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2023年,中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当一些人在畅想“未来10年财富风口”时,另一些人却遭遇了突然病倒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
据媒体报道,超1.7亿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共同“大考”初现,然而从个体、社会到政府都远未做好准备。作为独生子女,当突然面对生病的父母时,我们都是手足无措的。如果能及时得到一些建议,对自己和家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播客的主播耳朵,在童年时代经历过长期的住院手术,也在2022年底经历过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当时,她在医院走廊遇到了一位意识不清的老干部,念叨着解放前打仗时的信息,似乎在迷迷糊糊地打仗。在她眼中,医院——这个超越了实体容纳力的空间,包含了超越系统的精神、责任和信念。
而两位聊天人——Jing和xiaozhou,一位在去年夏天父亲突然住进ICU后,不得不在离开大城市,回老家照护家人;另一位则在10年前经历过母亲的突发脑出血,手术康复10年间,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o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独生子女如何应对?
o 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做出理性的诊疗判断?
o 信任医生是天然的吗,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o 作为独身子女,是否背负了道德压力,如何自我解压?
o 如何劝说倔强的老人遵医嘱?
o 在照护病患家人和自己的工作生活间,如何保持平衡?
o 面对医院改革、集采药等政策变化,如何让老人不受负面影响?
我们将在本期播客中探讨以上问题,同时也推荐了几本与医疗及照护相关的书籍。如果你突然收到父母患病的消息,可以看看我们总结的10条小建议,希望能缓解你的焦虑,帮助你更有勇气地面对。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步入中年,老年人的照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NPR的报道,在美国,估计有超过1亿人在无偿照料他人,这些照护者们很容易出现“角色吞噬”的心理问题,近一半人感到孤独。
希望本期播客能给更多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你也在面临相同的困境,或者还想了解更多相关问题,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制作者】
主播:耳朵/媒体人
聊天人:
·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 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3:10 回忆2022年底的上海医院,迷迷糊糊“打仗”的老干部
10:05 Jing突然面临ICU,罕见病肺纤维化
14:30 十年前,xiaozhou的母亲突发脑出血
21:00 如何快速做出诊疗判断?
27:00 一些实用建议:及时求助、做笔记、打电话、线上问诊、病友群
34:10 与一线城市大医院的线上会诊怎么操作?
38:55 医患关系是双向的,不浪费医生的时间
45:40 生病非常考验家庭关系,生命是由家属决定的
47:55 无法做决定时,求助易经占卦
52:50 遇到倔强的老人,如何劝说他们听医嘱?
01:00:10 医院里极度压缩的时间感
01:07:18 病人回家照护,护工和家政很重要
01:11:30 照护病患,独生子女一代缺乏支持系统
01:19:10 在治病和照护过程中,如何自我安顿?
01:23:00 老家的日常生活给予亲戚间的礼尚往来
01:31:00 医疗和照护书籍推荐
01:38:32 《病非如此》刘绍华的选择,类似上野千鹤子
01:41:00 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照护者的心理问题
01:48:45 医疗科普需要更多监管,进化健康信息环境
01:51:30 蛇为什么没有颈椎?
01:54:00 照护自己和家人,也要照护地球
01:57:35 集采降压药,给老人带来什么麻烦?
【本期出现的音乐】
Mystline by Nujabes
【推荐书籍】
《病非如此》刘绍华,2024
《完美捕手》 [美] 斯蒂芬妮·斯特拉次迪 / [美] 汤姆·帕特森,2023
《重症之后》丹尼拉·拉玛斯 Daniela lamas,2022
《陪父母老去》解玉军,2024
《如何有尊严地离去》涂炯,2024
《无尽之形最美》肖恩·卡罗尔,2023
【延伸阅读文章】(微信公号上可直接阅读)
《一位ICU医生的生死观察》
《Why we care? 以及关于照护书写的征集 | 看理想 x 结绳志》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之困:双亲失能中年独子在照护与生计两端奔忙 | 深度》
《照护者说|胡泳:异秉》
《37岁肺癌晚期,一个年轻人被打断的人生》
《当“网红”医生消失时,医学科普短视频重新“洗牌”》
《不要等进ICU了才关注健康,气候同理》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3年,中国正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2024年被称为“银发经济元年”。当一些人在畅想“未来10年财富风口”时,另一些人却遭遇了突然病倒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一代。
据媒体报道,超1.7亿独生子女为父母养老的共同“大考”初现,然而从个体、社会到政府都远未做好准备。作为独生子女,当突然面对生病的父母时,我们都是手足无措的。如果能及时得到一些建议,对自己和家人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期播客的主播耳朵,在童年时代经历过长期的住院手术,也在2022年底经历过不堪重负的医疗系统。当时,她在医院走廊遇到了一位意识不清的老干部,念叨着解放前打仗时的信息,似乎在迷迷糊糊地打仗。在她眼中,医院——这个超越了实体容纳力的空间,包含了超越系统的精神、责任和信念。
而两位聊天人——Jing和xiaozhou,一位在去年夏天父亲突然住进ICU后,不得不在离开大城市,回老家照护家人;另一位则在10年前经历过母亲的突发脑出血,手术康复10年间,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o 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独生子女如何应对?
o 在求医问诊的过程中,如何快速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做出理性的诊疗判断?
o 信任医生是天然的吗,如何处理医患关系?
o 作为独身子女,是否背负了道德压力,如何自我解压?
o 如何劝说倔强的老人遵医嘱?
o 在照护病患家人和自己的工作生活间,如何保持平衡?
o 面对医院改革、集采药等政策变化,如何让老人不受负面影响?
我们将在本期播客中探讨以上问题,同时也推荐了几本与医疗及照护相关的书籍。如果你突然收到父母患病的消息,可以看看我们总结的10条小建议,希望能缓解你的焦虑,帮助你更有勇气地面对。
随着独生子女一代步入中年,老年人的照护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根据NPR的报道,在美国,估计有超过1亿人在无偿照料他人,这些照护者们很容易出现“角色吞噬”的心理问题,近一半人感到孤独。
希望本期播客能给更多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你也在面临相同的困境,或者还想了解更多相关问题,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期制作者】
主播:耳朵/媒体人
聊天人:
· Jing/明日之路发起人
· xiaozhou/媒体人,明日之路社群小伙伴
音频制作:Jing
【时间轴】
03:10 回忆2022年底的上海医院,迷迷糊糊“打仗”的老干部
10:05 Jing突然面临ICU,罕见病肺纤维化
14:30 十年前,xiaozhou的母亲突发脑出血
21:00 如何快速做出诊疗判断?
27:00 一些实用建议:及时求助、做笔记、打电话、线上问诊、病友群
34:10 与一线城市大医院的线上会诊怎么操作?
38:55 医患关系是双向的,不浪费医生的时间
45:40 生病非常考验家庭关系,生命是由家属决定的
47:55 无法做决定时,求助易经占卦
52:50 遇到倔强的老人,如何劝说他们听医嘱?
01:00:10 医院里极度压缩的时间感
01:07:18 病人回家照护,护工和家政很重要
01:11:30 照护病患,独生子女一代缺乏支持系统
01:19:10 在治病和照护过程中,如何自我安顿?
01:23:00 老家的日常生活给予亲戚间的礼尚往来
01:31:00 医疗和照护书籍推荐
01:38:32 《病非如此》刘绍华的选择,类似上野千鹤子
01:41:00 多关注自己的健康,关注照护者的心理问题
01:48:45 医疗科普需要更多监管,进化健康信息环境
01:51:30 蛇为什么没有颈椎?
01:54:00 照护自己和家人,也要照护地球
01:57:35 集采降压药,给老人带来什么麻烦?
【本期出现的音乐】
Mystline by Nujabes
【推荐书籍】
《病非如此》刘绍华,2024
《完美捕手》 [美] 斯蒂芬妮·斯特拉次迪 / [美] 汤姆·帕特森,2023
《重症之后》丹尼拉·拉玛斯 Daniela lamas,2022
《陪父母老去》解玉军,2024
《如何有尊严地离去》涂炯,2024
《无尽之形最美》肖恩·卡罗尔,2023
【延伸阅读文章】(微信公号上可直接阅读)
《一位ICU医生的生死观察》
《Why we care? 以及关于照护书写的征集 | 看理想 x 结绳志》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之困:双亲失能中年独子在照护与生计两端奔忙 | 深度》
《照护者说|胡泳:异秉》
《37岁肺癌晚期,一个年轻人被打断的人生》
《当“网红”医生消失时,医学科普短视频重新“洗牌”》
《不要等进ICU了才关注健康,气候同理》
【更多内容】
可见微信公号“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