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
少言政令,少扰民众才是合乎自然之道。
就是告诫执政者要少言,要贵言,要少以强制性的法令对百姓横加干涉,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静无为”之政,这才符合于自然规律,这才能使百姓安然和谐。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在有些事情上面就应该看开一些,有好运时也会有坏运,坏运来时好运也不远!所以人们无论遇到所谓好坏都要保持淡然和沉静。就像我们说的,人生要保持一个视角,就是站在半山腰的视角,因为如果你老是站在山底呢,那么你就会觉得山脚太阴暗,而山顶太高了,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山顶,而你老是站在山顶呢,就会自高自大,而没有上进心了。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站在山腰的状态,平等平静的看待山顶和山底。
而在为政方面,我们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它又给统治阶级敲响了警钟,告诫执政者不要妄为,不要逆天行事。
我们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不去否定,但他为政期间的暴政却着实令人发指。他视百姓为草芥,大兴土木,大用刑罚,人民苦不堪言。我们说王要以民为天,而秦反之,则民之天叫停了嬴政的飘风和骤雨,顺便收回了秦朝统治的权利,就这样,统一六国的秦朝仅仅持续了15年就画上了句号。所以说作为执政者,不要任意妄为,盘剥百姓,而要顺物应情,依道而行。
孰为此者?天地。
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所以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能够遵照道的特性行事的人,则与大道相合;
能够遵照德的特性行事的人,则与大德相合;
不遵照道和德的特性行事的人,则为失道失德了。
这里就讲了人们做事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合于道,第二个层次合于德,第三个层次则无道无德了。我们说天地什么都不说,但是他可以让四时更替,可以让万物生焉。那么天地就是第一个层次的做事方式,与道相合,无为而无不为,好像什么都没做,但是好像又把所有事情都做了。而孔子推行的仁政,则属于第二层次的做事方式,没有道的概念,只有围绕个人相关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方面的内容展开,所以我们说它是合于大德在做事。而像秦始皇这样的倒行逆施的暴政呢,就是第三层次的做事方式了,他失道失德,失去民心,从而失掉江山了。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从事于道的人,得道之人就乐于接受他。从事于德的人,大德之人就乐于接受他。没有道也没有德的人,丧德的人乐于接受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事的时候,要合乎自然,也就是按照大道和大德来行事。按照大道来行事的人,大道也乐于帮助他,愿意与他和谐相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不但得不到益处,反而会受到道德的遗弃,和大道所强背离,必然会遭受痛苦和灾祸。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相信他。
上面有不诚信,下面就会有不信赖的产生,而长时间的不相信,就是政权动摇的危险信号了。这句话在十七章里出现过,都是讲执政者的信念和诚信,对百姓和国家的巨大影响。
细心的书友也会发现,本章的内容是对十七章内容的一个补充和说明。而本章和十七章连起来呢,又是对第二章的一个阐述和延展。所以我们说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打开道德经的两扇门,它们是道德经整本书的思想和主旨。
好,本章的内容就基本讲完了,欢迎大家明天来继续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评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道德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
经典名著,读不懂?没时间?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每天10分钟,每年100讲精品语音课程,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选择相册中新图片)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
少言政令,少扰民众才是合乎自然之道。
就是告诫执政者要少言,要贵言,要少以强制性的法令对百姓横加干涉,更不要施行暴政,而要行“清静无为”之政,这才符合于自然规律,这才能使百姓安然和谐。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再大的狂风也刮不过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下不了一整天。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在有些事情上面就应该看开一些,有好运时也会有坏运,坏运来时好运也不远!所以人们无论遇到所谓好坏都要保持淡然和沉静。就像我们说的,人生要保持一个视角,就是站在半山腰的视角,因为如果你老是站在山底呢,那么你就会觉得山脚太阴暗,而山顶太高了,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山顶,而你老是站在山顶呢,就会自高自大,而没有上进心了。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站在山腰的状态,平等平静的看待山顶和山底。
而在为政方面,我们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它又给统治阶级敲响了警钟,告诫执政者不要妄为,不要逆天行事。
我们说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功绩我们不去否定,但他为政期间的暴政却着实令人发指。他视百姓为草芥,大兴土木,大用刑罚,人民苦不堪言。我们说王要以民为天,而秦反之,则民之天叫停了嬴政的飘风和骤雨,顺便收回了秦朝统治的权利,就这样,统一六国的秦朝仅仅持续了15年就画上了句号。所以说作为执政者,不要任意妄为,盘剥百姓,而要顺物应情,依道而行。
孰为此者?天地。
谁制造的狂风暴雨呢?是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兴风起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人呢?
所以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能够遵照道的特性行事的人,则与大道相合;
能够遵照德的特性行事的人,则与大德相合;
不遵照道和德的特性行事的人,则为失道失德了。
这里就讲了人们做事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合于道,第二个层次合于德,第三个层次则无道无德了。我们说天地什么都不说,但是他可以让四时更替,可以让万物生焉。那么天地就是第一个层次的做事方式,与道相合,无为而无不为,好像什么都没做,但是好像又把所有事情都做了。而孔子推行的仁政,则属于第二层次的做事方式,没有道的概念,只有围绕个人相关的仁义礼智信这些方面的内容展开,所以我们说它是合于大德在做事。而像秦始皇这样的倒行逆施的暴政呢,就是第三层次的做事方式了,他失道失德,失去民心,从而失掉江山了。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从事于道的人,得道之人就乐于接受他。从事于德的人,大德之人就乐于接受他。没有道也没有德的人,丧德的人乐于接受他。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做事的时候,要合乎自然,也就是按照大道和大德来行事。按照大道来行事的人,大道也乐于帮助他,愿意与他和谐相处。如果我们违背了自然规律,不但得不到益处,反而会受到道德的遗弃,和大道所强背离,必然会遭受痛苦和灾祸。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自然不会相信他。
上面有不诚信,下面就会有不信赖的产生,而长时间的不相信,就是政权动摇的危险信号了。这句话在十七章里出现过,都是讲执政者的信念和诚信,对百姓和国家的巨大影响。
细心的书友也会发现,本章的内容是对十七章内容的一个补充和说明。而本章和十七章连起来呢,又是对第二章的一个阐述和延展。所以我们说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打开道德经的两扇门,它们是道德经整本书的思想和主旨。
好,本章的内容就基本讲完了,欢迎大家明天来继续学习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评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道德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
经典名著,读不懂?没时间?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每天10分钟,每年100讲精品语音课程,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选择相册中新图片)
417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