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Tepon HauIero BpMeHw,
1840)
《当代英雄》是莱蒙托夫(1814一1841)的长篇小说。这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作者以雄浑的笔力,描绘了高加索地区宏阔的自然风光,并以此为背景,铺叙了毕巧林放荡不羁的行为。毕巧林形象的塑造,给俄罗斯文学增添了新的魅力。
这部作品创作于黑暗的19世纪30年代。当时的俄国是根据沙皇尼古拉一世“农奴制与专制政治乃俄国经济与政治的牢固基础”的宣言建立的极端专制的警察体制国家,是时正处于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一切改革思想和行动均受到镇压,进步的、革命的贵族们的理想遭到破灭的黑暗、反动的年代。
作者极力探索在这个时代如何生活,他塑造了毕巧林,一个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的典型,告诉人们:“当代英雄”在现实中无立足之地: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对未来的希望。全书由五个中篇组成。作品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独具匠心地刻画了主人公毕巧林的行动、心理和性格。作品以旅行记的形式开头,在《贝拉》、《马克西姆·马克西姆维奇》两个中篇里,作者安排了作者自己与老上尉马克西姆相逢于高加索,毕巧林的故事就是由马克西姆的口中传出的。另外三个中篇《塔曼尼》、《玛丽公爵小姐》、《宿命论者》,是作者根据毕巧林寄存在老上尉处的《手记》进行创作的。全篇追随着毕巧林戏剧般的轨迹,深刻地挖掘了毕巧林这一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毕巧林认为自己的一生是对感情与理智的不断失败的反抗,爱与友情都无法实现。而社会之所以能够接受一切人,则是由于人是庸俗的这一根性,因此人必须向这一根性挑战。在五个中篇中,《贝拉》和《玛丽公爵小姐》两篇深刻而又鲜明地刻画了主人公毕巧林的这种世界观、人生观和性格。
《当代英雄》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拒绝俄国社会的现实的人,同时也不可能满足自我实现这一强烈的内心愿望,从而导致悲剧的命运。毕巧林是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继承人,但《当代英雄》则更进一步突出了两个人的共同性格,成为俄国近代文学中的两个“多余人”的不朽形象。作者本身也恰如毕巧林那样,短短的一生中充满了叛逆和激情,在28岁时,因为与他在上流社会的敌人决斗而丧生。其代表作还有:叙事诗《恶魔》(1841)、《姆采里》(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