬼也伤不了人。“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是你自己把自己吓病的,鬼能把你怎么样呢?这次愿炯法师去超度老和尚的弟弟,死者的儿孙多,看到鬼魂附体都不敢去。愿炯法师敢去,他心中无鬼就不怕,就敢和鬼对话。我们在座的有没有胆大的,敢和鬼对话呢?想当年,我也是一个不怕鬼的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杜老师在电视台的那个哥儿们,他家的阁楼里就闹鬼,连鬼的脚印都有,吓得人都不敢去住。杜老师问我:“你敢不敢去驱鬼?”我说:“去。”结果我去住了两个晚上,哪里有鬼呢?根本没见到。这个齐国的贤士叫告敖,他对齐桓公说,鬼不能伤你,是你自己吓自己。原因是什么呢?
“夫忿滀chù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出毛病的关键就是这个“忿滀之气”,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气。平常大家都有麻烦,都有心结,这个心结如何化、如何了?的确是“散而不反,则为不足”,如果扩散不能收敛,那么怒气伤肝,惊恐伤胆,的确是如此。“不足”,就是指我们的神气不足,神气旺的人,他的气是凝聚的,有静气、有定力的人遇到这类事情,他就不慌不乱。“散而不反”,说明本身神气就不足。有时我们突然一惊,心跳加速,但回过神来就又没有事了。就算是胆子大的人,有时候也要惊一惊嘛。但是,马上定神、凝神,一下就把那个张皇之气、恐惧之气一扫而光,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但是没有胆量的人,就积压在心里,积压在肝胆里,那就会生出麻烦来。
“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这个抑郁之气,积聚在上面不化解,就容易使人发脾气。“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人的抑郁之气也好,各种愤愤不平之气也好,如果郁积在下面,在胸膈之下或者丹田之下,那么就容易使人健忘。中医也有这种说法,你的气都在底下闷着,闷着不舒服,你的注意力也在下边,那么你的脑袋应对外部环境时就会显得迟钝。“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如果这股气不上不下,积在心胸之处,久了就会得病。什么病呢?抑郁症、神经病这些就来了。所以平常我们要注意,要把自己身上的郁积之气一扫而光。
三魂七魄都是鬼
“桓公曰:然则有鬼乎?”听了告敖这一席话,齐桓公还是有点不安心,又问,你说的这些只是人的情志上的毛病,但到底有没有鬼呢?他把自己认为很关键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了。
“曰:有。沈有履,灶有髻jie。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wa蠪lóng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yì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shēn,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这位齐国的贤人就说有鬼,而且还很多,万物有灵,到处都有鬼,还具体给桓公讲了各种各样的鬼。
“沈有履”,就是积水的地方,有水潭处就有鬼,名字叫履。庄子这里将鬼分得很细,后世道教则分得更细。按道教的说法,我们的三魂七魄都称为鬼,如道书《云笈七签》介绍说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皆身中之浊鬼。另外人体有三百六十个穴位,每个穴位都有鬼住在里面。
“灶有髻”,灶里的鬼就叫“髻”,当然,现在髻已经升级了,被人们敬奉成了“灶神菩萨”了。“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我们的室内,有时候莫名其妙会有声音,本来没有人住,又没有老鼠、猫狗来,为什么屋内会有响动呢?就是因为有“雷霆处之”,这个鬼叫“雷霆”。此鬼在哪里,哪里就不安宁,哪里就噼噼啪啪作响。
“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蠪跃之”,在东北的那个洼地,有个鬼名叫“鲑蠪”,能飞腾跳跃。“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在西北方的洼地里也有个鬼,名叫“泆阳”。
“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水里边有鬼,名叫“罔象”,丘陵的鬼叫“峷”。山林里的鬼叫“夔”,现在升格为山神了。以前的人,上山砍柴采药打猎前,还要祭一下山神,宰只红公鸡,洒点米。“野有彷徨,泽有委蛇”,荒野上有鬼叫“彷徨”,沼泽里有鬼叫“委蛇”。
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分析
因为齐桓公是在沼泽地附近打猎遇到鬼,所以当告敖说“泽有委蛇”的时候,齐桓公马上来了兴趣,就请教他,“请问,委蛇之状何如?”沼泽鬼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gū,其长如辕,紫衣而朱冠。”皇子就说,委蛇这个鬼长得像车毂一样,又大又粗,身体就像车辕一样长,穿着紫衣戴着红帽子。“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这个皇子就像懂鬼神一样,不知道是管仲给他说的,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他就把委蛇的形象说出来了。“恶闻雷车之声”,齐桓公是霸主嘛,他的车就是“雷车”。齐桓公打猎时,当然有人敲锣打鼓,帮助赶野兽,还有军队行军仪仗的响动。这个“委蛇”最讨厌“雷车之声”,听到这个声音,它就竖起脑袋。如果谁有因缘见到它的话,那么,见到的这个人就要称霸诸侯了。“桓公然而笑曰:此寡人之所见者也。”听了这番奉承话,齐桓公就畅怀大笑说,这个恰恰就是我见到的鬼。
“于是正衣冠与之坐,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听了这一番话,尤其是“见之者殆乎霸”,齐桓公心中想,那个鬼原来是来迎接我这位霸主的,当然心情舒畅,惊恐之气自然消除,不知不觉中病就没有了。他把衣冠摆正,正襟危坐,这下就开始和皇子侃南侃北了,病是怎么好的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看,善于说话的人就是不一样。我们说话要投机,要见机。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怎样说话才能投机?特别是有关鬼神这类的怪问题。
到底这个皇子是怎样知道委蛇等鬼怪的形状、方位的呢?管仲是否和他说了什么呢?这些都说不清楚。但《庄子》里的这个皇子,是一个博学家,好像什么都懂,又恰恰把齐桓公的病因给抓住了,几句话下来,他的病也就好了。我们再结合汉赋中枚乘的《七发》来看,“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那位楚太子娇生惯养,生活又腐朽懒惰,于是得了一身的病,请了若干名医都治不好。这位吴客来了,天南海北地与他胡侃一气,让这位太子神游于大自然的壮美之中,病也就不知不觉地好了。按现代人的观念来看,这两则故事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分析的案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