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大道废,有仁义;
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我们说老子本章的内容言辞犀利,可谓字字珠玑,真真见血,可以说老子总是站在我们看不到的一面,然后突然出来给你当头一棒,让你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
我们来看第一句。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
从古至今,仁义一直都是为人们所推崇的。而孔子的最高理想是“仁义”,“仁”已经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但老子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大道盛行之时,像“仁义”这些东西自然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当中,人们不缺乏仁义,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了倡导的必要。只有当社会秩序大乱、大道缺失、仁义泯灭的时候,人们才会由于缺乏这些东西而大加倡导。
所以我们说,仁义是做出来的,如果你还需要别人告诉你什么是仁义呢,那就失掉了大道的根本。意思就是,如果我们说这个人善,那么就会有不善的人出来了,我们说他仁义,那么不仁不义就都出来了。
慧智出,有大伪
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
大家都玩智谋,玩手腕那么虚假欺诈就都出来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的网络时代,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叫套路。那么所谓的恋爱达人就告诉你了,你要追求一个女生,要得到芳心,最快的方法,制造一个英雄救美的机会;而所谓的职场老手告诉你面试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简历一定要编造出和工作单位相关的工作经验;还有所谓的王牌销售告诉你,只要客户现在能掏钱就可以了,管什么承诺和兑现多少,等等等等。人人都以运用机巧智慧为能,那么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就出现了,大的虚伪就出现了。
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我们称之为六亲。
六亲不和,有孝慈,就是说,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时候,才会显出孝慈。
我们说二十四孝,第一孝,说的就是舜的故事。传说舜的父亲及继母、弟弟后妈的儿子,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房顶时,从下面纵火,想烧死他;让舜掘井时,父亲与弟弟却下土填井,想埋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事后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我们说肾真是不是一般的孝顺,而他的父亲和弟弟呢?也可以说坏的让人叹为观止。而老子呢,说的呢,就是让我们看到的什么呢,看到呢如果有大孝出现,那必然有大恶出现。所以呢,还不如没有孝,那么也就没有恶了.否则上升到国家层面,那么就会有更大的危害了,我们来看下一句.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就是我们说的家贫出孝子,乱世显忠臣。老子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不是孝子和忠诚,而是相对应的,家贫和乱世。是因为他们出现了,后边才出现了孝子和忠臣.所以.我们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啊。什么意思呢.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来苟延残喘,与其如此呢,我们说呢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活得自在而不需要痛苦的挣扎。国家出现了大忠臣。那说明我们还生活在乱世,说明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时候,国家在危亡混乱的时候,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不出大忠臣,上面依道行事,下面各遂其性,国家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说本章的内容呢,对应的呢,其实就是儒家的仁政的基本全部的内容,儒家的仁政基本全部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忠恕仁义礼智信,这些内容.是老子能强调的要同时看到是这些内容的反面的东西。老子在这里呢,辩证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说仁政完全不可取,只不过站的高度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倡导的是以道为本的一个辩证性的,整体性的一个主张。老子强调的是有无相生,强调的是善恶同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子的主张是更高一层段位的一个思想。所以自古以来道德经都是帝王之学,而他们推崇的就是内修黄老,外示儒术。黄老就是指皇帝和老子。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意思就是对内呢我们要用道家的东西养生修道,对外要用儒家的东西安抚百姓。通过道家进行整体性的学习,通过儒家进行部分性的表达。这,就是我们说的内修黄老,外示儒术
好,本章的内容基本就讲完了,欢迎大家明天继续学习道德经第十九章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评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道德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
经典名著,读不懂?没时间?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每天10分钟,每年100讲精品语音课程,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选择相册中新图片)
大道废,有仁义;
慧智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我们说老子本章的内容言辞犀利,可谓字字珠玑,真真见血,可以说老子总是站在我们看不到的一面,然后突然出来给你当头一棒,让你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
我们来看第一句。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
从古至今,仁义一直都是为人们所推崇的。而孔子的最高理想是“仁义”,“仁”已经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但老子却不是这样的,他认为,大道盛行之时,像“仁义”这些东西自然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当中,人们不缺乏仁义,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也就没有了倡导的必要。只有当社会秩序大乱、大道缺失、仁义泯灭的时候,人们才会由于缺乏这些东西而大加倡导。
所以我们说,仁义是做出来的,如果你还需要别人告诉你什么是仁义呢,那就失掉了大道的根本。意思就是,如果我们说这个人善,那么就会有不善的人出来了,我们说他仁义,那么不仁不义就都出来了。
慧智出,有大伪
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
大家都玩智谋,玩手腕那么虚假欺诈就都出来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的网络时代,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叫套路。那么所谓的恋爱达人就告诉你了,你要追求一个女生,要得到芳心,最快的方法,制造一个英雄救美的机会;而所谓的职场老手告诉你面试要找到一个好工作,简历一定要编造出和工作单位相关的工作经验;还有所谓的王牌销售告诉你,只要客户现在能掏钱就可以了,管什么承诺和兑现多少,等等等等。人人都以运用机巧智慧为能,那么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就出现了,大的虚伪就出现了。
六亲不和,有孝慈
六亲指的是父子,兄弟夫妇,我们称之为六亲。
六亲不和,有孝慈,就是说,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时候,才会显出孝慈。
我们说二十四孝,第一孝,说的就是舜的故事。传说舜的父亲及继母、弟弟后妈的儿子,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房顶时,从下面纵火,想烧死他;让舜掘井时,父亲与弟弟却下土填井,想埋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事后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我们说肾真是不是一般的孝顺,而他的父亲和弟弟呢?也可以说坏的让人叹为观止。而老子呢,说的呢,就是让我们看到的什么呢,看到呢如果有大孝出现,那必然有大恶出现。所以呢,还不如没有孝,那么也就没有恶了.否则上升到国家层面,那么就会有更大的危害了,我们来看下一句.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就是我们说的家贫出孝子,乱世显忠臣。老子强调的是什么呢?强调的不是孝子和忠诚,而是相对应的,家贫和乱世。是因为他们出现了,后边才出现了孝子和忠臣.所以.我们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是庄子说的啊。什么意思呢.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来苟延残喘,与其如此呢,我们说呢不如我们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活得自在而不需要痛苦的挣扎。国家出现了大忠臣。那说明我们还生活在乱世,说明百姓在生灵涂炭的时候,国家在危亡混乱的时候,与其这样我们还不如不出大忠臣,上面依道行事,下面各遂其性,国家一派祥和,百姓安居乐业。
我们说本章的内容呢,对应的呢,其实就是儒家的仁政的基本全部的内容,儒家的仁政基本全部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忠恕仁义礼智信,这些内容.是老子能强调的要同时看到是这些内容的反面的东西。老子在这里呢,辩证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不是说仁政完全不可取,只不过站的高度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倡导的是以道为本的一个辩证性的,整体性的一个主张。老子强调的是有无相生,强调的是善恶同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老子的主张是更高一层段位的一个思想。所以自古以来道德经都是帝王之学,而他们推崇的就是内修黄老,外示儒术。黄老就是指皇帝和老子。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意思就是对内呢我们要用道家的东西养生修道,对外要用儒家的东西安抚百姓。通过道家进行整体性的学习,通过儒家进行部分性的表达。这,就是我们说的内修黄老,外示儒术
好,本章的内容基本就讲完了,欢迎大家明天继续学习道德经第十九章的内容。
如果你喜欢四哥评品书,就请你把它分享给更多的好友,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读书计划吧。在这里我们只读经典,只读精华,让你的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价值。
如果你想系统学习《道德经》,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
经典名著,读不懂?没时间?加入四哥品书读书圈。每天10分钟,每年100讲精品语音课程,让你熟读四书五经,超凡入圣。
扫描二维码,一起加入我们的学习计划吧。(保存图片,微信扫一扫,选择相册中新图片)
417 Listeners
0 Listeners